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吉林省長春長春外國語學校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2 4:0:1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農業(yè)文化遺產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指農村與其所處環(huán)境長期協(xié)同進化和動態(tài)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tǒng)和農業(yè)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fā)展需要,有利于促進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廣義則包括三個主要方面:一是物質形態(tài)的農業(yè)文化遺產,如一些有悠久歷史傳統(tǒng)和地方特色的農業(yè)生產方式,以及一些鄉(xiāng)村古建筑、傳統(tǒng)特色民宿、傳統(tǒng)特色飲食等;二是制度層面的農業(yè)文化遺產,如與農耕生產方式相伴生的一些制度設計和風俗習慣等;三是精神層面的農業(yè)文化遺產,指在農耕生產方式基礎上所形成的特有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氣質等。
加強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糧食安全不僅包括數量安全,還包括質量安全。確保質量安全,需要尊重農業(yè)的自然循環(huán)規(guī)律,挖掘保護好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多吸收傳統(tǒng)農業(yè)的優(yōu)秀成分,推動實現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加強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需要。幾千年形成的一些優(yōu)秀農業(yè)生產系統(tǒng),體現了人類保護環(huán)境的大智慧,為現代社會保護環(huán)境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成功范例。如有千年歷史傳統(tǒng)的浙江青田稻魚共生農業(yè)模式、成型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等,在發(fā)展生產的同時,也實現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有效保護。甘肅迭部扎尕那農林牧復合系統(tǒng),則通過發(fā)展農耕、林業(yè)、牧業(yè)三者有機循環(huán)生產方式,有效保持了生物多樣性,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加強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是涵養(yǎng)文化自信的需要。農耕文化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基因密碼,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追求、價值取向和情感認同,積極挖掘保護并傳承弘揚好傳統(tǒng)農耕文明,是提升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是世界農業(yè)最早的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一個農業(yè)大國,有豐富的農業(yè)文化遺產資源。幾千年來,我國各地農民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發(fā)展出眾多行之有效的可持續(xù)農業(yè)生態(tài)生產模式,實現了人與自然的雙贏。在作物和農產品方面,中國古代農業(yè)對世界的貢獻也是巨大的。世界上1200多種作物中,中國就有600余種,其中約300種起源于中國。在農學方面,中國古代農學自成體系并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立足新時代,推動建設文明新形態(tài)、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我們持續(xù)推進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實踐,進一步挖掘其各方面的傳承利用價值。
在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上,應賦予農業(yè)現代化的內涵。在推進農業(yè)現代化的過程中,要汲取傳統(tǒng)農業(yè)優(yōu)秀因素。尤其是相對欠發(fā)達地區(qū)和一些邊遠山區(qū),人類與自然長期博弈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農業(yè)生產生活模式,是這些地區(qū)珍貴的農業(yè)文化資源優(yōu)勢和傳家寶。用好這些寶貴資源,拓展農業(yè)多功能,是促進當地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在鄉(xiāng)村建設上,要根據農業(yè)生產方式特點,建設農村生活方式,保留青山綠水,留住鄉(xiāng)愁,守好這些瑰寶。在鄉(xiāng)村治理方面,要注意積極挖掘農業(yè)文化遺產中的優(yōu)秀合理因素,融入現代治理體系。尤其注意挖掘古代農業(yè)社會德治中好的做法,推動鄉(xiāng)村形成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的善治體系,推動鄉(xiāng)村形成文明鄉(xiāng)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借助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平臺,世界各國應進一步加強農耕文化和農耕文明的交流互動。要向世界講好中華農耕文化和農耕文明故事,也要積極吸收世界各國傳統(tǒng)農業(yè)中一些優(yōu)秀的成分,為國家所用。落實農業(yè)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傳承弘揚工作,還需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作業(yè)績考核辦法,讓保護的理念和舉措真正落到實處。
(摘編自宋圭武《共同加強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光明日報,2022.7.22)(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久以來形成的農業(yè)生產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制度、習俗等都屬于農業(yè)文化遺產。
B.確保糧食的安全,也包括尊重農業(yè)自然循環(huán)規(guī)律,挖掘保護好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
C.中國有著豐富的農業(yè)文化遺產資源,發(fā)展農業(yè)最早并且長期以來處于世界的前列。
D.持續(xù)推進農遺保護實踐也是推動建設文明新形態(tài)、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糧食安全、生態(tài)環(huán)境、文化自信、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角度論述農遺保護的特點。
B.文中青田稻魚共生模式和新化紫鵲界梯田例,論證了農遺保護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需要。
C.文章從農業(yè)文化遺產含義談起,層層深入地論述了為什么要進行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
D.文章先在前五段指出農遺保護的意義,接著在后三段提出了新時代農遺保護的建議。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不屬于農業(yè)文化遺產的一項是
A.棗莊古棗林位于山亭區(qū)店子鎮(zhèn)8萬畝長紅棗園內,是山東現存保存最完整的古棗林。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戶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并經營土地等形成的生產模式。
C.江蘇吳江不斷挖掘和弘揚傳統(tǒng)蠶桑文化,創(chuàng)新推出符合時代需求的蠶絲產品。
D.農業(yè)由手工畜力農具生產轉變?yōu)闄C器生產,遙感技術以及衛(wèi)星也開始運用于農業(yè)。組卷:5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2021年,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登上舞臺,用舞蹈語匯創(chuàng)造性轉化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以中國傳統(tǒng)美學意蘊征服了觀眾,喚醒了觀眾心中的傳統(tǒng)文化基因。
全劇采用時空交錯的結構敘事,通過“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七個篇章,講述了一位故宮青年研究員“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視角“窺”見畫家王希孟創(chuàng)作《千里江山圖》歷程的故事。
青綠,是《千里江山圖》最典型的視覺標識,也是全劇貫穿始終的意象,在劇中被設計為連接展卷人和王希孟的符號性角色。編導以“靜”為出發(fā)點,以宋代繪畫的內斂基調,設計了“靜待”“險峰”“臥石”等造型動作。舞動起來的“青綠”們動作端雅沉靜,氣息下沉內斂,以一派淡泊之感傳遞出青綠色彩特有的冷靜、空寂況味,隊形變化起伏中又營造出高遠、深遠、平遠兼具的視覺美。舞蹈設計化山為人,以人作山,是古人與自然對話的藝術呈現。
青綠色彩也是全劇舞美設計的重要元素。如篆刻人的服裝為深沉的花青色,點綴朱砂紅,與其動作穩(wěn)健而具有頓挫感相匹配;織絹人從水色氤氳的畫卷中徐徐走來,帶著春天的氣息,服裝選用淡淡的艾綠。又如舞臺布景,七個篇章的背景顏色從清淡過渡到濃重,逐漸形成青綠色彩,打造出“于繽紛濃色,見空寂之美”的境界。
“遠黛秀娥,只此青綠”,“青綠”這一中國傳統(tǒng)色的大量運用,讓人徜徉在淡泊、清雅、閑靜的宋代美學意趣之中。《只此青綠》大獲成功,是一種必然。
(取材于劉森、應杰、韓真、周莉亞等的文章) 材料二
《千里江山圖》卷是畫家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是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制杰構。
在設色和筆法上,《千里江山圖》繼承了隋唐以來的“青綠山水”畫法,石青、石綠是主色調,主要用來敷染山頭和山體;赭石、墨是次要顏色,用來皴染山腳和陰面。畫卷顏色有豐富層次,遠山及天空上部用淡青綠顏色蘸淡墨刷染而成,既拉開了與近、中景山峰在視覺空間上的距離,也襯托了近、中景山峰顏色明亮的程度。石青石綠等礦物質顏料歷經千年而未衰,即使在幽暗環(huán)境中依然泛著寶石的光芒。整幅畫物象凝重莊嚴,層次感強,堂皇之氣盎然,以明麗璀璨的青綠山水表達了國泰民安的美好希冀。
在構圖上,《千里江山圖》采用散點透視法,大致分成六段,各段均以綿延的山體為主要表現對象,或以長橋相連,或以流水貫通,形成了“景隨步移”的藝術效果,高遠、深遠、平遠多種構圖方式的使用更使畫面富有韻律感。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淼,壯麗恢弘;山水間有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又有捕魚、駛船、游玩、趕集的人物活動,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宋人郭熙《林泉高致》有言:“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贝司碚o人以“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體現了宋人山水畫的審美理想。
(取材于馬季戈、王中旭、林瑋等的文章) 材料三
中華民族對青色認識和運用的歷史悠久。青色是中國傳統(tǒng)“五正色”之一,青瓷是富有代表性的中華傳統(tǒng)工藝品,傳統(tǒng)繪畫藝術以“丹青”為名,山水田園詩中更隨處可見青綠的光影。青色是民族審美心理的重要表現符號。
為什么中華民族如此偏愛青色?
生理基礎對色彩選擇有一定制約作用。研究證實,不同瞳孔顏色對其辨色有明顯影響,褐色、灰色、碧藍色瞳孔辨別光譜中藍-綠暗色端較為困難,而黑色瞳孔具有理想的調節(jié)外來光線的功能。
生產方式對民族色彩審美起最終決定作用。中華民族最遲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采集和農耕的生產方式,生存環(huán)境中最主要的色彩便是青色,包括頭頂的青天和身邊的碧水,更有植物的綠色。我們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直接受到青色濡染,青色已經歷史地積淀于民族意識中。因此才會有“有風自南,翼彼新苗”的細膩體驗和“池塘生春草”的欣喜情感,也才會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的親昵和“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和諧。青色更易激活我們的聯想和想象,使我們產生心有靈犀的體驗,形成對青色的認同感、親切感。
民族文化傳統(tǒng)也決定了色彩審美。傳統(tǒng)文化中儒釋道各家都從“天人合一”思維方式出發(fā),倡導以虛靜的主觀態(tài)度對待萬物,重視靜坐凝心,妙悟萬物之美、大道之真?,F代研究證明:青色對光線的吸收和反射都比較適中,給人以明凈、澄潔的感覺;人在青綠色的環(huán)境中,皮膚溫度可降低1~2℃,心跳每分鐘可減少4~8次,呼吸變緩,精神放松。主虛靜的文化傳統(tǒng)塑造了淡泊、克制、含蓄的民族性格,由此形成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心理結構與具有寧靜內斂效應的青綠色異質同構,文化價值契合,情感體驗相通。
(取材于宋鳳娣等的文章)(1)根據材料一,下列關于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全劇的主要內容是再現《千里江山圖》的壯麗景象。
B.青綠意象是指劇中女性舞者們豐富的舞蹈造型動作。
C.舞者具有端雅沉靜淡泊之美,傳遞出宋代美學意趣。
D.劇中服裝、布景等均采用青綠色彩,呈現繽紛濃色。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關于《千里江山圖》的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畫作的青綠主色調是舞劇中青綠意象的創(chuàng)作基礎。
B.設色和筆法的靈活多樣,賦予畫作豐富的層次感。
C.畫作多種構圖方式之美在舞劇中得到形象化表達。
D.壯麗恢弘的山水傳遞出“可游可居”的審美理想。
(3)根據材料三,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青色被廣泛運用說明它在中華民族審美心理中有重要地位。
B.形成偏愛青色的色彩審美是由中華民族的生理優(yōu)勢決定的。
C.大量山水田園詩的產生與農耕文明的生產與生活方式相關。
D.青綠色審美偏好與主虛靜的文化傳統(tǒng)相通,具有科學依據。
(4)根據三則材料,結合你的學習積累,判斷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我從“青青”的衣領顏色感受到讀書人的清雅氣質,體味到其中蘊含著的曹操對賢才的深切渴望。
B.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我從“青冥”想象到天空之青蒼深遠、明凈澄潔,仿佛看到了李白想象中神仙世界的輝煌燦爛。
C.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青崖”是青青的山崖,引發(fā)了我對青綠山水的美好想象,讓我讀懂了李白失意后徜徉山水的愿望。
D.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青青寫出薺麥青翠茂盛的景象,讓我感受到與“池塘生春草”“青蘿拂行衣”相通的情感體驗。
(5)為什么說《只此青綠》“喚醒了觀眾心中的傳統(tǒng)文化基因”?請根據以上三則材料,簡要分析。組卷:15引用:4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書的夢
孫犁
到市場買東西,也不容易。一要身強體壯,二要心胸寬闊。因為種種原因,我足不入市,已經有很多年了。這當然是因為有人幫忙,去購置那些生活用品。夜晚多夢,在夢里卻常常進入市場。在喧囂擁擠的人群中,我無視一切,直奔那賣書的地方。
遠遠望去,破舊的書床上好像放著幾種舊雜志或舊字帖。顧客稀少,主人態(tài)度也很和藹。但到那里定睛一看,卻往往令人失望,毫無所得。
按照弗羅伊德的學說,這種夢境,實際上是幼年或青年時代,殘存在大腦皮質上的一種印象的再現。
是的,我夢到的常常是農村的集市景象:在小鎮(zhèn)的長街上,有很多賣農具的,賣吃食的,其中偶爾有賣舊書的攤販。或者,在雜亂放在地下的舊貨中間,有幾本舊書,它們對我最富有誘惑的力量。
這是因為,在童年時代,常常在集市或廟會上,去光顧那些出售小書的攤販。他們出賣各種石印的小說、唱本。有時,在戲臺附近。
在保定上學的時候,天華市場有兩家小書鋪,出賣一些新書。在大街上,有一種當時叫做“一折八扣”的廉價書,那是新舊內容的書都有的,印刷當然很劣。
有一回,在紫河套的地攤上,買到一部姚鼐編的《古文辭類纂》,是商務印書館的鉛印大字本,花了一圓大洋。這在我是破天荒的慷慨之舉,又買了二尺花布,拿到一家裱畫鋪去做了一個書套。但保定大街上,就有商務印書館的分館,到里面買一部這種新書,所費也不過如此,才知道上了當。
后來又在紫河套買了一本大字的夏曾佑撰寫的《中國歷史教科書》(就是后來的《中國古代史》),也是商務排印的大字本,共兩冊。
最后一次紫河套,是一九五二年。我路過保定,遠千里同志陪我到“馬號”吃了一頓童年時愛吃的小館,又看了“列國”古跡,然后到紫河套。在一家收舊紙的店鋪里,遠買了一部石印的《李太白集》。這部書,在遠去世后,我在他的夫人于雁軍同志那里還看見過。
中學畢業(yè)以后,我在北平流浪著。后來,在北平市政府當了一名書記。這個書記,是當時公務人員中最低的職位,專事抄寫,是一種雇員,隨時可以解職的,每月有二十元薪金。
在那里,我第一次見到了舊官場、舊衙門的景象。那地方倒很好,后門正好對著北平圖書館。我正在青年,富于幻想,很不習慣這種職業(yè)。我常常到圖書館去看書。到北新橋、西單商場、西四牌樓、宣武門外去連舊書攤。那時買書,是節(jié)衣縮食,所購完全是革命的書。我記得買過六期《文學月報》,五期《北斗》雜志,還有其他一些革命文藝期刊,如《奔流》《萌芽》《拓荒者》《世界文化》等。好在科里都是一些混飯吃、不讀書的人,也沒人過問。
我們辦公的地方,是在一個小偏院的西房。這個屋子里最高的職位,是一名辦事員,姓賀。他的辦公桌擺在靠窗的地方,而且也只有他的桌子上有塊玻璃板。我的辦公桌放在西墻的角落里,其實那只是一張破舊的板桌,根本不是辦公用的,桌子上也沒有任何文具,只堆放著一些雜物。
很久我沒有事干,也沒人分配給我工作。同屋有位姓石的山東人,為人誠實,他告訴我,這種情況并不好,等科長來考勤,對我很不利。他比較老于官場,他說,這是因為朝中無人的緣故。我那時不知此中的利害,還是把書本擺在那里看。
我是由志成中學的體育教師介紹到那里工作的。他是當時北方的體育明星,娶了一位宦門小姐。他的外兄是工務局的局長。所以說,我官職雖小,“來頭”還算可以。不到一年,這位局長下臺,再加上其他原因,我也就“另候任用”了。
我被免職以后,同事們照例是在東來順吃一次火鍋。和我一同免職的,還有一位家在北平附近的人,臉上有些麻子,忘記了他的姓。他是做外勤的,他的為人和他的破舊自行車上的裝備,給人一種商人小販的印象,失業(yè)對他是沉重的打擊。走在街上,他悄悄地對我說:
“孫兄,你是公子哥兒吧,怎么你一點也不在乎呀!”
我沒有回答。我想說:我的精神支柱是書本,他當然是不能領會的。我所以不在意,是因為這個職位,實在不值得留戀。另外,我只身一人,這里沒有家口,實在不行,我還可以回老家喝粥去。
和同事們告別以后,我又一個人去逛西單商場的書攤??释丫玫模斞赶壬g的《死魂靈》一書,已經陳列在那里了。用同事們帶來的最后一次薪金,購置了這本名著,高高興興回到公寓去了。
第二天在清晨,扶著這本書,出西直門,路經海淀,到離北平有五六十里路的黑龍?zhí)?,去看望在那里山村小學教書的一個朋友。他是我的同鄉(xiāng),又是中學同學。這人為人熱情,對于比他年紀小的同鄉(xiāng)同學,情誼很深。到他那里,正是深秋時節(jié),黃葉飄落,潭水清冷,我不斷想起曹雪芹在這一帶著書的情景。住了兩天,我又回到了北平。
整理了一下,在北平一年所得的新書舊書,不過一柳條箱,就回到農村,去教小學了。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一段寫“我”足不入市很多年卻常夢入市場,在對比中表現我對書的喜愛,有助于突顯主旨,同時也引出下文的回憶,自然巧妙。
B.文中引述弗羅伊德學說中關于夢境的解釋,表明作者認同這種解釋,從側面反映了書對于幼年或青年時代的“我”誘惑之大。
C.“這部書,在遠去世后,我在他的夫人于雁軍同志那里還看見過。”這幾句看似閑筆,實則蘊含了作者對友人深摯的懷念之情。
D.“我”被免職卻一點也不在乎,主要是因為這個職位過于低微,薪金微薄,不值得留戀,加之“我”只身一人,沒有家庭負擔。
E.這篇散文信筆寫來,不事雕琢卻別具匠心,語言樸實無華而感情質樸真誠,可謂形散神聚,自然渾成,體現出高超的藝術境界。
(2)孫犁認為,散文創(chuàng)作要“所見者大,而取材者微”。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組卷:8引用:1難度:0.7
-
8.下面是天津梁啟超故居“飲冰室”中的一副對聯,現已打亂,請將打亂的詞語組合成一副對聯,請選出正確的一項。( ?。?br />①萬矢的
②獻身
③百世師
④求為
⑤甘作
⑥著論組卷:13引用:1難度:0.8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21年3月21日,興華中學高三班會課上,班委會計劃收看中央電視臺“主播說聯播”節(jié)目,并組織同學討論。
事件一:中美高層戰(zhàn)略對話結束。
康輝(中央電視臺知名主持人)評論:對話要比對抗好。通過這次戰(zhàn)略對話,中國傳遞出了自己的聲音,更展現了中國和這個世界互動的基本原則:我們已經完全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可以平視西方和美國了?!笆捝镲L今又是,換了人間?!睍r代已經不同了,今天,我們無需仰視,也不會接受被俯視。平視,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力量,一種自信的力量。
事件二:三星堆遺址最新考古發(fā)現。
康輝評論:打開這些文物“盲盒”的時候,感受到的是“震撼”,是驚艷,這也再次告訴了世界,中華文明是燦爛輝煌、源遠流長的。我們常說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也正是我們今天可以平視這個世界的底氣所在。
事件三:3月21日,是一個節(jié)氣,(2021年的)春分。(春分是農耕的重要時節(jié),春分節(jié)氣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
康輝評論: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只要我們堅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強的自己,就永遠沒有人可以居高臨下地俯視我們。
“聞天下,定家邦”。作為班會主持人,請聯系生活與實際,結合自己的感受與思考,圍繞“主播說聯播”的主要內容,寫一篇800字的班會開場詞。組卷:13引用:8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