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凈因院畫記
[宋]蘇軾
       ①余嘗論畫,以為人禽宮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煙云,雖無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當,雖曉畫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無常形者也。雖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當,則舉廢之矣。以其形之無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謹也。世之工人,或能曲盡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②與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謂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攣拳瘠蹙,如是而條迭遂茂:根莖節(jié)葉,牙角脈縷,千變?nèi)f化,未始相襲,而各當其處,合于天造,厭于人意,蓋達士之所寓也歟!
      ③昔歲嘗畫兩叢竹于凈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陽而西也,余與之偕別長老道臻師,又畫兩竹梢,一枯木于其東齋。臻師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請于與可,與可既許之矣。故余并為記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觀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注】①與可:文同,字與可,時著名畫家,作者表兄。②方丈:佛寺長老或住持居室。
(1)第①段“世之工人,或能曲盡其形”一句中,“工人”的意思是
(一般的)畫工(畫師、畫匠)
(一般的)畫工(畫師、畫匠)
。
(2)以下選項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C
C

A.與可的畫作不合常形卻合常理。
B.與可為凈因院前后共計作了兩幅畫。
C.作者認為與可的畫既符合事物的本來面貌特征又體現(xiàn)內(nèi)在神韻。
D.本文是作者應道臻師的邀請而寫作的。
(3)從句式的角度賞析第②段中的畫線句。
(4)簡述本文寫作意圖。
【答案】(一般的)畫工(畫師、畫匠);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7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陳軫者,游說之士。與張儀俱事秦惠王,皆貴重,爭寵。張儀陳軫于秦王曰:“軫重幣輕使秦楚之間,將為國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軫者,軫自為厚而為王薄也。且軫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聽乎?”王謂陳軫曰:“吾聞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軫曰:“然。”王曰:“儀之言果矣。”軫曰:“非獨儀知之也,行道之士盡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爭以為臣,曾參孝于其親而天下愿以為子。故賣仆妾不出閭巷而者,良仆妾也;出婦嫁于鄉(xiāng)曲者,良婦也。今軫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軫為忠乎?忠且見棄,軫不之楚何歸乎?”王以其言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終相張儀,而陳軫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陳軫使于秦。軫遂至秦。
          韓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問于左右。陳軫適至秦,惠王曰:“今韓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謂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決,愿子為子主計之馀,為寡人計之?!标愝F對曰:“亦嘗有以夫卞莊子刺虎聞于王者乎?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迩f子以為然,立之。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今韓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國傷,小國亡,從傷而伐之,一舉必有兩實,此猶莊子刺虎之類也。臣主與王何異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國果傷小國亡秦興兵而伐大克之此陳軫之計也。
    (選自《史記?張儀列傳》,有刪改)(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儀陳軫于秦王曰 惡:厭惡
    B.儀之言果 信:真實
    C.故賣仆妾不出閭巷而 售:嫁出去
    D.卞莊子以為然,立 須:等待
    (2)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國/果傷小國/亡/秦興兵而伐/大克之/此陳軫之計也
    B.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國果傷/小國亡/秦興兵而伐/大克之/此陳軫之計也
    C.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國/果傷/小國亡/秦興兵而伐/大克之/此陳軫之計也
    D.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國果傷小國/亡/秦興兵而伐/大克之/此陳軫之計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儀在秦惠王前說陳軫打算離開秦國,投靠楚國。秦惠文王一聽,立刻找來陳軫,問是否有這回事。
    B.陳軫面對秦王的質(zhì)問,肯定張儀的說法,以退為進,然后引事例、打比方,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進而善待他。
    C.陳軫跟張儀爭寵,秦惠王最終拜張儀為相,陳軫便去了楚國。楚國重視他,還讓他出使秦國。
    D.陳軫用卞莊子刺虎的故事讓秦惠王明白:韓魏相爭,就像是兩頭老虎打架,他們兩敗俱傷時才是秦國出兵的最佳時機。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軫者,軫自為厚而為王薄也。
    ②忠且見棄,軫不之楚何歸乎?
    發(fā)布:2024/9/20 0:0:11組卷:1引用:3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迸e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亳,為留守判官,遂知亳縣。亡卒群剽城邑,發(fā)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fā)兵,陰聽察知賊區(qū)處,部勒曉銳士,擒賊,斬以徇。嘗歸沐,忽傳詔對內(nèi)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shù)以示迪。時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fā)內(nèi)藏庫以佐國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shù)百萬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財無內(nèi)外,愿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钡蹛?。初,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以章獻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后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政,貶寇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yǎng)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碧笠嘞病V熘?,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仁宗語輔臣曰:“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痹还パ又?,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
    (選自《宋史?李迪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
    B.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
    C.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
    D.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士”,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婆e考試到明清發(fā)展為四個級別,最低一級是鄉(xiāng)試。
    B.“歸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數(shù)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漢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三司”,宋代為了加強對內(nèi)控制,將財政大權(quán)從宰相手中分割出來而設(shè)置了“度支、戶部、鹽鐵”三司,長官是三司使。
    D.“社稷”,古代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來“社稷”被用來借指國家。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迪才華出眾,受人賞識。柳開對他寫的文章很是贊賞,認為他能堪大任,后來李迪參加科舉考試,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頗有建樹。
    B.李迪富有謀略,親力親為。就任亳地知縣后,他暗中打聽察訪,然后部署精銳士兵,最終擒獲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斬首示眾。
    C.李迪為人正直,敢于進諫。李迪屢次上疏勸諫,不同意冊立章獻皇后;因為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獻皇后的打擊報復,貶官衡州。
    D.李迪膽量非凡,富有豪氣。元昊攻打延州時,不少守將用其他名義來躲避戰(zhàn)爭,李迪卻主動要求戍守邊疆,仁宗皇帝沒答應。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時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fā)內(nèi)藏庫以佐國用。
    ②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國事,殆過矣?!?br />(5)“社稷臣”,謂關(guān)系國家安危之重臣。文末李迪為什么被稱為“社稷臣”,請簡要說明。
    發(fā)布:2024/9/9 7:0:8組卷:3引用:6難度:0.6
  • 3.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完成問題。
          (1)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論語?述而》)       (2)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弊釉唬骸案ト缫?,吾與女弗如也!”
           (《論語?公冶長》)       錢穆先生在《<論語>新解》中表示,“吾與女弗如也”應理解為“我與汝均不如”。據(jù)此聯(lián)系上述兩則材料,簡要說明孔子的教育技巧。
    發(fā)布:2024/9/11 13:0:9組卷:2引用:2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