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的管仲提出了系統(tǒng)的音樂理論“五度相生律”,把一組音按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就成為音階,分別稱作宮、商、角、徵、羽,若以頻率X為基準音,下表列出了此時音階中各音的頻率,假設一架古琴同時彈出音階中的“商”與“徵”,則( ?。?br />
音階名稱 | 宮 | 商 | 角 | 徵 | 羽 |
頻率 | X | 9 4 X |
81 32 X |
3 2 X |
27 16 X |
【答案】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0/7 0:0:1組卷:34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在空氣中的同一區(qū)域內,兩列聲波波源的振動情況如圖所示,可以肯定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29 19:0:2組卷:33引用:5難度:0.7 -
2.如圖所示,正中有一O點是水面上一波源,實、虛線分別表示該時刻的波峰、波谷,A是擋板,B是小孔,經(jīng)過一段時間,水面上的波形發(fā)生明顯衍射的區(qū)域是( )
發(fā)布:2024/12/29 15:0:2組卷:156引用:3難度:0.7 -
3.圖為某一報告廳主席臺的平面圖,AB是講臺,S1、S2是與講臺上話筒等高的喇叭,它們之間的相互位置和尺寸如圖所示。報告者的聲音放大后經(jīng)喇叭傳回話筒再次放大時可能會產(chǎn)生嘯叫。為了避免嘯叫,話筒最好擺放在講臺上適當?shù)奈恢茫谶@些位置上兩個喇叭傳來的聲音因干涉而相消。已知空氣中聲速為340m/s,若報告人聲音的頻率為136Hz,問
(1)聲波的波長是多少?
(2)講臺上的O點和B點是加強點還是減弱點?
(3)講臺上因干涉而相消的位置有多少個和講臺上因干涉而加強的位置有多少個?發(fā)布:2024/12/29 16:30:1組卷:342引用:8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