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絕壑,左控垂崖,疊石為磴,十余級乃得度,山之勝蓋自此始。
      循磴而東,即得小澗,石梁跨于其上,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聲濺濺然。度石梁,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后臨石池,風來兩峽間,終日不絕。門內(nèi)跨池,又為石梁,度而北,躡石梯數(shù)級入庵。庵才老屋數(shù)間,卑庳迫隘,無足觀,獨其西閣為勝。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閣下,南與東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為前所謂小澗者。閣據(jù)其上流,當水石,峻激相搏處,最為可玩,乃壁其后無所睹。獨夜臥其上,則枕席之下終夕潺潺,久而益悲,為可愛耳。
      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臺,下臨峭岸,深昧險絕。于林薄間東南望,見瀑布自前巖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數(shù)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噴霧,日光燭之,璀璨奪目,不可正視。臺當山西南缺,前揖蘆山,一峰獨秀出,而數(shù)百里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橫照,紫翠重疊,不可殫數(shù)。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臺東徑斷,鄉(xiāng)人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東,水旱禱焉。畏險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
      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游之,既皆賦詩,以紀其勝,余又敘次其詳如此。而最其可觀者,石磴、小澗、山門、石臺、西閣瀑布也。因各別為小詩以識其處,呈同游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記。
(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疊石為 磴:石臺階
B.磴而東 循:順著
C.閣據(jù)其上流 據(jù):根據(jù)
D.卑庳迫 隘:狹小
(2)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于林間東南望 迫近
B.日光 照耀
C.不可數(shù)
D.以紀其 勝景
(3)下列句子中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登百丈山三里 許:表示約數(shù)
B.雖盛夏亭午無暑氣 亭午:上午
C.其聲濺濺 濺濺:水流聲
D.躡石梯數(shù)級入 庵:尼姑的寺廟
(4)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D
D

A.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
B.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
C.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
D.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
(5)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這篇游記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方式,引導人們?nèi)ビ斡[百丈山的勝景。
B.文章第2段以“澗”為中心,貫穿著水的描寫,詳寫澗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審美情趣。
C.作者認為山庵,壁其后不足觀,游人不必前往。
D.山門伴水,枕席臥聞水韻,但時間長了更加悲傷,不過終究是可愛之景。

【考點】文本類型文言斷句
【答案】C;A;B;D;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3 20:38:36組卷:1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觯Y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弊螅讼荽鬂芍?,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蹦朔制潋T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br />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表椡跣υ唬骸疤熘鑫遥液味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蹦肆铗T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表椡跄嗽唬骸拔崧劃h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選自《史記?項羽本紀》)(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乃陷大澤中,故漢追及之 身翼蔽沛公
    B.吾公取彼一將 旦日饗士卒,擊破沛公軍
    C.此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臣請入,與同命
    D.至東城,有二十八騎 項伯夜馳之沛公軍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B.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C.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D.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3)下列各項對文章內(nèi)容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被漢軍包圍在垓下,夜聽四面楚歌,感到大勢已去,于是飲酒帳中,慷慨悲歌,無限悲涼。
    B.項羽帶領騎兵,乘夜突圍,過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陰陵時迷路,為一老農(nóng)所騙,陷入沼澤地,被漢軍追及。
    C.為了證明“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項羽奮起殺敵,斬漢軍二將,殺數(shù)十百人,使?jié)h軍騎將赤泉侯倒退數(shù)里。
    D.烏江亭長請項羽過江,項羽自言無面目再見江東父兄,把馬送給亭長,帶領部下徒步作戰(zhàn),最后自刎而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②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5)從文中看,項羽有機會逃回江東從頭再來,但最后項羽把自己的馬送人,浴血奮戰(zhàn)后自殺,結合文章分析項羽這樣做的原因。

    發(fā)布:2024/11/19 14:0:1組卷:19引用:3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萃跤脧垉x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jù)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wèi)》《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wèi)》,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棄黔首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借寇兵而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1)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 過:錯
    B.而陛下之,何也 說:說到,提及
    C.是以泰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讓:推辭,拋棄
    D.藉寇兵而盜糧 赍:給予,送給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士不產(chǎn)于秦,愿忠者眾 ②秦以城求璧趙不許,曲在趙
    B.①今乃棄黔首資敵國 ②損民益仇
    C.①然則是所重者在色樂珠玉 ②而所輕者在人民也
    D.①今棄黔首以資敵國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斯認為,從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國富裕強大。以此看來,客卿并沒有什么對不起秦國的。
    B.文章指出,如果一定要是秦國出產(chǎn)的東西才可用,那么不是秦國出產(chǎn)的器物也不能用,甚至連江南的金錫、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了。
    C.李斯對秦王辭退一切賓客、把兵器和糧食給予寇盜,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進入秦國、最終與諸侯國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李斯用“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勸說秦王,希望他不要趕走客卿,而加多敵國的力量。
    (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②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發(fā)布:2024/11/19 17:30:1組卷:1引用:3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居易幼聰慧絕人,襟懷宏放。年十五六時,袖文一編,投著作郎吳人顧況。況能文,而性浮薄,后進文章無可意者。覽居易文,不覺迎門禮遇曰:“吾謂斯文遂絕,復得吾子矣?!?/bdo>貞元十四年,始以進士就試,授秘書省校書郎。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章武皇帝納諫思理,渴聞讜言,召入翰林為學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遺。居易與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舉,交情隆厚。稹自監(jiān)察御史謫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學士李絳、崔群上前面論稹無罪,居易累疏切諫,疏入不報。十年七月,盜殺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論其冤,急請捕賊以雪國恥。會有素惡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華無行。執(zhí)政方惡其言事,奏貶為江表刺史,追詔授江州司馬。居易儒學之外,尤通釋典,常以忘懷處順序為事,都不以遷謫介意。在湓城,居易與湊、滿、朗、晦四禪師,每相摧游詠,躋危登險,極林泉之幽邃。元稹在通州,篇詠贈答往來,不以數(shù)千里為遠。十四年三月,元稹會居易于峽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賦詩,戀戀不能訣。其年冬,召還京師,拜司門員外郎。時天子荒縱不法,執(zhí)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復亂。居易累上疏論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對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達顧遇,頗欲奮厲效報,茍致身于訏謨之地,則兼濟生靈。蓄意未果,望風為當路者所擠,流徙江湖,四五年間,幾淪蠻瘴。自是宦情衰落,無意于出處,唯以逍遙自得,吟詠情性為事。會昌中,請罷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致仕。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每肩輿往來,白衣鳩杖,自稱香山居士。
    (選自《舊唐書?白居易》,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B.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C.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D.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進,現(xiàn)在指學識或資歷較淺的人,也指進步較慢、水平較低的人或集體。文中指后輩。
    B.司馬,原為掌管軍政和軍賦之官,唐中期后,邊遠州司馬常作為官員貶降之職。
    C.致仕,指仕途結束,即被貶或流放,相同意思還有致事、致政等等。文中指白居易遭流放。
    D.居士,舊時對在家信道拜佛的人的泛稱,也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的人。白居易用來自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居易才華橫溢。他十五六歲時,曾袖揣著自己的文章去拜訪擅長寫文章顧況,顧況看到文章后,內(nèi)心折服。
    B.白居易性情灑脫。在湓城時,他不把貶謫的事情放在心上,常常和四位禪師結伴游玩吟詠,感受自然的幽深靜謐。
    C.白居易重視友情。他為元稹被貶屢次上疏,直言極諫,兩人雖遠隔千里卻書信不斷,相見甚歡,離別難舍。
    D.白居易敢于直諫。他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縱不守法度,執(zhí)政者無能,治理失當,再次遭到貶謫流放。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覽居易文,不覺迎門禮遇曰:“吾謂斯文遂絕,復得吾子矣。”(文中畫橫線的)
    ②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

    發(fā)布:2024/11/19 17:30:3組卷:5引用:1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