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稻米傳奇
文慧
      誰是稻米的最早馴化者?對于這一問題曾一度眾說紛紜。瑞士的植物學家阿方斯?德康多爾,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雖然他也曾提過,①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國,水稻作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經被種植,但因為在印度被發(fā)現的栽培品種更多,所以彼時流行將印度定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17年,中國南方各地發(fā)現的稻種數量已經與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產于中國的發(fā)聲就開始日益響亮起來。20世紀70年代,浙江余姚縣河姆渡村發(fā)現的7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遺址備受矚目。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國稻米由印度傳入的說法,證明中國才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另一方面,人們發(fā)現早期的中國在黃土高原地區(qū)農耕文明發(fā)源較早的同時,其南方也開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農業(yè)文化。2011年,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與紐約大學合作開展了一項水稻DNA基因研究。②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時間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點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在這里,野生稻米被馴化為粳稻,中國的粳稻隨后由商人和農民傳到印度,與恒河流域的野生稻雜交之后變成秈稻,后又傳回中國。由此,中國水稻種植起源說算是鐵板釘釘,華夏祖先才是最早馴化野生稻的人。
      中國歷史上的三次大規(guī)模人口南遷,為稻米種植帶來勃勃生機。跟隨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還有他們先進的種植技術,這些技術與南方的濕潤氣候與豐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蠻荒之地變成萬頃良田。經過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斷經營和開發(fā),江南的稻米逐漸成為維系國力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說,中國稻米的栽種史是一部經濟和文明的發(fā)展史。從人口歷史數據來看,北宋以前中國人口數量從未超過6000萬,與之對應的,是從商周時期到漢唐時期中國北粟南稻,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而伴隨中國歷史上幾次人口南遷帶來的南方土地開發(fā),稻的地位開始超越粟。特別是從11世紀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傳入中國,與本地的晚稻配合成為雙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產量,南宋人口也迅速突破億的大關。隨著歷史進程中人口的遷徙和流動,以稻米為基礎的長江文明與黃河流域的粟作文明交相輝映,前者逐漸發(fā)展出了繁榮的稻米文明。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經濟超越北方,國內人口也達到了4億多。在這些重大轉變的背后,稻米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
      作為稻米的故鄉(xiāng)以及最大的稻米產區(qū),中國的稻作技術和稻米文化影響了世界。③大約3000年前開始,稻米從中國出發(fā),向北傳遞到朝鮮,向南影響至越南,2000年前東傳到了日本。中國稻米穿越崇山峻嶺、漂洋過海,隨后陸續(xù)傳播到西亞、歐洲等地,最終形成了日本學者渡部忠世所說的“稻米之路”。在過去的幾千年里,稻米之路不僅為許多民族帶去了食糧,更影響了這些國家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習俗,在這個過程中,稻米將中國和整個亞洲連接到一起,最終塑造出獨特的“稻米文化圈”。
(1)下列有關水稻種植起源認定過程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因為恒河流域最早出現秈稻,瑞士人阿方斯?德康多爾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
B.當在中國南方發(fā)現的稻種數量與印度不相上下時,中國水稻種植起源說呼聲漸響。
C.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村人工栽培稻遺址證實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D.通過水稻DNA基因研究,科學家確認中國長江中下游一帶是水稻種植的起源地。
(2)下列對中國水稻種植歷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南遷移民帶來的先進種植技術與南方合適的氣候、土壤相結合,推動了水稻種植。
B.伴隨著南方土地開發(fā),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發(fā)生改變,稻的地位開始超越粟。
C.越南占城稻與南方本地晚稻配合成雙季稻,使稻米產量與宋朝人口數量大幅增長。
D.清朝末年,得益于水稻種植的推動,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稻米文明取代了粟米文明。
(3)請簡要梳理稻米的傳播之路。
(4)簡析最后一段畫波浪線句子的語言特點。
【答案】A;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5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樹懶的名聲相當糟糕。在這個星球上的任何一種語言中,這種生物的俗稱的含義都差不多。在英語中,它是“懶惰”;法語中則是“懶家伏”;德語里面,它是“懶動物”;西班牙語里面則是“懶惰的熊”,諸如此類。
          當然,這些共同印象不是毫無依據。但這種刻板印象,遮蓋了樹懶身上更加有趣的真相。
          樹懶確實行動很緩慢,哪怕最快速度下,它們差不多每秒鐘也只能移動6厘米,但是它們并不懶。很多年前,我采訪過英國斯旺西大學的生物學家洛瑞?威爾遜,他發(fā)明了“動物日記”——這是一個精巧的電子設備,可以將動物的運動狀況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當時,這個小發(fā)明主要用在研究快速移動的動物上。
          不過,威爾遜也很熱衷于將這種裝置運用到動作緩慢的動物上,樹懶就成了他們的不二選擇。事實上,行動緩慢并不意味著它們懶惰,威爾遜告訴我?!皼]人會說一只雙殼動物‘懶’?!彼f,指的是河蚌或者蛤蜊這些行動緩慢的貝類生物。言之有理。
          生活在充滿了捕食者——比如大型貓科動物或者猛禽——的世界里,你或許會認為敏捷是個優(yōu)點。在樹懶生活的中美洲和南美洲森林冠層里,猴子確實是選擇了敏捷路線;但是樹懶面對這樣的危險只是一笑而過,當那些猴子四處奔逃的時候,它們只不過緩慢地閉上了眼睛。比起四處逃跑尋找掩體,樹懶選擇了更加令人嘆服的策略:隱形。
          對于一只樹懶來說,最恐怖的天敵莫過于角雕?!八鼈兪菑姾返拇蟮瘢兄铖斎说淖ψ雍涂植赖募庾?。”威爾遜說。“面對它們,樹懶一丁點兒生還的希望都沒有?!背?,它們可以行動緩慢到角雕看不見它們?!拔覒岩蓸鋺懈静皇菓?,它們只是超級謹慎?!?br />      在威爾遜的指導下,博士生貝琪?克里夫對哥斯達黎加樹懶保護中心中的圈養(yǎng)個體采用了這種“日記”裝置,這個保護中心是世界上唯一的樹懶保護中心。當我打通電話的時候,我詢問了關于樹懶茂密毛發(fā)中欣欣向榮的微生物。樹懶的每一根毛發(fā)都差不多對半折疊?!拔覀兡芟氲降年P于這種毛發(fā)結構的唯一好處就是這樣藻類可以生長?!彼f。
          最近一項關于樹懶毛發(fā)的研究表明,樹懶的毛發(fā)是多種真菌的家園,這些真菌可以抵抗造成瘧疾和美洲錐蟲病的寄生蟲,并且對某些人類乳腺癌細胞也有一定的抗性。對研究人員來說,樹懶的毛發(fā)是個發(fā)現奇特藥用菌類的新地方。他們也考慮了這些微生物會對樹懶健康有益的可能性。“這不會令我感到驚訝?!笨死锓蛘f,“樹懶太奇怪了,這絕對有可能。”
          另一篇文章猜測,樹懶其實是在經營農業(yè)。除了養(yǎng)殖真菌,它們在毛發(fā)里面還有很多藻類花園,這些“非常好消化并且富含脂質”的藻類可以補充它們有限的飲食。但是克里夫對這種說法不屑一顧?!皹鋺胁挥米焓崂砻l(fā)。它們不舔毛,而是用爪子梳毛?!彼f。并且,這些藻類往往集中在頭部和頸部,這些位置的毛發(fā)最長。“你難以想象一只樹懶會去試圖舔自己的后腦勺。”對于克里夫來說,樹懶對藻類和其它微生物的鐘愛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樹懶要用它們來偽裝自己的毛發(fā),以躲過那些可怕的雕?!耙吧臉鋺型耆蔷G色的,可以融入樹冠?!?br />      樹懶還有一項不怎么出名的純技:憨?!八鼈兊奈钢乜梢愿哌_它們體重的三分之一?!笨死锓蛘f,這是同等體型的動物的胃的兩倍多。人們發(fā)現,這是它們極其儉省的消化策略的一部分。相比于其他哺乳動物,一只樹懶吃得很少,但是這點少量的食物卻要在樹懶的腸道里面經歷一段難以置信的曲折歷程。一項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研究指出,食物從進入樹懶嘴里算起,要經過50天才能到達它的肛門。當這些食物再次出現的時候,樹懶已經想方設法從里面榨取了最后一點養(yǎng)分。至于剩下的,克里夫說,“只是一團充滿纖維的硬糞球?!?br />      當然,一只表情僵硬的樹懶看起來就是個傻瓜。但真相是,人類甚至還沒怎么搞清楚樹懶為什么要表現成這個樣子。“如此不同尋常,而我們又知之甚少,這樣的哺乳動物在這個星球上其實已經不多了?!笨死锓蛘f。
    (摘編自《慢吞吞的樹懶總是很懶?別再誤會它們了》)(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樹懶行動特別緩慢,世界各地的人們對它有著相似的印象,普遍認為它是一種懶惰的動物,它的名聲并不好。
    B.樹懶生活的世界充滿了捕食者,它面對危險時的策略與猴子恰恰相反,它選擇了通過緩慢行動來躲避敵人的策略。
    C.克里夫認為樹懶身上的藻類和其他微生物沒有補充飲食的功能,樹懶是用它們來偽裝自己的毛發(fā),來保護自己安全。
    D.克里夫發(fā)現,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樹懶的食量很小,但食物在它的腸道里的時間很長,樹懶能將食物中的養(yǎng)分充分吸收。
    (2)下列對原文相關引用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沒人會說一只雙殼動物‘懶’?!笔钦f貝類生物給人的印象就是速度慢,不會被人們批評它們是懶惰的。
    B.“野生的樹懶完全是綠色的,可以融入樹冠?!笔菫樽C明樹懶的毛發(fā)里面有很多藻類,因而呈現出綠色。
    C.“只是一團充滿纖維的硬糞球?!笔峭ㄟ^寫樹懶糞便的形狀和成分,來說明說明樹懶的消化時間很長。
    D.“如此不同尋常,而我們又知之甚少?!币庠谂u人們對樹懶的特點缺少了解,只滿足于已有的刻板印象。
    (3)要去除掉對樹懶的刻板印象,我們可以做些什么?請根據文本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發(fā)布:2024/9/10 12:0:9組卷:2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樹木如何經由根部緊密結合在一起,我們有時候可以在一些斜坡步道上觀察到,那里的土壤因雨水侵蝕而流失,地底的根系相對也容易暴露出來。科學家已經在哈茨山區(qū)證實,樹木的根部確實是一種錯綜交織的系統,而這系統可以把同一個樹種以及一個樹群里的大部分個體結合起來。樹木間營養(yǎng)物質的交換、緊急狀況下的鄰里互助似乎都已經是既定規(guī)則,由此我們可以認定森林是一種超生物體,也就是類似蟻窩的構成物。
          但樹木為何如此社會化,為何明知會助長彼此間的競爭,卻還是要與同類共享養(yǎng)分?理由很單純,獨木不成林,獨樹無法制造出同一區(qū)域內穩(wěn)定均衡的氣候,也會受到風吹雨打而無所依怙。反之,許多樹木則能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可以緩和酷暑與嚴寒,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分并制造濕潤的空氣,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樹木能在呵護中成長,而且能夠活得很久。
          所以,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樹木必須不計代價地維持完整的共同體,如果所有個體都只會獨善其身,其中會有許多無法存活下來。不斷有樹木死去的結果會使樹冠層出現許多空隙,從這里風暴更容易侵入森林,并造成更多樹木倒下;夏天的暑氣也更容易逼近地面,使土壤變得干燥。所有的樹木都必須承受這些后果。因此,每棵樹木對于整個共同體而言都彌足珍貴,也都值得盡可能長久地存活。為此,樹木甚至會集體幫助生病的個體,供給其養(yǎng)分,直到它再度健康起來。反之亦然,曾經伸出援手的樹,現在也需要協助。這些有著粗壯銀灰色樹干的山毛櫸樹,讓我聯想到一群大象:它們同樣也擅長照顧同伴,也會扶持病者和弱者,直到它們有能力重新站起來,若非不得已,甚至不愿拋下死去的親人。
          雖說每棵樹都是共陰體里的一分子,但其中顯然有程度之分。大部分的樹樁會在幾十年內化為腐殖質(對樹木而言這算是非常快的),只有極少數的樹樁歷經數百年氣息猶存。為何情況會如此不同?難道樹木間也存在階級社會?似乎是如此,只不過“階級”一詞還不夠精準。那更像是以親密程度或喜愛程度來決定同伴間是否樂意相助的社會。對于這點,我們只要抬頭觀察一下樹冠層就能夠理解。
          一般樹木都會盡量擴展自己的枝干,直到碰觸到同樣高度的其他樹木的枝丫末端為止,它們無法繼續(xù)伸展,因為有較好空氣與光線的生長空間已經被捷足先登??v然如此,那里所有的枝干都發(fā)展得這般孔武有力,讓我們不禁要想:上面的生存競爭該有多激烈!相反地,真正的樹木朋友從一開始,就會注意不向彼此伸出太具威脅性的手臂,它們并不想從對方那里奪走什么,因此樹冠層只會向外圍——朝著“非我族類”的方向延伸。透過根部,這些朋友是如此唇齒相依,甚至有時候會一起死去。這種不間斷地向殘樁雪中送炭的友誼,一般只存在于天然林里,不過或許所有的樹種都存在這種現象。因為除了山毛櫸樹,我也曾在橡樹、冷杉、云杉、花旗松等樹木旁邊觀察到這種活了很久的殘樁。然而在人造森林里,就像中歐地區(qū)大部分的針葉林,樹木明顯只是頂著同樣物種名稱的“街頭游童”,它們的根在種植時就已經永久損壞,要建構共同的網絡顯然是不可能了。這種森林的樹木通常就像獨行俠,因此總是處于艱難困境中,反正它們多半也沒機會變老,依據樹種的不同,大約在一百年內,其樹干就會被認定可以砍伐了。
    (摘編自彼得?渥雷本《樹的秘密生命》,鐘寶珍譯)(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樹木根部錯綜交織的系統,把樹群里的個體全都結合起來,進行營養(yǎng)物質的交換和鄰里的互助。
    B.只有極少數的樹樁歷經數百年氣息猶存,那是因為它們生存在一個更加樂意相助的樹木的社會里。
    C.一般樹木都會盡量擴展自己的枝干,但它們從一開始,就會注意不向彼此伸出太具威脅性的手臂。
    D.人造森林的樹木,由于根部無法建構共同的網絡,因此它們總是處于艱難困境中,也沒有機會變老。
    (2)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陳述觀點時使用“一般”“或許”“大約”等詞語,體現了文章用語的嚴謹。
    B.第二段使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使文章的內容更準確、更科學,也更具說服力。
    C.第五段“街頭游童”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這種用法與第四段中“階級”的引號用法相同。
    D.父章使用多種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樹木要維持完整的共同體的重要性。
    (3)這篇文章介紹了樹的生命秘密,它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請簡要說明。
    發(fā)布:2024/9/11 12:0:8組卷:3引用:4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世界各地的人們正在食用過多的錯誤食物,這為全球健康災難打下了基礎。超過20億人處于超重或肥胖狀態(tài)。超過3.4億5~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占這一年齡群體全球人口的18%,而在1975年,這個比例只有4%。這不再是富裕世界的獨有問題:超過1000萬非洲兒童處于超重或肥胖狀態(tài)。高達20%的全球醫(yī)療保健支出被用于肥胖問題,包括預防和治療肥胖或者相關疾病,比如心臟病和二型糖尿病。政府預算正在像腰圍一樣危險地膨脹。
          這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高脂肪高糖分食物造成的。我們選擇這類食物的一個原因在于,它們通常比更有營養(yǎng)、脂肪較少的食物便宜。另一個驅動力是味道:我們覺得這些食物比扁豆、甘藍和芹菜更加可口。實際上,研究表明,我們不僅認為不健康的食物更加可口,而且更喜歡吃被我們認為不健康的食物。對抗肥胖最常見的策略是通過獎勵或懲罰誘導我們回避可口的食物。父母將西蘭花隱藏在意面醬中,或者承諾提供甜食獎勵,以便讓孩子攝入西蘭花。這些策略似乎都不太奏效。雖然每年有數十億美元被用在飲食計劃、替代食品和瀉藥上,但是肥胖率仍然在持續(xù)上升。
          更加成功的方法是改變我們對于低糖低脂營養(yǎng)食物的看法。我們需要讓好東西產生吸引力。
          一系列迷人的實驗展示了人類大腦在受到合適激勵時多么容易改變品味。研究人員讓被試者品嘗兩杯相同的葡萄酒,并且宣稱兩個杯子里裝的是價格不同的產品。被試者表示,在飲用他們所認為更加昂貴的葡萄酒時,他們感到更加快樂。這不是想象的作用。當他們在功能性磁共振掃描儀中進行同樣的實驗時,飲用他們所認為的昂貴葡萄酒的被試者大腦中與快樂體驗相關的區(qū)域出現了更加活躍的神經活動。和“真實”藝術品的例子一樣,他們的確更加享受這種味道。巧克力實驗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
          看起來,當我們擁有享受預期時,我們更容易享受某種事物。這一現象適用于從電影到啤酒的各種消費品,被稱為“營銷安慰劑效應”。這是因為,從生物學上說,快樂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機制,是為了勸說我們追求對進化有用的目標。這種機制可以得到重新校正。
          “大腦之所以提供快樂,是因為它可以讓人知道哪些活動應該重復、哪些活動應該回避,要想做出良好的決策,你需要對經歷質量做出良好的衡量,”葡萄酒研究的參與者之一安東尼奧?蘭格爾說,“作為改進這種衡量的途徑,將關于經歷的其他信息來源添加進來是合理的。特別地,如果你在認知上確信某種經歷是好的,那么將其添加到你目前對于快樂的衡量之中就是合理的。”此時,較高的標價會使人相信,他們將會品嘗到美味的葡萄酒——于是,他們真的品嘗到了美味的葡萄酒。
          這意味著如果你能說服自己相信西蘭花很好吃,你就會發(fā)現西蘭花真的很好吃,你的前額葉皮層也會真的出現與快樂相關的神經活動。對于對西蘭花具有固定看法的成年人來說,這項技巧很難實施。不過,如果我們接受這個研究結論,我們也許可以更好地鼓勵孩子接受健康飲食。我們并不是出生時就知道我們喜歡吃什么,這是我們從父母和周圍人那里學到的。通過獎勵或恐嚇方式讓孩子吃綠葉蔬菜或者將蔬菜藏在沙司和蛋糕里的標準技巧只會強化“健康食物很難吃”的預期,使之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相反,如果父母和其他健康飲食倡導者能夠傳達“健康食物很美味”這一競爭性真相,那么根據葡萄酒實驗,孩子可能真的會發(fā)現它們很美味,并且形成持續(xù)一生的健康飲食習慣。
          我完全承認,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過,研究表明,如果在蔬菜旁邊畫上蔬菜的卡通人物形象,或者賦予蔬菜吸引人的有趣名字,比如“透視胡蘿卜”,那么小學生就會自愿食用更多蔬菜。父母可以充當孩子的榜樣,熱情地談論菠菜和糙米,將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或布娃娃與花椰菜聯系起來,將蘑菇和核桃作為獎勵。
          我們也許可以對我們自己的大腦使用相同的魔法。斯坦福心理系的研究人員調查了名稱和標簽對于食物選擇的影響。他們?yōu)榇髮W食堂里隨機選擇的蔬菜貼上了“放縱式”標簽,比如“具有柑橘光澤的古怪胡蘿卜”“爆炸性辣椒和用酸橙調味的怪異甜菜”“激情迸發(fā)的可愛青豆”。在另一些時候,他們?yōu)橹谱鞣绞酵耆嗤氖卟速N上了標準的或者聽上去很健康的標簽,比如“青豆”或者“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少的青豆”。
          他們觀察到,在使用“放縱式”標簽時,選擇蔬菜的人數和蔬菜攝入總量分別增長了25%和23%。同標準標簽相比,強調健康屬性的標簽并不能使蔬菜更受歡迎,為蔬菜賦予吸引人的名字是一個更加有效的方法。
    (摘編自赫克托?麥克唐納《后真相時代》,劉清山譯)(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肥胖問題成為全球普遍存在的問題,即使貧窮國家和地區(qū)也同樣存在;政府不斷增加財政預算用于預防和治療肥胖或者相關疾病。
    B.扁豆、甘藍和芹菜等健康的食物因為味道不好,人們不喜歡吃;人們更喜歡吃高脂肪和高糖分的不健康食物,因此導致肥胖。
    C.快樂是大腦的一種可以得到重新校正的機制,如果你認為某種經歷是好的或不好的,那么這種機制就會幫你做出衡量和選擇。
    D.研究人員發(fā)現,采用給蔬菜取吸引人的名字這一做法,比給蔬菜貼上強調健康屬性標簽更能讓大學食堂就餐者選擇食用蔬菜。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選擇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有兩個原因:它們相比更有營養(yǎng)、脂肪較少的食物價格低和味道好,其中味道好是主要原因。
    B.對抗肥胖常見的策略是用獎勵或懲罰誘導我們食用健康食物,但實際上這一策略只會強化“健康食物很難吃”的預期,難以奏效。
    C.飲用認為價格更高的葡萄酒時,被試者大腦中與快樂體驗相關的區(qū)域出現了更加活躍的神經活動,他會更享受這種味道。
    D.我們喜歡吃什么食物,通常受自己父母和周圍人的影響:如果他們喜歡吃什么,說什么好吃,我們往往也喜歡吃什么食物,反之亦然。
    (3)《后真相時代》的作者在接下來的文中引用了食物記者比?威爾遜的觀點:“人們幾乎普遍相信,我們不可能習得新的口味,擺脫之前的口味。不過,事實恰恰相反?!辈荒茏鳛檎摀芜@一觀點的一項是
     

    A.實驗表明人類大腦在受到合適激勵時是容易改變品味的,葡萄酒和巧克力實驗都說明這一點。
    B.安東尼奧?蘭格爾說,“如果你在認知上確信某種經歷是好的,那么將其添加到你目前對于快樂的衡量之中就是合理的”。
    C.我們并不是出生時就知道我們喜歡吃什么,這是我們從父母和周圍人那里學到的。我們是雜食動物,我們應該可以食用任何食物。
    D.當人們意識到食用低脂肪低糖分對健康的重要意義時,就會理性地放棄錯誤食物而選擇健康食物。
    (4)作者是怎樣證明我們是可以改變對于低糖低脂營養(yǎng)食物的看法的?請根據文本簡要分析。
    發(fā)布:2024/9/9 7:0:8組卷:5引用:1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