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遼寧省錦州市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商周時期,以祭祀先祖的宗廟為中心國(族)人聚集而居,以全族中輩分最高、與直系祖先的血統(tǒng)關系最親近的子弟構成王族,聚居于宗廟近旁的王宮區(qū)。所有同族人均居住在城邑之內,依照親疏等級由宗廟中心散布到外圍區(qū)域。這反映出(  )

    組卷:9引用:3難度:0.5
  • 2.戰(zhàn)國時期,墨子提出“夫尚賢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張“尊賢使能,俊杰在位”,李悝說“食有勞而祿有功”。這些主張共同體現了( ?。?/h2>

    組卷:107引用:11難度:0.6
  • 3.魏晉南北朝時期宗族譜系備受重視。從發(fā)掘的貴族墓葬墓志看,鮮卑、匈奴、羯、氏、羌等族的貴族認同炎黃為先祖的遠多于漢族。這反映出(  )

    組卷:46引用:19難度:0.8
  • 4.如表是隋唐時期戶數統(tǒng)計表(據吳宗國《隋唐五代簡史》),根據表格信息可以推知( ?。?br />
    隋唐時期戶數
    隋煬帝大業(yè)二年(606年) 890多萬戶
    唐太宗貞觀初年 200多萬戶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380萬戶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 918萬戶

    組卷:7引用:8難度:0.6
  • 5.科舉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這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這表明科舉制(  )

    組卷:19難度:0.5
  • 6.《中國農業(yè)史》稱某一著作“最能反映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農耕水平,不僅是我國,也是全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統(tǒng)、最豐富的一部農業(yè)科學知識集成,是我國農業(yè)遺產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一著作應是( ?。?/h2>

    組卷:5引用:6難度:0.6
  • 7.如表為北宋初期官員出席曲宴(古代宮廷賜宴的一種)的部分記載。這反映了宋初( ?。?
    時期 太祖朝 太宗朝
    曲宴記載 建隆二年,“宴刺史、統(tǒng)軍、軍指揮
    使以上及諸道進奉使于廣政殿”
    太平興國九年,太宗“詔宰相、近臣賞花
    于后苑”
    乾德二年,“宴大將王全斌于崇德殿“ 雍熙二年,“詔輔臣、翰林、樞密直學士宴于后苑”
    開寶九年,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黨進
    辭行前“宴于長春殿”
    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館閣學士登秘閣“觀書”,“賜從臣及直館閣官飲

    組卷:118難度:0.5
  • 8.這是一個在草的世界中導入禾的系統(tǒng)的創(chuàng)舉。北面官負責管理草原游牧地區(qū)的部落事務,而南面官主要仿制唐朝制度設立,負責處理定居人口特別是漢族人的事務。這一創(chuàng)舉出現于( ?。?/h2>

    組卷:24引用:14難度:0.7
  • 9.如表反映了宋朝部分年份的財政收入情況。據此可知,宋代( ?。?br />
    時間 農業(yè)收入 農業(yè)占比 工商業(yè)收入 工商業(yè)占比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 2321 65% 1238 35%
    宋熙寧十年(1077) 2162 30% 4911 70%

    組卷:9引用:7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0分。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初滅六國,便遷徙天下豪富12萬戶到咸陽,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將軍蒙恬率大軍30萬人擊敗匈奴,取河南地,筑44個縣城,徙內地罪人去居住。漢族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被帶到游牧地區(qū),牧地變?yōu)楦兀狈竭吘硵U大。又征發(fā)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贅婿、小商賈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發(fā)50萬人守五嶺,與土著雜居。漢族文化技術傳入南方……
    ——摘編自范文瀾、蔡美彪《中國通史》材料二:在元朝的行省中,嶺北、遼陽、云南、湖廣、甘肅等行省位于邊疆地區(qū),具體負責邊疆事務,包括邊疆民族?!捌湓谶h服,又有招討、安撫、宣慰等使,品秩員數,各有差等”。為迅速傳遞詔命和情報,元朝還建立了從首都行政中樞到遙遠邊疆地區(qū)的驛站制度,“朝令夕至,聲聞畢達”?!疤扑^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之內地”。根據吐蕃宗教盛行的特點,元朝對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在中央設置的管理吐蕃事務的機構是帝師和宣政院。帝師是主管全國宗教事務的官員,一般情況下并不直接管理吐蕃事務,而是通過宣政院或向皇帝推薦吐蕃地方官的形式來實現。
    ——摘編自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材料三:清朝的治邊方略大致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大權集中、小權分散,正確處理中央與邊疆政府的關系,使之各得其所;二是遵循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根據邊疆蠻夷的特點分別施治,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三是對邊疆蠻夷的上層人物加強控制,“眾建而分其勢”,厚待邊疆蠻夷上層人物,清朝上層還通過與蒙古王公貴族長期聯姻來增進蒙古游牧勢力的向心力;四是大膽進行改革,積極完善邊疆治理制度。通過上述治邊方略,清朝對邊疆地區(qū)的治理卓有成效。
    ——摘編自方鐵《論元明清三朝的邊疆治理制度》(1)根據材料一,歸納秦始皇管轄邊疆地區(qū)的措施并指出其積極意義。
    (2)根據材料二,概括元朝邊疆治理的特點。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清朝邊疆治理卓有成效的原因。

    組卷:5引用:3難度:0.5
  • 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共產黨具備領導革命的極優(yōu)越條件,但領導權并不是天生的屬于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中共“三大”前后,黨內普遍認為工人階級尚未成為“獨立的社會力量”,陳獨秀提出要由國民黨統(tǒng)率革命的資產階級,聯合革命的無產階級,實現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這不僅是他本人的看法,也代表了共產黨人當時普遍的認識水平。1924年10月以后,由于實踐提供的經驗和共產國際的有關指示,黨內開始討論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并在1925年1月召開的“四大”上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必須參加民主革命,并取得領導地位。黨的“八七”會議報告指出,黨在今后的策略是獨立領導工農階級開展斗爭。1928年,黨的六大在正確分析了大革命失敗后的政治經濟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指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只有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地位,才能解決反帝反封建的兩大任務。遵義會議后,這一寶貴認識逐漸成為全黨的實際行動。
    材料二:(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我黨正確地堅持了自己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相對獨立性,堅決同國民黨爭奪抗戰(zhàn)的領導權,在穩(wěn)固地領導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前提下,對民族資產階級又聯合又斗爭,提出了“發(fā)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方針,使自己的領導藝術更加成熟,終于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形成了包括全部革命階級在內的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勝利。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李衛(wèi)東《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確立的再思考》(1)根據材料一,概括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中共對革命領導權問題的認識發(fā)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抗戰(zhàn)時期中共在革命領導權問題上“領導藝術更加成熟”的具體表現,并簡析其歷史意義。

    組卷:2引用:7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