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8-2019學年河南省安陽三十五中高二(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文化狀況,客觀上反映出( ?。?/div>
    組卷:0難度:0.8
  • 2.《漢書?董仲舒?zhèn)鳌分杏小暗乐笤鲇谔?,天不變,道亦不變”;“以教化為大務”;“正法度之宜”等記載。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div>
    組卷:33引用:64難度:0.9
  • 3.儒家思想到西漢中期以后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組卷:6難度:0.9
  • 4.據史料記載,明朝重臣海瑞五歲的女兒因為從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塊餅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親”為由關以禁閉,直至餓死。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div>
    組卷:27引用:22難度:0.5
  • 5.“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與此文觀點相符的是(  )
    組卷:42引用:44難度:0.5
  • 6.古希臘一位哲人說:“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能左右自己。”這位哲人是( ?。?/div>
    組卷:0引用:10難度:0.9
  • 7.蘇格拉底倡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據此他主張( ?。?/div>
    組卷:14引用:5難度:0.6
  • 8.薄伽丘的作品中既有對教會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諷,又有對人們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這表明其思想(  )
    組卷:1難度:0.7
  • 9.馬丁?路德認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敗壞,只有內心信仰虔誠,才能與上帝直接溝通,去惡向善,獲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與事功都達不到這個目的。馬丁?路德的這一主張其意義在于( ?。?/div>
    組卷:1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

  • 28.從人類進步的視角看,思想解放是社會進步的先導和精神內驅力,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七、十八世紀之交,歐洲啟蒙思想家崇拜理性,反對教會。他們從儒家思想中的尊重理性、道德,排斥迷信、暴力因素,得到啟發(fā)、借鑒、支持和鼓舞。法蘭西啟蒙運動杰出先導伏爾泰認為儒學是最好最符合人類理性的哲學,并以中國為理想國,提倡以中國文化為標準。他認孔丘為天下唯一的師表,在自己的禮拜堂懸掛孔子像,寫詩贊美,朝夕禮拜;公然主張歐洲各國應當將中國作為典范進行效仿。德國著名哲學家和數學家萊布尼茲對中國文化特別是孔子思想中的理性救世精神也深表景仰,他還推崇中國以道德秩序治國的思想,認為這是治國的根本,也是西方落后于中國的原因。但是,孟德斯鳩、盧梭則指出真實的中國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們對中國文化,尤其是無制衡的專制主義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和揭露。
    ——摘自龐忠甲《儒學的國際影響?西方篇》材料二:16至17世紀的中國,新的經濟形態(tài)還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先天不足,具有一種時代性的缺陷……黃宗羲、唐甄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辦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孟德斯鳩、盧梭們則拿出了“三權分立”、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這樣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這表明,中國明清時期的進步思想與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屬于兩個不同的歷史范疇。前者是中世紀末期的產物,后者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
    ——摘自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1)根據材料一,概述伏爾泰和萊布尼茲、孟德斯鳩和盧梭對中國儒學的不同態(tài)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他們之間的本質目的有何相似。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啟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會的不同方案,并分析兩者出現差異的經濟根源。
    組卷:0引用:2難度:0.5
  • 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解釋民族主義時,孫中山闡發(fā)了下述思想,第一:清政府不僅對內奉行民族壓迫政策,造成它同漢族及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而且賣國求榮,完全成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因此,推翻清政府,既可解除國內的民族壓迫,又可打擊帝國主義。第二:反滿不是籠統(tǒng)排滿,不是種族復仇。
    ——劉健清主編《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材料二:所有國民軍對外之行動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國前此與各國締結之條約,皆繼續(xù)有效。
    二、償款借款照舊擔認,仍由各省洋關如數攤還。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權利,一律保護。
    ——《中國同盟會對外宣言》材料三:孫中山強調,為挽救中華民族的危亡,就必須恢復民族主義精神和我國固有的道德。其方法就是“能知與合群”。能知就是,“紐到處宣傳,使人人都知道亡國慘禍”,然后“發(fā)奮起來和敵人拼一死命”。合群就是善用中國固有的團體(指家族或宗教),大家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大國族團體。
    ——據孫中山《三民主義》(1924年)整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民族主義的特點及積極影響。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民族主義的局限性。
    (3)與材料一、二相比,指出材料三的民族主義發(fā)生的變化,并評析這種變化。
    組卷:2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4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