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自怨生也。《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后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昧。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刪節(jié))(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D
D

①明于治亂,于辭令 嫻,熟悉
②屈平草稿未定 屬,寫
③爭寵而心其能 害,害怕
④平其功 伐,夸耀
⑤屈平王聽之不聰也 疾,痛恨
⑥人則返本 窮,貧窮
⑦其文約,其辭 微,微小,細微
⑧舉類而見義遠 邇,近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②③⑥⑦
D.①④⑤⑧
(2)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屈平之作《離騷》,自怨生也 蓋:句首發(fā)語詞,無意義
B.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不畢見 靡:沒有,無
C.皭泥而不滓者也 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D.與日月爭光可也 雖:即使
(3)下列加點的詞和“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一樣的一項是
D
D

A.讒諂之蔽明也
B.方正之不容也
C.道德之廣崇
D.蛻于濁穢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
B.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
C.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
D.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絀”指遭貶謫,貶謫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諸多的遷客騷人也成就了中國古代的貶官文學(xué)。常用來表示貶謫的詞語還有免、徙、放、竄、遷、謫、出等。
B.“左徒”是楚國的官名,《史記》記載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為屈原的別稱。
C.“諸侯”是古代中央政權(quán)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周制,諸侯名義上需服從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D.古人的“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稱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或詞義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韓愈字退之。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屈原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悉外交應(yīng)對辭令。對內(nèi)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fā)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yīng)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
B.秦昭王派張儀前往楚國,目的是破壞齊楚的聯(lián)盟,為進攻楚國掃清障礙。
C.漢中失守之后,楚懷王調(diào)動軍隊深入秦地作戰(zhàn),魏國趁機偷襲楚國鄧地。
D.令尹子蘭勸楚王前往秦國,不要拒絕秦王美意,楚王不顧屈原的反對成行。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
②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fù)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答案】D;A;D;C;A;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8/12 4:0:1組卷:1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子劉子自傳
    (唐)劉禹錫
           ①初,禹錫既冠,舉進士,一幸而中試。間歲,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是時少年,名浮于實,士林榮之。及丁先父憂,迫禮不死,因成痼疾。既免喪,相國揚州節(jié)度使杜公領(lǐng)徐泗,素相知,遂請為掌書記。
          ②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樂江淮間,汝宜謀之于始。”因丞相以請,曰:“諾?!本訑?shù)月而罷徐泗,而河路猶艱難,遂改為揚州掌書記。涉二年而道無,前約乃行,調(diào)補京兆渭南主簿。明年冬,擢為監(jiān)察御史。
          ③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棄天下,東宮即位。時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因間隙得言及時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積久,眾未知之。至是起蘇州掾,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學(xué)士,遂陰薦丞相杜公為度支鹽鐵等使。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內(nèi)職兼充副使。未幾,特遷戶部侍郎,賜紫,貴振一時。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遠祖風(fēng),唯東平呂溫、隴西李景儉、河?xùn)|柳宗元以為言然。三子者皆與予厚善,日夕過,言其能。叔文實工言治道能,以口辯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為,人不以為當非。
          ④時上素疾,至是尤劇。詔下內(nèi)禪,自為太上皇,后謚曰順宗。東宮即皇帝位,是時太上久寢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對。宮掖事秘,而建桓立順,功歸貴臣。于是叔文首貶渝州,后命終死。宰相貶崖州。予出為連州,途至荊南,又貶朗州司馬。居九年,詔征,復(fù)授連州。自連歷夔、和二郡,又除主客郎中,分司東都。明年追入,充集賢殿學(xué)士。轉(zhuǎn)蘇州刺史,賜金紫。移汝州兼御史中丞。又遷同州,充本州防御長春宮使。后被足疾,改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又改秘書監(jiān)分司。一年,加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行年七十有一,身病之日,自為銘曰:
          ⑤不夭不賤,天之祺兮。重屯[zhūn,艱難]累厄,數(shù)之[jī]兮。天與所長,不使施兮。人或加訕,心無疵兮。寢于北牖[yǒu],盡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時兮?;隉o不之,庸詎[jù]知兮。
    (有刪節(jié))注:①王叔文受唐順宗重用,聯(lián)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推行政治改革。減免賦稅、廢止宦官把持的宮市,史稱“永貞革新”。
    (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因丞相以請稟告
     

    ②時上素疾遭受
     

    (2)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
    ①涉二年而道無
     

    A.動物名稱
    B.預(yù)料
    C.擔(dān)憂
          D.欺騙
    ②重屯累厄,數(shù)之
     

    A.不成對的
    B.不順的
    C.難以預(yù)測的
    D.罕見的
    (3)把第①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是時少年,名浮于實,士林榮之。及丁先父憂,迫禮不死,因成痼疾。
    (4)本文是劉禹錫自傳,為何要用大量筆墨寫王叔文?
    (5)作者在第④段畫線部分歷數(shù)后半生經(jīng)歷,請結(jié)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發(fā)布:2024/9/21 0:0:8組卷:10引用:3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陶淵明,字元亮?;蛟茲摚譁Y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淵明少有高趣,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家貧親老,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贏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yīng)束帶見之?!睖Y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義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迕也。
          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潯陽與淵明情款,后為始安郡,經(jīng)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shè)。淵明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fù)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業(yè)漸隆,不復(fù)肯仕。元嘉四年,將復(fù)征命,會卒,時年六十三。世號靖節(jié)先生。
    (節(jié)選自蕭統(tǒng)《文選》,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
    B.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
    C.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
    D.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徑,西漢末年王莽專權(quán),兗州刺史蔣詡稱病隱居,在院中開辟三條小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后人因以“三徑”代隱士住處。
    B.解綬,古人為官時將系有綬帶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綬,即辭免官職。類似表示辭官的詞語還有“解官”“解印”。
    C.高祖,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以及文中的“曾祖”等。
    D.元嘉,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為漢武帝首創(chuàng),歷代帝王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潛博學(xué)多識,擅長寫文章。他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五柳先生被當時人認為是他的真實寫照;他在辭去彭澤令時又寫了《歸去來兮辭》。
    B.陶潛仕途短暫。因家庭貧困,親人年邁,曾做州祭酒,但任職不久就解職回家了;此后還擔(dān)任過州主簿、鎮(zhèn)軍、建威參軍、彭澤令等職。
    C.陶潛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濟饋贈的糧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
    D.陶潛任真自得。他曾將顏延之贈送的二萬錢全都送至酒家;酒酣之時就撫弄無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顏延之)在潯陽與淵明情款,后為始安郡,經(jīng)過潯陽,日造淵明飲焉。
    ②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淵明,淵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發(fā)布:2024/9/21 5:0:8組卷:1引用:2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孔毓珣,字東美,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六世孫。父恩洪,福建按察使??滴醵辏闲仪?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釋奠,毓珣以諸生陪祀,賜恩貢生。二十九年,授湖廣武昌通判。舉卓異,遷江南徐州知州。徐州民敝于丁賦,毓珣在官七年,拊循多惠政。雍正二年,授兩廣總督。上諭之曰:“廣東武備廢弛,劫掠公行,舉劾官吏,百無一公,爾當盡心料理?!必公懯枵埨宥}政,灶丁鹽價、船戶水腳增十之一,并免埠商羨余;設(shè)潮州運同、鹽運司經(jīng)歷。潮州田少米貴,民賴常平倉谷以濟。毓珣請?zhí)徭?zhèn)各營貯谷借兵,散餉時買還,概免加息,上特允之。三年,加兵部尚書銜。五年,還廣東,巡撫楊文乾劾署巡撫阿克敦、布政使官達,上命通政使留保等往按。毓珣失察當下吏議上命寬之尋調(diào)江南河道總督上以天然壩泄水慮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歸湖。毓珣疏言:“天然南、北二壩分泄水勢,年年開放,堤口殘缺。當如上指筑堤束水,請于南岸王家庵至趙家莊筑新堤一道。舊堤尾距湖尚二十余里,請于南岸馬家圩至應(yīng)家集、北岸周家圩至李艮橋,各筑新堤一道,并將南北舊堤加培高廣,庶兩堤夾束湍流,無患旁溢?!鄙嫌忠愿呒已邽樾钋鍞滁S關(guān)鍵,發(fā)帑百萬,命毓珣籌畫。毓珣疏言:“高家堰石堤,自武家墩至黃莊,地高工固,惟侯二門等四壩,及小黃莊至山盱古溝東壩,當一律加高?!庇盅裕骸案鞯碳优喔邚V,宜視地勢緩急、舊堤厚薄,分年修增,期三年而畢。嗣后仍按年以次加培?!庇终埿拗捱w鈔關(guān)前、桃源沈家莊河堤,瓜洲由閘上游濬越河一道,并建草壩束水。諸疏入,并報可。毓珣積瘁遘疾,上賜以藥餌,命其子刑部郎中傳喜偕御醫(yī)馳驛往視。未至,毓珣卒,賜祭葬,謚號溫僖。
    (選自《清史稿?列傳七十九》,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毓珣失察當下/吏議/上命寬之/尋調(diào)江南河道總督/上以天然壩泄水/慮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歸湖
    B.毓珣失察/當下吏議上命寬之/尋調(diào)江南河道總督/上以天然壩泄水/慮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歸湖
    C.毓珣失察當下/吏議上命寬之/尋調(diào)江南河道總督/上以天然壩泄水/慮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歸湖
    D.毓珣失察/當下吏議/上命寬之/尋調(diào)江南河道總督/上以天然壩泄水/慮溢浸民田/命毓珣相度/筑堤束水歸湖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釋奠,古代在學(xué)校奠祭先圣先師的一種典禮,屬于“三禮”中的“君師”之禮??讖R釋奠常有皇帝親臨或欽差參加,是孔廟祭禮中規(guī)格最高的一種。
    B.諸生,古代經(jīng)考試錄取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xué)校學(xué)習(xí)的生員,后來還包括在太學(xué)學(xué)習(xí)的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統(tǒng)稱為“諸生”。
    C.兵部,中國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為軍事行政的總匯,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擇、任用和兵籍、軍機、軍令之政,其長官為兵部侍郎,次官為兵部尚書。
    D.謚號,指古代帝王、后妃、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死去之后,后人根據(jù)他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給予或褒或貶的稱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毓珣是孔子第六十六代孫,曾憑著生員的身份陪同皇帝在曲阜參加奠祭孔子的典禮,還被賜予恩貢生,可見其深受皇帝器重和賞識。
    B.孔毓珣先后擔(dān)任湖廣武昌通判、徐州知州、兩廣總督等職務(wù),在吏部考核中政績突出,才能優(yōu)異,一直深受朝廷好評和百姓擁戴。
    C.因為受到楊文乾彈劾代理巡撫阿克敦、布政使官達之事的牽連,孔毓珣差點被朝廷處分定罪,但是皇帝最終沒有追究還下令寬恕了他。
    D.在修繕增固高家堰堤壩時,孔毓珣認為應(yīng)該依據(jù)地勢的緩急和舊堤的厚薄,分年度加高拓寬這里的堤壩,他的建議得到了朝廷的認可。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廣東武備廢弛,劫掠公行,舉劾官吏,百無一公,爾當盡心料理。
    ②毓珣積瘁遘疾,上賜以藥餌,命其子刑部郎中傳熹偕御醫(yī)馳驛往視。
    (5)為解決天然壩泄水的問題,孔毓珣認為應(yīng)該采取哪些舉措?請簡要概括。
    發(fā)布:2024/9/22 7:0:8組卷:1引用:2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