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題。
從“木葉”發(fā)展到“落木”。其中關(guān)鍵顯然在“木”這一字,其與“樹葉”或“落葉”的不同,也正在此?!皹淙~”可以不用多說,在古詩中很少見人用它;就是“落葉”,雖然常見,也不過是一般的形象。_______詩歌語言的_______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而詩歌語言之不能單憑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見。從概念上說,“木葉”就是“樹葉”,原沒有什么可以辯論之處;可是到了詩歌的形象思維之中,后者則無人過問,前者則不斷發(fā)展;像“無邊落木蕭蕭下”這樣大膽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難道不怕死心眼的人會誤以為是木頭自天而降嗎?而我們的詩人杜甫,卻_______冒這危險,創(chuàng)造出那_______、形象鮮明的詩句:這冒險,這形象,其實又都在這一個“木”字上,然則這一字的未歷豈不大可思索嗎?在這里我們就不得不先來分析一下“木”字。
(節(jié)選自《說“木葉”》)(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dāng)的一組是
A.如果 |
精妙 |
不如 |
萬世流芳 |
B.原來 |
精妙 |
寧可 |
千古流傳 |
C.如果 |
曼妙 |
寧可 |
千古流傳 |
D.原來 |
曼妙 |
不如 |
萬世流芳 |
(2)下列對文段的理解,
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詩中“樹葉”很少被用到,沒有“落葉”的使用頻率高。
B.詩歌語言不能單憑概念,還要考慮詩歌的形象思維。
C.詩歌語言主觀性強,不像科學(xué)性的語言那么嚴(yán)密,差一點兒也無所謂。
D.正是因為杜甫大膽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才有了“無邊落木蕭蕭下”這樣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