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封建①論(節(jié)選)
(唐)柳宗元 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則孰為近?曰:有初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而莫能去之。蓋非不欲去之也,勢不可也。勢之來,其生人之初乎?不初,無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與萬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②,人不能搏噬,而且無毛羽,莫克自奉自衛(wèi)。荀卿有言:“必將假物以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爭,爭而不已,必就其能斷曲直者而聽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眾,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長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為群,群之分,其爭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眾群之長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屬。于是有諸侯之列,則其爭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諸侯之列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連帥之類,則其爭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連帥之類又就而聽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會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縣大夫,有縣大夫而后有諸侯,有諸侯而后有方伯、連帥,有方伯、連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夫堯、舜、禹、湯之事遠矣,及有周而甚詳。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羅,四周于天下,輪運而輻集;合為朝覲會同,離為守臣捍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禮傷尊,下堂而迎覲者。歷于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厲王室東徙而自列為諸侯。厥后問鼎之輕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誅萇弘者有之,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
余以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歟?遂判為十二,合為七國,威分于陪臣之邦,國殄于后封之秦,則周之敗端,其在乎此矣。
【注】①封建:指封國土、建諸侯。②狉狉,野獸成群走動的樣子。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莫克自奉自衛(wèi) |
克:能夠 |
B.必求其嗣而奉之 |
嗣:后代、子孫 |
C.然而降于夷王 |
降:下傳 |
D.則周之敗端 |
端:發(fā)端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D
D
A.告之以直而不改 |
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
B.由是君長刑政生焉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
C.余以為周之喪久矣 |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
D.國殄于后封之秦 |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作者傾向于認為人類社會是有原始階段的,他認為封建制的產(chǎn)生和建立,不是出于古代圣人的本意,而是迫于當時的政治形勢。
B.柳宗元所說的圣人,就是儒家所尊崇的孔子那樣的圣人。他說的“古圣王”,是指堯、舜、禹、湯、文、武等君王。
C.柳宗元有敏銳的政治觀,揭去籠罩在古今圣王頭上大公無私的光環(huán),還原他們以私情私利建立封建專制制度的真相。
D.本文論述縝密,由因及果,由表及里,思辨性強,分析了諸侯各霸一方,勢力日益強大的過程,也揭示了周王朝覆亡的原因。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歷于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厲王室東徙而自列為諸侯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蓋非不欲去之也,勢不可也。勢之來,其生人之初乎?
②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