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觀察生活,但觀察的同時也要動腦筋,不然只能稱為發(fā)呆。人們在思考“金魚為什么會在水里上升和下沉”的問題時,常采用“裝沙氣球的沉浮實驗”結合魚的模型來模擬。
![](http://img.jyeoo.net/quiz/images/202305/81/ae065abf.png)
(1)如圖:小明同學將裝有定量沙的充氣氣球分別排出不同體積的氣體,使氣球漂浮、懸浮或下沉于魚缸底部來解釋魚的沉浮原理,假如氣體質量忽略不計,該實驗可以將魚的下沉解釋為 魚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魚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2)小明長期觀察家里飼養(yǎng)的金魚,結果使他大失所望,因為他從沒看到魚缸中自由沉浮的金魚在水中
吐出泡泡。于是他想:可能是魚鰾中氣體總量不變,通過魚體自身的壓縮改變體積來實現(xiàn)沉浮的。根據(jù)這一假設,他設計了如圖甲的實驗。他想通過觀察液面的位置變化來證實自己的想法。結果,小明的設計遭到了小李的否定,小李要求小明將設計改為圖乙的結構:在魚缸中灌滿水,并加裝帶開放細管的蓋,可通過觀察細管中液面的變化來觀察魚身體體積的變化。
①當魚體積縮小時,圖甲中的液面變化是 下降下降(選“不變”、“上升”或“下降”)。
②小李要求小明用圖乙進行實驗的主要原因是:可以通過細管把液面的變化放大,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可以通過細管把液面的變化放大,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③結果發(fā)現(xiàn),在魚的上浮與下沉游動中,細管中的液面高度并沒有發(fā)生變化,說明魚上浮時受到的浮力 ==下沉時受到的浮力(填“>”、“=”或“<”)。
④早在1685年,意大利科學家波雷里教授正式提出了:“魚用改變鰾中氣體多少,來控制自身在水中自由沉浮”的論斷。這個道理一直被普遍認可。2008年下半年,上海的5名中學生在向明中學黃曾新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大量觀察和實驗,推翻了魚鰾功能的傳統(tǒng)說法。研究中他們收集了大量事實依據(jù),下列各種事實依據(jù)對傳統(tǒng)觀點不支持的有 ACDACD。
A.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一條魚在向下游時先用嘴向外吐氣
B.生活經(jīng)驗是: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魚在水中吐出的泡泡冒出水面
C.解剖取出的魚鰾:沒有出氣孔,用手壓不會癟,也沒有氣管通入魚口中
D.鯊魚:沒有鰾,但它也能自由沉浮
【考點】科學探究.
【答案】魚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下降;可以通過細管把液面的變化放大,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AC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4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油炸食品因其口感香脆而廣受喜愛,網(wǎng)傳一鍋新鮮的食用油只能使用7次,7次后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含量就會超標,這一說法是否科學,某專業(yè)團隊以油品中的極性物質(一種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國家標準值為不超過27%)為指標進行研究。取2kg大豆油,每次炸400g雞排,實驗結果如表。(“8次速率”是指油炸8次過程中,極性物質含量提升的平均速率)
油炸溫度/℃
極性物質含量油炸次數(shù) 8次速率/min 0次 4次 7次 8次 150 11.5% 14.6% 16.6% 17.3% 0.07% 190 11.5% 15.2% 17.1% 17.6% 0.25%
(2)為使實驗結論更具可靠性,你認為該團隊還應該做哪些研究 。(舉一例即可)
(3)實驗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27次油炸后,油中極性物質含量將超過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值。油炸過程中隨著次數(shù)增多,油的顏色逐漸變深,炸出的食物色澤也逐漸變深、口感逐漸變硬。關于油炸食品安全問題,請你再提出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發(fā)布:2024/12/28 16:0:2組卷:28引用:4難度:0.5 -
2.如圖表示人體內血糖濃度調節(jié)的部分過程,如果胰島素分泌障礙,血糖濃度超過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采取注射胰島素的方法治療??诜葝u素能治療糖尿病嗎?為探究這一問題。某 科技小組設計了如下方案:
步驟 甲鼠 乙鼠 a 將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只小鼠的胰島破壞 b 定時喂全營養(yǎng)飼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適量的胰島素 定時喂與甲鼠等量的全營養(yǎng)飼料,每次喂食前口服與甲鼠等量的胰島素 c 重復b步驟幾天后,采集兩鼠的尿液,檢測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結論
(2)步驟a中將兩只小鼠的胰島破壞,目的是
A.為了降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 B.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島素干擾試驗
C.讓兩鼠重新發(fā)育胰島,參照統(tǒng)一 D.破壞胰島,讓兩鼠處于休眠狀態(tài),實驗更準確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進行實驗,最終僅在乙鼠的尿液中檢測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發(fā)布:2024/12/28 16:30:2組卷:10引用:4難度:0.5 -
3.小秀和小嘉在觀看此外冰壺錦標賽時猜想:冰壺在冰面上:的滑行距離,除了與離手時的速度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外,還可能與質量有關。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小秀和小嘉做了如圖所示實驗:在木塊上加放數(shù)量不等的鉤碼后,讓木塊從斜面上滑下,記錄木塊和鉤碼的總質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離s。
(1)選擇斜面和水平面材料時,最好選擇 。
①都光滑
②斜面光滑
③水平面光滑
④都不光滑
(2)本實驗中,要實現(xiàn)到達A點時的速度相同的方法是 。
(3)正確設計并進行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質量m/g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滑行距離s/m 0.42 0.41 0.43 0.42 0.43 0.42 0.42 發(fā)布:2024/12/28 16:0:2組卷:4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