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韶關市新豐一中高二(下)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7/5 8: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 1.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商代相比,字數越來越多,語句也愈加格式化。這些銘文大都記述個人業(yè)績,追頌祖先功德,希冀子孫保用。這表明西周時( ?。?/div>
    組卷:250引用:104難度:0.4
  • 2.老子認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孔子則說,“不學禮,無以立”,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反映出,當時他們( ?。?/div>
    組卷:431引用:57難度:0.6
  • 3.秦漢時期設立了朝議制度,凡遇軍國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議”于群臣,議定的結果,通常由宰相領銜上奏,最后必須經皇帝裁決,方能施行。這一制度(  )
    組卷:78引用:25難度:0.7
  • 4.漢武帝在位期間,“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常以秋分行部,郡國各遣一吏迎之界”,后“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制封號,輒別屬漢郡”,漢武帝的上述舉措( ?。?/div>
    組卷:17難度:0.5
  • 5.西晉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歡用細毛氈子做頭巾、系帶兒、褲邊兒。有人戲說中原必會被西北的少數民族所擊敗,因為人們頭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產的,“能無敗乎”?這一現象反映了( ?。?/div>
    組卷:127引用:30難度:0.6
  • 6.北朝推行均田制,規(guī)定年滿15歲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數量的耕地,按戶繳納賦稅,并要求男子達到15歲、女子達到13歲,必須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div>
    組卷:144引用:84難度:0.9
  • 7.唐太宗往往讓一些職位稍低的官員以“參預朝政”的名義,加入最高決策集團。該做法旨在( ?。?br />
    參預朝政時間 貞觀元年(627) 貞觀三年 貞觀十七年 貞觀十三年 貞觀十八年
    姓名 杜淹 魏征 劉泊 張亮 褚遂良
    官職 御史大夫、檢校吏部尚書 秘書監(jiān) 黃門侍郎、參知政事 刑部尚書 黃門侍郎
    組卷:17難度:0.6
  • 8.王安石變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富國的目的,但變法的內容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擊了他們的特權,故遭到激烈反對,終至變法失敗,這說明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是(  )
    組卷:46引用:12難度:0.5
  • 9.遼金時代所謂的“漢人”,是特指遼朝境內以燕云十六州人口為主的漢族人民。由于長期處于異族統(tǒng)治之下,“漢人”具有明顯的胡化傾向。宋人不承認他們是漢人,而契丹、女真等民族卻仍將他們看作是漢人。這一現象說明當時( ?。?/div>
    組卷:13難度:0.7
  • 10.賈寶玉的父親讓仆人轉告賈寶玉私塾老師說:“什么《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氣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據此推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 ?。?/div>
    組卷:1引用:7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題,共40分)

  • 31.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繁榮,海外貿易一度活躍。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產美洲的玉米、紅薯傳入中國,提高了糧食產量,使許多原本用以種植糧食作物的耕地改種桑樹、棉花等經濟作物。在浙江湖州,每畝桑田出售桑葉可獲利5兩白銀,比種植水稻要高出一到兩倍。當地部分養(yǎng)蠶人自己不種桑樹,依靠購買桑葉養(yǎng)蠶。嘉定縣因種植棉花,“不產米,仰食四方”。當時商業(yè)很發(fā)達,商人擁有雄厚的資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鏹(白銀)有至百萬者”,而資本二三十萬兩白銀的,只能算是中等規(guī)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萬歷年間,民間海外貿易興起,中國海商的足跡幾乎遍布東南亞各國。他們用瓷器、絲織品換取南洋的香料、藥材和珠寶。歐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來后,則用白銀換取中國的生絲和瓷器。隆慶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開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設督餉館,私人海上貿易取得某種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貿易中,中國始終處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銀來支付貿易逆差。海外白銀的流入,增加了國內白銀的總量,擴大了白銀的流通范圍。貨幣開始以白銀為主。
    --以上材料摘編自卜憲群《簡明中國歷史讀本》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發(fā)展的表現。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海外白銀流入中國的主要背景。
    (3)據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簡析海外白銀流入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組卷:80引用:97難度:0.6
  • 32.材料一:16世紀以來,整個世界逐漸融為一體,海洋實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爭奪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漸成為西方強國的主要戰(zhàn)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戰(zhàn)略實質都是以開辟新航路和新土地為先導,通過對海外資源和財富進行暴力掠奪以及對海外領土實施殖民統(tǒng)治,實現了其成為世界性海洋強國的遠景規(guī)劃。英國作為一個純粹的海洋國家,將海權視為國家興衰的核心,在戰(zhàn)略上既合理地發(fā)揮了其環(huán)境的優(yōu)勢,又充分與自身的國內基礎相契合,從而在海洋時代成為世界體系的霸主。同時,作為陸地文明居于主導的國家,法國與俄
    國也將海洋崛起視作國家戰(zhàn)略的關鍵目標,并長期擁有著強大的地區(qū)影響力。
    材料二:在歐洲列強步入海外殖民階段時,中國也開始重視海洋。魏源提出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核心原則,改漕運為海運以發(fā)展海商,并通過建立新式海軍而掌握海權。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洋務派在大力發(fā)展海防和海軍的同時,也促進了國家海洋機制的構建,仿照西方列強的“海部成例”,專設海軍衙門;而后梁啟超的弟弟梁啟勛吸收了西方“海權學說”的觀點,闡明了控制海洋對于提升國家實力的意義和商貿方面的戰(zhàn)略價值。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提出了一種戰(zhàn)略性的構想,即對內收回海關主權,對外爭奪太平洋海權,重視陸海統(tǒng)籌。孫中山逝世后,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針對航運貿易和海軍建設展開,如積極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頓招商局,同時創(chuàng)辦航海??茖W校,培養(yǎng)中國船長人才,仿照美歐國家的建
    制,成立海軍部等,國民政府這些舉動旨在重建中華民國海軍,力圖發(fā)展海權。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劉笑陽《海洋強國戰(zhàn)略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近代以來西方大國重視建設海洋強國的原因及影響。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海洋發(fā)展之路與西方的不同之處。
    (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今天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認識。
    組卷:8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4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