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河北省邢臺市寧晉中學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6 1:3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2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①中華民族自古以文化為族群認同的紐帶,而不是以種族、血緣或地域為認同紐帶。這一本質(zhì)特征遠在統(tǒng)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以文化為族群認同標志的文化基因,對于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傳承具有決定性的建構作用。文化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也是可以通過學習而接受的,以文化作為維系族群的紐帶,既為大一統(tǒng)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使“統(tǒng)一”成為華夏族群的本能驅動--自有周一代,“統(tǒng)一”就是中華世界唯一的理想形態(tài),也是最終形態(tài)。
②除了以文化為族群紐帶,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形成甚早、延續(xù)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證了中華文明的“向心”與延續(xù),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話語之上的對“溫柔敦厚”的追求。“溫柔敦厚”,語出《禮記》,其指的決不僅是人的性格或態(tài)度,還是個人對于大道的追求,對民眾、家國、集體的深厚感情和悲憫,或者可稱為“集體性考量”“整體性思維”等等。在四海升平時,“溫柔敦厚”使一個人與鄰為善、樂于助人;在天災人禍時,“溫柔敦厚”使一個人為了他人、家國可以慨然赴死?!皽厝岫睾瘛钡奈幕蛞廊豢勺匪莸街腥A文明的源頭時期--先秦時期的文獻典籍中。華夏傳統(tǒng)中一些鮮明的文化特質(zhì),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詩歌的聲韻對偶、楷書的端正莊嚴等藝術傾向,無不生發(fā)于“溫柔敦厚”。
③是什么塑造了華夏歷史的這種文化基因?我以為,文化的問題,最終還是要從文化中找尋答案。
④文化是可以被引導和塑造的。中國從漢代起尊崇儒家學說,唐宋時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設立并發(fā)展了以儒家經(jīng)典為考試內(nèi)容的科舉制度??婆e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傾向與普通大眾的人生之間形成了無法脫鉤的緊密聯(lián)結,從科舉制開始,儒家文化開始突破社會的上層,滲透至社會的每個階層。文化具有可引導性、可塑造性,那么,如何講述歷史、講述歷史的源頭就是塑造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帝王的封禪巡守,以及幾乎持續(xù)整個封建王朝時期的尊孔祭孔,其實都是維系族群歷史記憶、保持文化基因傳承的外在形式。西方人“言必稱希臘”,不斷地講述希臘文明如何恢宏,也正是歐洲人塑造近代歐洲文明“合法性”的歷史敘事。而回顧自身,輝煌多樣的文明形式、自源頭時期就具有的海納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態(tài)、“溫柔敦厚”的價值追求,是我們的文化在伊始時期就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換句話說,中國歷史的文化基因從根上來說是健康的、有活力的。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如不用心維護和引導,基因也可能發(fā)生變異。放之于當下,如何講述歷史,如何追溯歷史記憶,正是維持文化基因健康持續(xù)的關鍵所在。
(摘編自王學典《江山勝跡,我輩登臨--談中國歷史傳承中的文化基因》)材料二:
①湯恩比說:“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政治、文化上統(tǒng)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jīng)驗?!?br /> ②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產(chǎn)生于金石并用時代,歷經(jīng)夏、商、西周的連續(xù)發(fā)展,到春秋時期進入生產(chǎn)力發(fā)展史上的鐵器時代。同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邁錫尼文明都沒有走出青銅時代就消亡了。中國古文明在青銅時代沒有為外部力量或內(nèi)部因素所中斷。
③中華文明在經(jīng)過春秋、戰(zhàn)國之后,繼續(xù)向比周朝更發(fā)達的秦漢時代挺進。過了近600年,到公元四、五世紀,中原地區(qū)也發(fā)生了民族遷移,還出現(xiàn)過若干少數(shù)民族的政權。但這些都屬于常見的朝代更迭,沒有產(chǎn)生本質(zhì)變化。中華文明繼續(xù)前行。
④公元589年,隋統(tǒng)一中國。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又在隋唐時期得到進一步鞏固與豐富。以后雖有元和清兩代少數(shù)民族成為全國最高統(tǒng)治者,但這些皇朝都在中華文明體系下行政理事。中華文明一直沒有中斷。
⑤從世界歷史上看,兩河流域與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走出野蠻、走進文明的地區(qū)。這里的居民創(chuàng)造了人類早期的輝煌,發(fā)明了文字,積累了豐富的文獻,辦教育,興文化,但就是沒有產(chǎn)生史學。古代的印度雖然擁有燦爛的詩篇,也有遠古的法典,有宗教,但沒有史學。在古代,只有古希臘和中國不但創(chuàng)造了歷史,而且創(chuàng)造了與歷史有密切關系的史學。但古希臘的史學主要是當代史,古希臘人沒有形成數(shù)代史家連續(xù)按時敘史的傳統(tǒng)。
⑥古代中國是史學大國,也是史學強國。政治文明的連續(xù)性決定了中國歷史的連續(xù)性,而中國歷史的連續(xù)性又為中國史學的連續(xù)性提供了豐厚的內(nèi)容。從甲骨卜辭到金器銘刻,從《尚書》《春秋》到由歷代史家編撰的文化長城——《二十四史》,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更是中華文明連續(xù)性的最好見證。
⑦中國歷史資源之豐富,史事記載之連續(xù),讓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感到驚訝。他在《歷史哲學》中曾這樣寫道:“中國人具有最準確的國史……中國凡是有所措施,都預備給歷史上登載個仔細明白”,“中國‘歷史作家’的層出不窮,繼續(xù)不斷,實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⑧漢字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也是中華文明所產(chǎn)生的標志性成果。漢字的整個發(fā)展過程清晰連貫,沒有發(fā)生過斷裂。圣哲的經(jīng)典通過漢字滋養(yǎng)一代代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華文明延綿發(fā)展,始終充滿活力。
(摘編自楊共樂《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與開放性特質(zhì)--基于中外文明比較的視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基于大一統(tǒng)國家形成的需求,中華民族在秦朝之前便由以種族、血緣或地域為種族認同紐帶轉為以文化為種族認同紐帶。
B.作為中華民族延續(xù)至今的文化基因,“溫柔敦厚”生發(fā)出了中華傳統(tǒng)的文化特質(zhì),而且還對藝術傾向產(chǎn)生了決定性影響。
C.中國歷史的文化基因從根上是健康而有活力的,這是因為“溫柔敦厚”的價值追求為中華文明的向心與延續(xù)提供了保證。
D.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一脈相承,綿延至今,從世界范圍來看,也只有中華文明始終保持著長期延續(xù)發(fā)展,一直沒有中斷。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思想中“溫柔敦厚”的文化基因源遠流長,內(nèi)涵豐富,從個人性情到家國情懷,呈現(xiàn)出樂善共榮、獻身共濟特征。
B.漢代起尊崇的儒家學說,隨著科舉制的建立和不斷發(fā)展而與社會各階層緊密聯(lián)結,體現(xiàn)了文化的可引導性與可塑造性。
C.少數(shù)民族掌握最高政權并未造成中華文明中斷,表明文化基因可以突破種族、血緣或地域限制,保持文明本質(zhì)的穩(wěn)定。
D.材料二通過將中華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等進行比較,揭示了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與開放性特質(zhì)。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xiàn)“溫柔敦厚”文化特征的一項是
A.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詠煤炭》)
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C.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D.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簡要梳理材料一第④段的行文思路。
(5)中華文明傳承至今而沒有中斷的原因有哪些?組卷:41引用:14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3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跑警報
汪曾祺 西南聯(lián)大有一位歷史系的教授,——聽說是雷海宗先生,他開的一門課因為講授多年,已經(jīng)背得很熟,上課前無需準備;下課了,講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記得。每回上課,都要先問學生:“我上次講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絕地接著講下去。班上有個女同學,筆記記得最詳細,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問她:“我上一課最后說的是什么?”這位女同學打開筆記夾,看了看,說:“您上次最后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空襲警報,我們下課?!?br /> 這個故事說明昆明警報之多。我剛到昆明的頭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零年,三天兩頭有警報。有時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兩次。昆明那時幾乎說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飛機想什么時候來就來。有時竟至在頭一天廣播:明天將有二十七架飛機來昆明轟炸。日本的空軍指揮部還真言而有信,說來準來!一有警報,別無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報”。“跑”和“警報”聯(lián)在一起,構成一個語詞,細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為所跑的并不是警報。這不像“跑馬”“跑生意”那樣通順。但是大家就這么叫了,誰都懂,而且覺得很合適。也有叫“逃警報”或“躲警報”的,都不如“跑警報”準確?!岸恪?,太消極;“逃”又太狼狽。唯有這個“跑”字于緊張中透出從容,最有風度,也最能表達豐富生動的內(nèi)容。
警報有三種。如果在四十多年前向人介紹警報有幾種,會被認為有“神經(jīng)病”,這是誰都知道的。
然而對今天的青年,卻是一項新的課題。一曰“預行警報”。
聯(lián)大的學生見到預行警報,一般是不跑的,都要等聽到空襲警報:汽笛聲一短一長,才動身。新校舍北邊圍墻上有一個后門,出了門,過鐵道(這條鐵道不知起訖地點,從來也沒見有火車通過),就是山野了。要走,完全來得及。——所以雷先生才會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空襲警報”。只有預行警報,聯(lián)大師生一般都是照常上課的。
跑警報大都沒有準地點,但也有幾個比較集中的“點”。古驛道的一側,靠近語言研究所資料館不遠,有一片馬尾松林,就是一個點。這地方除了離學校近,有一片碧綠的馬尾松,樹下一層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很軟和,空氣好,——馬尾松揮發(fā)出很重的松脂氣味,曬著從松枝間漏下的陽光,或仰面看松樹上面的藍得要滴下來的天空,都極舒適。
預行警報大概是表示日本飛機已經(jīng)起飛。拉空襲警報大概是表示日本飛機進入云南省境了,但是進云南省不一定到昆明來。等到汽笛拉了緊急警報:連續(xù)短音,這才可以肯定是朝昆明來的??找u警報到緊急警報之間,有時要間隔很長時間,所以到了這里的人都不忙下溝,——溝里沒有太陽,而且過早地像云岡石佛似的坐在洞里也很無聊,大都先在溝上看書、閑聊、打橋牌。很多人聽到緊急警報還不動,因為緊急警報后日本飛機也不定準來,常常是折飛到別處去了。要一直等到看見飛機的影子了,這才一骨碌站起來,下溝,進洞。聯(lián)大的學生,以及住在昆明的人,對跑警報太有經(jīng)驗了,從來不倉皇失措。
跑警報,大都要把一點值錢的東西帶在身邊。最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有一位哲學系的研究生曾經(jīng)作了這樣的邏輯推理:有人帶金子,必有人會丟掉金子,有人丟金子,就會有人撿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撿到金子。因此,他跑警報時,特別是解除警報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視路面。他當真兩次撿到過金戒指!邏輯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是教邏輯學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聯(lián)大同學也有不跑警報的,據(jù)我所知,就有兩人。一個是女同學,姓羅。一有警報,她就洗頭。別人都走了,鍋爐房的熱水沒人用,她可以敞開來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個是一位廣東同學,姓鄭。
他愛吃蓮子。一有警報,他就用一個大漱口缸到鍋爐火口上去煮蓮子。警報解除了,他的蓮子也爛了。
有一次日本飛機炸了聯(lián)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彈,這位鄭老兄聽著炸彈乒乒乓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圖書館旁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和他的冰糖蓮子。
抗戰(zhàn)期間,昆明有過多少次警報,日本飛機來過多少次,無法統(tǒng)計。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毀了一些房屋。就我的記憶,大東門外,有一次日本飛機機槍掃射,田地里死的人較多。大西門外小樹林里曾炸死了好幾匹馱木柴的馬。此外似無較大傷亡。警報、轟炸,并沒有使人產(chǎn)生血肉橫飛,一片焦土的印象。
日本人派飛機來轟炸昆明,其實沒有什么實際的軍事意義,用意不過是嚇唬嚇唬昆明人,施加威脅,使人產(chǎn)生恐懼。他們不知道中國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彈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嚇得魂不附體。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于憂患,已經(jīng)很“皮實”了,對于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報》。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寫西南聯(lián)大一位教授的上課習慣,自然地引出“跑警報”這一話題,既引起讀者的興趣,又與“跑警報”的主體相關。
B.作者將“跑”警報之“跑”與“躲”“逃”進行比較,得出“跑”字更豐富生動、更從容有風度的結論的同時,略帶反諷的意味。
C.文章從視覺、觸覺、嗅覺等不同角度來寫馬尾松林帶給人們的“極舒適”的感覺,與跑警報本應有的緊張形成一種奇妙的反差。
D.“不在乎”精神作為“儒道互補”的真髓,既有儒家于困境中積極上進自信的“不在乎”,又有道家于困境中安之若素的“不在乎”。
(2)西南聯(lián)大學生跑警報各有什么特點?請結合文本分析。
(3)文中劃線部分寫了日軍空襲的傷亡情況。有人說,前文幾乎全是趣事,到這里筆鋒一轉補寫傷亡顯得不和諧,應該刪去。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么?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課內(nèi)知識檢測(15分)
-
3.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活用現(xiàn)象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h2>
組卷:0引用:1難度:0.8 -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 ?。?/h2>
組卷:3引用:2難度:0.7
四、語言文字應用(11分)
-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到井岡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其形高挺,接天摩日,葉葉交疊,尾尾相銜,連陽光都難潑進來一點,小澗清流,霧氣氤氳。這氣場,突然今我肅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觸碰一棵竹子,腦海里老裝著袁鷹的那段文字:“用它搭過帳篷(a)用它做過水罐(b)用它做過扁擔(c)用它蒸過米飯;在黃洋界和八面山上,還用它擺過三十里竹釘陣,使多少白匪魂飛魄散,鬼哭狼嚎?!?br /> 我不忍更不敢觸碰他們:不忍的是怕這些竹子就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的化身,就該讓他們靜靜地站在那里,不染塵埃;不敢是怕驚擾了他們早已安靜的靈魂。
在小井烈士墓繞紀念碑行告別禮時,我看到路旁的樹林里有一塊伏臥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曾志之墓”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為這與小井烈士墓相鄰、同巍巍青山作伴的樹葬墓的主人是某位過世的鄉(xiāng)下老人。實際上,1928年4月來到井岡山的曾志是名副其實的從槍林彈雨、白色恐怖中走過來的一位革命老人。
(1)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油嶺在這里低唱,蟋蟀在這里彈琴。
B.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C.把這詩篇埋在壩下,到明春準會生根發(fā)芽。
D.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2)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語病,請修改。
(3)文中(a)(b)(c)三處,有人認為都用逗號,有人認為都用分號,你同意哪種看法?請結合語段簡要分析。組卷:23引用:5難度:0.7
五、寫作(60分)
-
12.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說:“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寬容他人就是一種與人為善。
請以“寬容”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②自定立意;③文體正確;④不得抄襲。組卷:1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