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提起“味道”,你可能會想到夏日雨后的青草,烤架上滋滋作響的焦香,媽媽的那句“回家吃飯啦”……其實,“味道”不只是與鼻子和嘴巴有關。請你依據材料,帶著思考與感悟作答。?
【浪漫中國味】
宣紙上的筆鋒回轉,詩詞歌賦里的平仄頓挫,臉譜變幻間的生旦凈末丑,冬奧會上的迎客松與送別柳……這些中國式的浪漫讓人不禁稱贊一句“真有味道!”
(1)材料中這些中國味的浪漫元素共同描述的是什么?它有什么基本特征??
【傳承中國味】?
◆“非遺廣州紅”元宇宙虛擬營地特邀廣東醒獅、粵劇、粵語講古、廣州剪紙等非遺項目進駐,打破地域、時間、空間的限制,用戶可通過APP或者VR眼鏡等多種形式體驗非遺精彩。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州裹蒸粽在保留傳統(tǒng)的同時,也嘗試著做一些新式的、更符合年輕人口味的裹蒸粽。西米粽、堿水粽、玉米粽、無糖粽等新式粽子占到整體銷量的一半左右。?
(2)上述材料中的非遺傳承個案對我國的文化建設有哪些意義?
【暖心中國味】
頭頂邊關月、腳踏昆侖雪的無悔守護,身披冰鎧甲、反身入火海的勇敢逆行,路見危難處、眾人伸援手的同心大愛……中華大地上這般暖心的味道,令人感動又振奮。
(3)請從“青春有格”的角度談談材料中的味道詮釋著什么樣的精神境界?它對我們終身有什么要求?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片小小的東方樹葉,承載著歷史的演變,見證著中華文明的生成,蘊藏著勾連古今通聯世界的能量。
    茶之傳承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fā)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時。中國茶文化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1)結合材料,概括中華文化的特點。
    茶之韻味
    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承載著中國人的生活理想,造就了中國人獨特的生活方式,蘊含著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和生存態(tài)度,激勵著中國人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燦爛的中華文明。
    (2)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歸納茶文化所蘊含的中華文化價值。
    發(fā)布:2024/9/27 5:0:1組卷:12引用:2難度:0.3
  • 2.杭州亞運 彰顯中華魅力
    2023年9月23日,杭州用一場以“潮起亞細亞”為總主題的盛大開幕式,為第19屆亞洲運動會啟航。本屆亞運會是一次文化的亞運、科技的亞運、綠色的亞運……請你和我們一起走進本屆亞運會,參與并回答相關問題。
    【文化亞運】
    這是一場意蘊悠長的文化和科技盛宴。采集于良渚古城遺址的火種,歷經一路傳遞,最終點燃主火炬,恰似中華五千年文明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文藝演出上篇《國風雅韻》盡展錢塘繁華、江南風韻,又巧妙地與“亞運”諧音,透出中國語言文字的精妙;開幕式上播放的短片《相約杭州》詩情畫意縱貫古今,勾勒出古都杭州的雋美、活力與現代。全景立體影像構筑的拱宸橋躍然于大運河之上,形態(tài)逼真、栩栩生動,一岸連接古代,一岸通往現代……
    (1)開幕式上的千年文明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文化怎樣的魅力?
    (2)千年文明與現代科技相碰撞,對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有何啟示?
    (3)本屆亞運會開幕式數字科技的運用成為亮點,請運用創(chuàng)新的相關知識談談數字科技如何為我們的生活添彩?
    【綠色亞運】
    這是一場綠色環(huán)保的盛宴。杭州亞運會傳遞出濃濃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理念,引領著面向未來、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的潮流。杭州奧體中心館和游泳館,智能導光系統(tǒng)通過屋頂的210根導光管,將室外自然光引入場內,每年可節(jié)約10萬度電。紹興柯橋羊山攀巖中心現代建筑和自然環(huán)境有機融合的背后,是廢棄礦山經過建設開發(fā),華麗變身“巖壁芭蕾”國際賽場的綠色轉型故事。
    (4)請從教材中找出一個我們堅持綠色亞運、綠色辦賽的理論依據(詞或句均可)。并談談我國是如何踐行綠色惠民的?
    (5)如果你是杭州亞運會的觀眾,你可以為綠色亞運做些什么?
    發(fā)布:2024/9/27 2:0:1組卷:36難度:0.5
  • 3.在十三屆中國藝術節(jié)上,曾“驚艷全球”的三星堆考古攝影作品《一眼三千年》再次成為焦點。請閱材料,運用國情國策知識回答問題。
    《一眼三千年》是文物攝影愛好者余嘉以三星堆考古著名文物——青銅面具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照片里的青銅面具是目前已知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體量最大、保存狀況完好的大型青銅面具類文物,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的出土印證了古代蜀地與中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文化緊密聯系、融合發(fā)展的歷史,也讓世人領略了中國青銅文明的絢爛多彩與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的發(fā)展進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像余嘉這樣的文博工作者正致力于“讓文物活起來”,“讓非遺會說話”。國內許多博物館通過與品牌聯名,推出盲盒、游戲、彩妝等多路產品,并運用新攝影、微視頻、云直播、云展覽等方式讓我國許多極具代表性的珍貴文物和文化瑰寶真正“活”了起來,“活”得出彩,“活”向未來,“活”向世界。
    菁優(yōu)網
    請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一說“活”起來文物和非遺能告訴我們些什么?
    發(fā)布:2024/9/27 3:0:2組卷:3引用:2難度:0.2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