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于教,優(yōu)于學
旗下產品
校本題庫
菁優(yōu)備課
開放平臺
菁優(yōu)測評
菁優(yōu)公式
小優(yōu)同學
菁優(yōu)App
數(shù)字備考
充值服務
試卷征集
申請校本題庫
智能組卷
錯題庫
五大核心功能
組卷功能
資源共享
在線作業(yè)
在線測評
試卷加工
游客模式
登錄
試題
試題
試卷
課件
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高中語文
小學
數(shù)學
語文
英語
奧數(shù)
科學
道德與法治
初中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
語文
英語
道德與法治
歷史
科學
信息技術
高中
數(shù)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理
語文
英語
政治
歷史
信息
通用
中職
數(shù)學
語文
英語
推薦
章節(jié)挑題
知識點挑題
智能挑題
收藏挑題
試卷中心
匯編專輯
細目表組卷
組卷圈
當前位置:
2023-2024學年山東省濰坊中學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
試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歐陽修,字永叔,幼敏悟過人,及冠,嶷然有聲。舉
進士
,試南宮第一,擢甲科。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范仲淹以言事貶,在廷多論救,司諫高若訥獨以為當黜。修貽書責之,謂其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若訥上其書,坐貶夷陵令。
初,范仲淹之貶饒州也,修與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黨人”。自是,朋黨之論起,修乃為《朋黨論》以進。其略曰:“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為君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毙拚撌虑兄?,人視之如仇,帝獨獎其敢言,面賜立
品服
。
奉使
河東
。自西方用兵,議者欲廢麟州以省饋餉。修曰:“麟州,天險,不可廢;廢之,則河內郡縣,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駐并河內諸堡,緩急得以應援,而平時可省轉輸,于策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嵐多禁地廢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將為敵有。”
朝廷下其議久乃行歲得粟數(shù)百萬斛凡河東賦斂過重民所不堪者奏罷十數(shù)事
。
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
。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弊誀枺鍪虏桓液鲆?。學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之?;騿枺骸盀檎捄?,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br /> 修以風節(jié)自持,既數(shù)被污蔑,年六十,即連乞
謝事
,帝輒優(yōu)詔弗許。及守青州,又以請止散青苗錢,為安石所詆,故求歸愈切。熙寧五年,卒,贈太子太師,謚曰文忠。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A
A.朝廷下其議/久乃行/歲得粟數(shù)百萬斛/凡河東賦斂過重民所不堪者/奏罷十數(shù)事
B.朝廷下其議久/乃行/歲得粟數(shù)百萬斛/凡河東賦斂過重/民所不堪者奏罷十數(shù)事
C.朝廷下其議久/乃行/歲得粟數(shù)百萬斛/凡河東賦斂過重民所不堪者/奏罷十數(shù)事
D.朝廷下其議/久乃行/歲得粟數(shù)百萬斛/凡河東賦斂過重/民所不堪者奏罷十數(shù)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進士,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參加在京城舉行的殿試,中試者被稱為進士。
B.河東,古指黃河以東地區(qū)。黃河自北而南流經山西省境,故山西境內黃河以東為河東。
C.品服,有品級的官吏所穿的官服,品官等級不同,其品服的顏色、形制、質地也不同,以示尊卑。
D.謝事,辭職,免除俗事。同義詞還有“告老”“解褐”“乞身”“致仕”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歐陽修穎悟超群,文章冠天下。歐陽修幼年聰敏過人,剛成年時就享有極高聲譽;參加科舉榮登甲科,與梅堯臣作詩酬答,文章天下聞名。
B.歐陽修譴責權貴,而遭不幸。歐陽修著文指陳時弊,高若訥認為應當貶黜他,歐陽修就此事寫信譴責高若訥,因此歐陽修被貶官為夷陵令。
C.歐陽修不避黨議,光明磊落。曾被看作尹洙、余靖等同黨,他不但不避嫌反而寫出《朋黨論》進獻皇帝,來說明君子與小人的朋黨之別。
D.歐陽修一心為民,百姓安居。西部用兵,主謀劃的人打算放棄麟州,歐陽修認為麟州是個險要之地,不可放棄,會直接影響百姓安居。他還奏請朝廷,減免河東地區(qū)賦稅有十幾件。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
②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
(5)請概括并簡析歐陽修為官從政之道。
【考點】
人物傳記
;
文言斷句
;
文言翻譯
;
內容理解
;
古代文化常識
.
【答案】
A;D;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當前模式為游客模式,
立即登錄
查看試卷全部內容及下載
發(fā)布:2024/5/27 14:0:0
組卷:6
引用:3
難度:0.5
相似題
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
侯
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轫n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耄吒媾婀?。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
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bdo>故聽之?!绷荚唬骸傲洗笸跏孔渥阋援旐椡鹾??”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觯棽?。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
為壽
,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節(jié)選自《鴻門宴》)
(乙)
沛公之從雒陽
①
南出軒轅,良引兵從沛公。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
②
持重寶啖秦將?!鼻貙⒐?,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
此獨其將欲畔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
”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漢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绷荚唬骸?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蹦朔鈴埩紴榱艉?。高帝
崩
,后八年卒,
謚
為文成侯。
(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有刪改)
【注】①雒陽:洛陽。②酈食其:人名。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B.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C.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D.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2)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可使有勇②加之以師旅③不吾知也④何厭之有⑤是乃仁術也⑥良庖歲更刀,割也⑦敢以煩執(zhí)事⑧構怨于諸侯⑨百姓之不見保
A.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
B.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
C.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
D.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
(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侯,古代爵位名,為春秋時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B.為壽,祝頌之辭。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
C.崩,古代稱帝王或王后死為“崩”,稱諸侯死為“薨”,稱大夫死為“卒”,“卒”后來也成為死亡的通稱。
D.謚,封建時代在人死后根據(jù)其生前事跡評定褒揚給予的稱號,稱為謚或謚號。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善于用人,虛心納諫。當他聽到項羽要擊破他時,能虛心向張良請教,采納建議,熱情款待項伯,約為婚姻。
B.劉邦能言善辯,善于應變。(甲)文中,他面對危情,既驚呼“為之奈何”,虛心請教,又將自己的錯誤推到別人頭上,接著又低聲下氣地拉攏項伯,使項伯為他所用,使局勢出現(xiàn)轉機。
C.張良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劉邦肺腑,提出見解,能夠剖析利害,啟發(fā)劉邦醒悟而予以采納;(乙)文中,他獻計劉邦,利誘秦朝將領,從而沒費一兵一卒,一舉拿下咸陽。
D.張良足智多謀,胸有韜略。面對故人報信,他處變不驚,從容應對;他計敗峣下秦軍,又勸告漢王授印于韓信,解除危難,為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5)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②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br />③此獨其將欲畔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
(6)(甲)(乙)兩文中張良幫助劉邦“運籌帷幄”了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發(fā)布:2024/11/17 2:0:1
組卷:0
引用:3
難度:0.6
解析
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
季父
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耄吒媾婀?。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
侯
,秦地可盡王也?!事犞?。”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耄岬眯质轮??!睆埩汲觯棽?。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
為壽
,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庇谑琼棽畯鸵谷?,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節(jié)選自《鴻門宴》)
(乙)
沛公之從雒陽南出轘轅,良引兵從沛公,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鼻貙⒐希B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
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
?!迸婀艘鴵羟剀?,大破之。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漢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绷荚唬骸?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
謚
為文成侯。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B.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C.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D.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父,叔父,古時,稱弟兄的排行為伯、仲,叔,季,年齡最小的叔父稱季父。
B.侯,古代爵位名,為春秋時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C.為壽,祝頌之辭,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
D.謚,封建時代在人死后根據(jù)其生前事跡評定褒揚給予的稱號,稱為謚或謚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善于用人,虛心納諫。當他聽到項羽要擊破他時,能虛心向張良請教,采納建議,熱情款待項伯,約為婚姻。
B.劉邦能言善辯,善于應變,(甲)文中,他面對危情,既驚呼“為之奈何”,虛心請教,又將自己的錯誤推到別人頭上,接著又低聲下氣地拉攏項伯,使項伯為他所用,使局勢發(fā)生轉機。
C.張良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劉邦肺腑,提出見解,能夠剖析利害,啟發(fā)劉邦醒悟而予以采納;(乙)文中,他獻計劉邦,利誘秦朝將領,從而沒費一兵一卒,一舉拿下咸陽。
D.張良足智多謀,胸有韜略,面對故人報信,他處變不驚,從容應對;他計敗峣下秦軍,又勸告漢王授印于韓信,解除危難,為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②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
(5)(乙)文中,張良為劉邦擊破秦峣下軍提出了哪些建議?請概括說明。
發(fā)布:2024/11/18 7:0:2
組卷:61
引用:10
難度:0.5
解析
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陶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
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復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
弦歌
以為
三徑
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
彭澤令
。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逼拮庸陶埛N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
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
賦《歸去來兮辭》。
義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弘命潛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忤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潯陽,與潛情款,后為始安郡,經過潯陽,日日造潛。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潛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逼湔媛嗜绱?。
元嘉四年,將復征命,會卒,時年六十三。
謚號
靖節(jié)先生。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
B.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
C.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
D.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弦歌:孔子的學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為出任邑令之典。
B.三徑:漢代隱士蔣詡在房前曾開三條小徑,后人因以“三徑”代稱住宅庭院,此處指隱居。
C.彭澤令:彭澤縣的縣令。因陶淵明做過彭澤縣令,故借指陶潛,后世也用來指隱士。
D.謚號: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功績作的概括性的評價。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潛博學多識,擅長寫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五柳先生安貧樂道,這一形象被當時人認為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他在辭去彭澤令時作了《歸去來兮辭》。
B.陶潛仕途短暫。因親人去世,家里貧窮,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場煩瑣,任職不久,就解職回家,此后,還擔任過鎮(zhèn)軍、建威參軍、彭澤令等職。
C.陶潛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濟的饋贈,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
D.陶潛率真自得。他曾將顏延之贈送的二萬錢全都送至酒家;有時坐在菊花叢中,有時撫弄無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先喝醉,就讓客人回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②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發(fā)布:2024/11/17 14:30:2
組卷:32
引用:4
難度:0.5
解析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商務合作
服務條款
走進菁優(yōu)
幫助中心
兼職招聘
意見反饋
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粵ICP備10006842號
公網(wǎng)安備44030502001846號
?2010-2024 jyeoo.com 版權所有
深圳市市場監(jiān)管
主體身份認證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網(wǎng)站地圖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