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陜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學高一(上)月考歷史試卷(12月份)

發(fā)布:2024/6/19 8:0:9

一、選擇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 1.有學者在研究中國早期國家時注意到:周“克殷踐奄,滅國數十,而新建之國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魯衛(wèi)晉齊四國,又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边@表明( ?。?/h2>

    組卷:446引用:130難度:0.9
  • 2.孟子曰:“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畢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jié),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边@一觀點( ?。?/h2>

    組卷:0難度:0.6
  • 3.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處稱“行在所”,所居稱“禁中”,服食之物稱“御”,所用車馬稱“乘輿”,皇帝有病稱“不豫”皇帝去世稱“駕崩”,入葬的墳墓稱“陵”?;实鄣母改?、妻妾和兒女也有專門的稱號。此稱謂( ?。?/h2>

    組卷:10引用:18難度:0.5
  • 4.漢武帝時,朝廷制作出許多一尺見方的白鹿皮,稱為“皮幣”,定價為40萬錢一張。諸侯王參加獻禮時,必須購皮幣用來置放禮物,而當時一個“千戶侯”一年的租稅收入約為20萬錢。朝廷這種做法( ?。?/h2>

    組卷:75引用:47難度:0.8
  • 5.晉室南遷,衣冠南渡,為了仰仗隨司馬氏東遷的中原士族,司馬皇族極力拉攏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與馬共天下”,上層土族通過九品官人法不斷掌控朝政,占據高位,寒門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為門閥政治的代表時期。這反映出當時(  )

    組卷:60難度:0.7
  • 6.如表中的內容是對唐朝某一事件的描述。該事件( ?。?
    ?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
    ?是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叛亂
    ?使中央集權勢力大為削弱

    組卷:31引用:12難度:0.9
  • 7.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yōu)樽杂赏犊肌⒉铑~錄用的科舉制??婆e制更有利于( ?。?/h2>

    組卷:56難度:0.7
  • 8.有學者認為,如果說安史之亂以前,唐詩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亂以后,則已代之以沉郁悲壯的情調了。對這一評論理解正確的是(  )

    組卷:206引用:62難度:0.6
  • 9.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曹翰知潁州,“部內不治”。其下屬汝陰縣令孫崇望告發(fā)曹翰“盜用官錢,擅筑烽臺,私蓄兵器,擅補牙官,取官租羨利錢五百萬,絹百匹”等,太宗因而削奪曹翰官爵。據此可知,北宋前期( ?。?/h2>

    組卷:39難度:0.4

二、材料分析題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時期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隋唐兩朝統(tǒng)治者非常重視經濟的發(fā)展;大運河貫通南北,加強了南北物資的調運。到開元時期出現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景象,人口滋生,經濟發(fā)展,一片繁榮。
    ——摘編自王高陽《先秦諸子糧食安全思想及其當代價值》材料二:據統(tǒng)計,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人口為0.1943億,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人口增至3.13億。人口激增與耕地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銳,這就勢必造成地價上漲和糧食供應緊張。當時的統(tǒng)治者鼓勵人民到邊疆省份墾荒,擴大耕地面積和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解決人口激增帶來的矛盾。到乾隆時期,除推廣種植甘薯、玉米,還規(guī)定對泰國商船運米來交易,萬石以上的免船貨稅銀十分之五。但由于技術設備沒有根本改進,而增加的勞動力都集中在農村,反而降低了農業(yè)生產率,增大了農業(yè)成本。這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發(fā)展不利,影響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和發(fā)展。
    ——摘編自龐毅《中國清代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盛唐時期出現人口滋生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中期人口膨脹造成的社會問題,并說明清政府解決此問題的措施。
    (3)根據材料一、二,分析說明人口增長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組卷:3難度:0.5
  •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與清代中期迥然有別,在外國侵略和國內動亂等重大問題迫在眉睫時,士人感覺到道義上有義務對社會和政治的穩(wěn)定貢獻一份力量。學術上的調和折衷構成了這一時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學術視野也較以前寬廣得多,打破了傳統(tǒng)的界限而開始了對西學的研究。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伴隨著傳統(tǒng)下層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對封建正統(tǒng)文化的嚴厲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頭對準孔教,主要在于它作為上層文化的主體,二千年來“吃人的禮教”和法制都掛著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來,捶碎。燒去!也因為“孔子云者,遂非個人之名稱而為保護君主政治之偶像也?!备淖內寮要氉鹨唤y(tǒng)的舊格局,在于恢復先秦“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新文化人對儒家以外的諸子學說,予以闡釋,并充分肯定。
    --歐陽哲生《試論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傳統(tǒng)起源》材料三:五四運動前興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對舊有意識形態(tài)卷土重來的反思與批判,承繼新文化運動初期西化運動的功績,封建思想的禁錮被沖決了,西方各種新思潮也如閘門開洪一般相繼涌入中華大地。如果說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體的形式傳入中國并產生洪波巨瀾,那么在五四運動爆發(fā)后的一段時期則日益呈現出理論與學派的多元化傾向。
    --摘編自《五四時期西化思潮研究》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發(fā)生重大轉變的推動因素。有學者認為晚清思潮有其時代特色,試結合19世紀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說明。
    (2)據材料二,指出新文化運動為何要對儒家思想“嚴厲批判”。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新文化人提倡傳統(tǒng)下層文化的表現。
    (3)據材料三,分析新文化運動初期西化思潮興起的背景。歸納其對中國文化的重大貢獻。
    (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們從中國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啟示。

    組卷:21引用:11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