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江西省部分高中學校高三(上)聯考歷史試卷(9月份)

發(fā)布:2024/9/15 4:0:8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新石器時代晚期,牛梁河文化墓葬遺址出土的有隨葬鐲環(huán)類佩飾、隨葬鐲環(huán)與動物形玉及復雜造型玉佩三類且呈現不同組合方式,并與墓葬形制、規(guī)模及位置形成一定的對應關系。這說明牛梁河文化時期( ?。?/h2>

    組卷:6難度:0.5
  • 2.“觚”是行禮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諸侯國將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為圓形,這樣既增加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圖1、圖2所示)。后世文人卻大多認為這一“改進”是“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諸義”的寫照。這說明,春秋時期青銅禮器的變化( ?。?br />菁優(yōu)網?

    組卷:5引用:8難度:0.5
  • 3.東漢時期,弘農楊氏世傳歐陽《尚書》學,其家族“四世三公”(四代人中均有人官至三公);世傳孟氏《易》學的汝南袁氏,也在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級別的重臣。這可印證東漢時期( ?。?/h2>

    組卷:2引用:8難度:0.6
  • 4.如表所示的統(tǒng)治者的活動旨在( ?。?br />
    政權 帝王活動
    曹魏 曹丕即位后不久,就命尚書衛(wèi)凱、繆襲草創(chuàng)紀傳,修撰本朝史書
    孫吳 孫權在太元元年(公元251年),令丁孚、項峻撰著本朝史書
    前趙 劉聰命左國史公師或撰《高祖本紀》及《功臣傳》
    后趙 石勒命明楷、程機等撰《起居注》《趙書》等

    組卷:0引用:5難度:0.5
  • 5.武則天長安四年(704年),御史大夫李承嘉曾召集御史,責備他們彈劾不稟告長官就是失禮。監(jiān)察御史蕭至忠則回答說,御史臺無長官,御史都是君主耳目,彼此侍奉君主,各自實施彈劾,無需請示長官。這一事件反映出當時( ?。?/h2>

    組卷:12引用:7難度:0.8
  • 6.如表所示是唐代地方政府層級的變遷情況。這反映出唐代( ?。?br />
    時間 內容
    太宗貞觀元年(627年) 全國劃為十道,每道派遣監(jiān)察官員,即巡察使、巡撫使等,對州(郡)縣二級行政區(qū)進行監(jiān)察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 更巡察使等為按察使,并且將原來的差遣制變?yōu)槌V弥?/td>
    玄宗天寶年間 (742-756年) 設置十個節(jié)度使轄區(qū),式遏四夷之事,不與民政;使采訪使兼任黜陟使,掌握著地方官吏的黜陟權
    肅宗乾元元年(758年) 改采訪使為觀察使,并以觀察使兼任節(jié)度使,道(方鎮(zhèn))州(郡)縣三級制漸漸成形

    組卷:12引用:13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 19.中國近現代仁人志士將傳統(tǒng)文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不斷追求思想解放,推動了時代的進步。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為曾以孔子對三代的概念——“惡的時代”“善惡并存”“至善時代”,證明中國是與西方相等的。中國和歐洲一樣正在努力實現“至善時代”的“大同”。因此,梁啟超說,世界歷史是和孔子的模型相符的,而孔教的中國也是符合世界歷史的。如果西方思想有什么價值的話,那么中國傳統(tǒng)里同樣能找到這種價值。
    ——摘編自來文生《梁啟超和近代中國思想》材料二 五四運動成功地摧毀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秩序,但是五四以來的中國人盡管運用了無數新的和外來的觀念,可是他們所重建的文化秩序,也還沒有突破傳統(tǒng)的格局。
    ——摘編自余英時《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tǒng)》材料三 要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把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陳陳相因談不上傳承,割斷血脈、憑空虛造不能算創(chuàng)新。要把握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文藝創(chuàng)新的重要源泉。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維新變法時期的梁啟超為實現中國“大同”的實踐。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五四運動“還沒有突破傳統(tǒng)格局”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談談你對現代中國文藝創(chuàng)新路徑的看法。

    組卷:8難度:0.5
  •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茶馬古道遺跡
    菁優(yōu)網?
    材料二:唐代,茶大規(guī)模傳入朝鮮、日本,留唐僧人、學生及遣唐使不但知茶、飲茶、愛茶,還把茶籽帶回國內種植。
    自16世紀起,經由來華傳教士、水手、使臣、商人不斷將茶葉知識、飲茶風俗、茶葉飲料、茶樹茶籽傳回歐洲。
    17世紀中葉,美洲殖民地荷屬新阿姆斯特丹人最早飲茶。
    19世紀30年代,英國開始在印度發(fā)展茶業(yè),之后,又在非洲的尼亞薩蘭(今馬拉維)、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等地發(fā)展茶業(yè)。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陶德臣《中國茶向世界傳播的途徑與方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茶的歷史提煉一個論題,加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表述清晰。)

    組卷:2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