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省汕頭市普通高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fā)布:2024/12/6 7: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意境之美,并不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全部精華所在。王昌齡《出塞》(其一),之所以引起爭議,就是因為它的后面兩句,把豪情直截了當?shù)厥惆l(fā)出來了。意境藝術最忌直接抒發(fā),一旦直接抒發(fā)出來,把話說明了,意境就消解了,或者轉(zhuǎn)化為另一種境界了。這是我國古典詩歌的另一種藝術境界,至今我國的詩學還沒有給它一個命名,使之成為一種范疇,它不以意境的含蓄雋永、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特點,它的特點不是意境式的溫情,而是激情,其想象如天馬行空,不可羈勒。關鍵在于其直接抒發(fā)的情感與理性拉開了距離,17世紀的詩話家將之總結(jié)為“無理而妙”。
中國詩中直接抒發(fā)的杰作也比比皆是。但是,直接抒發(fā)容易流于直白、也就是流于“議論”。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之所以引起爭議,就是因為其多少有點抽象。但是,并不是所有類似議論的詩句都是命中注定流于抽象的,如李白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又如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等等。我國古典詩話曾經(jīng)把這個問題提到理論上來總結(jié),最早是清代賀我在《載酒園詩話》卷一中說:“詩又有以無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為語。至如義山‘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李商隱《瑤池》),則又無理之理,要進一層。總之詩不可執(zhí)一而論?!边@里說的“無理而妙”,“理”是與人情對立的,與一般的物理、事理之“理”有根本的不同,主要是與情相對立的“實用理性”。
明代鐘惺、譚元春讀奉益《江南詞》中的“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以為其好處是“荒唐之想,寫怨情卻真切”,“翻得奇,又是至理”,就隱約提出了理論上的“情”與“理”的關系:于情“真切”,乃為“至理”,但又是“荒唐”之想;“無理而妙”,超越通常的“理”,才是“妙語”,結(jié)論是“無理之理”。從一方面來看,是“荒唐”的,是“無理”的;從另一方面來看,又是有理的,不但有理,而且是“妙理”,很生動。關鍵是這里的“理”是唐詩的“理”,和宋人詩話所謂“理”不是一回事。宋人的理是抽象教條之理,而這里的“理”是人情,和一般的理性不同。它不是直接的“理”,而是一種間接的“理”。間接是通過一種什么東西達到理的呢?徐增在《而庵說唐詩》中說:“此詩只作得一個‘信’字……要知此不是悔嫁瞿唐賈,也不是悔不嫁弄潮兒,是恨‘朝朝誤妾期’耳?!币鉃椴皇钦嬲藿o船夫,而是表達一個“恨”字,恨什么呢?無“信”,就是沒有一個準確的期限,造成了“朝朝誤妾期”。這就是說,這里講的并不完全是“理”,而是一種“情”。從“情”來說,這個“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這不是通常的理,可以說是“情理”。其境界不是一般的“意境”,而是“情理境”。
(摘編自孫紹振《意境的“情景交融”和直接抒情的“無理而妙”》) 材料二:
清代詞論家賀裳總結(jié)前人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提出了“無理而妙”的理論。賀裳而后,對“無理而妙”的論述很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但這些論述多囿于典型范例的羅列與介紹,缺乏從理論的高度俯瞰其審美內(nèi)蘊,仍然局限于賀裳所論及的中國古典詩詞范圍。事實上,“無理而妙”概括了一個較為普遍的文藝美學規(guī)律、它既見諸詩詞,也存在于小說、戲劇、繪畫、雕塑等藝術部類。
文學藝術的情感邏輯是“無理而妙”的搖籃。情感是審美心理的重要特征,它貫穿于文學活動之中。文學不僅再現(xiàn)現(xiàn)實,而且也表現(xiàn)主體情感。有時,作家要表現(xiàn)出典型環(huán)境中情感,這種情感,密度大,濃重而強烈,常取反常的形式出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創(chuàng)作主體要遵循情感邏輯,就不得不違反生活邏輯。形神兼?zhèn)涔倘皇呛?,但二者若不可得兼,則棄形似而取神似,雖無理卻有情。在接受主體一方,由于情感邏輯壓倒了生活邏輯,感情的滿足壓倒了對“無理”的排斥,從而與創(chuàng)作主體和文學作品形成一種默契。賀裳論“無理而妙”時所舉二例,看似無情情更切,看似無理實有理,深刻地揭示了閨中少婦情到深處人孤獨,由愛而生恨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又如《竇娥冤》中寫竇娥遭冤受刑,死前發(fā)下三樁誓愿:盛夏大雪,血酒白練,干旱三年,果然應驗;《牡丹亭》中杜麗娘因夢而死,又因愛情感召死而復生;卡夫卡的《變形記》寫人變成大甲蟲,等等,都是“無理而妙”的典型例子。
“無理”并不是胡編亂造,它是基于生活真實,并加以想象虛構(gòu)而成的。透過它表層的無理性,往往可以發(fā)現(xiàn)它蘊含著深層的更為合理性。從這個意義上說,“無理”就是有理,“無理”比有理更為合理,“無理而妙”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極致,藝術的辯證法就是如此!
(摘編自周然毅《“無理而妙”新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典詩歌所追求的含蓄雋永的藝術境界,講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在作品中直接抒情是其大忌。
B.“無理而妙”的“理”,并不是一般的物理或生活中的事理、哲理,而是與人情相對立的“實用理性”。
C.唐詩的“理”不同于宋詩的“理”,前者的“理”是人情的“理”,后者的“理”則是抽象教條之理。
D.“無理而妙”作為一種文藝美學規(guī)律,普遍地存在于各種藝術部類之中,但后人論述的范圍較局限。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拉開直接抒發(fā)的情感與理性的距離,抒情就不會變成直白抽象的議論,并能產(chǎn)生“無理而妙”的藝術效果。
B.賀裳說“詩不可執(zhí)一而論”,意即詩歌沒有一成不變的解釋,可以因時因人而有不同,即所謂“詩無達詁”。
C.在古典詩詞情、景、理三者的關系上,情與景的交融是形成意境的關鍵,情理相融有助于形成“情理境”。
D.“無理而妙”是一種藝術極致,愈無理愈妙,因此,藝術家可以違背生活邏輯進行大膽的想象虛構(gòu)。
(3)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無理而妙”觀點的一項是
A.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B.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
C.詩詞中有理外之理,豈同時文之理、講書之理乎?
D.古人亦不廢議論,但不著色相耳。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或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5)請結(jié)合材料,以《竇娥冤》或《變形記》為例,簡要分析其“無理而妙”的原理。組卷:27引用:4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偷磚
梁曉聲 春天來了。①
春天,到底還是來了。
某一個季節(jié)會姍姍來遲,卻從沒有哪一個季節(jié)能蓄意不至。細想想,海誓山盟不大靠譜一一滄海桑田往往也是瞬間之事,地老天荒可謂永恒,但物是人非、斗轉(zhuǎn)星移,變化真是不可阻遏。
春天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期盼的季節(jié),夏季爛漫熱烈,牽著的可是春姐姐的手。踏春也是覓夏的另一種說法。
A市的春天比歷年都來得遲,三月下旬居然降了一場大雪,有幾天氣溫又冷到了零下二十四五度。那幾天一過去,天氣一下子變暖了。如同一列晚點的列車突然提速想要正點抵達終點站似的,人們還沒從多雪寒冷的冬季緩過神來,春季便以猝然到眼前的方式無言地宣布——我來了!
從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天氣一日比一日暖和。A市冰雪融化的積水到處都是,對人們出行造成了極大妨礙。學生,都不得不穿上了夏季大雨后才穿的防水靴。
光字片②的情形比往年更糟。光字片的泥濘程度,甚至超過了“二戰(zhàn)”紀錄片中德軍曾在蘇聯(lián)大地上經(jīng)歷的泥濘。光字片人家的大人和孩子,這二十多天里生活得也很狼狽。小孩子還好說,吃喝拉撒全在家里,不出門就是了。中小學生也好說,幾所學校臨時放假。大人們卻不能不上班,一回到家里就不出門也太失家長的尊嚴。即使出門上廁所,幾處東倒西歪的公廁經(jīng)過冰雪水灌,都滿得忽悠忽悠的,上公廁對大人們來說也成了一件危險事。許多光字片的大人穿的防水靴那些日子里根本就沒弄干凈過,一出門全是泥靴。
市政府調(diào)給共樂區(qū)幾輛卡車,特批了一批磚。有些區(qū)干部跟著滿載新磚的卡車到處轉(zhuǎn),見著哪些地方泥濘得不成樣子,便命車停住,指揮跟車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往泥濘中墊磚。往光字片的泥濘中墊的磚最多,因為光字片的街道坑凹多,有的地方需要墊兩層磚。
共樂區(qū)的群眾很感激。
春天來了。嚴寒終于過去,天氣逐漸暖和,人們的情緒也變好了。至于泥濘,與剛剛度過的嚴寒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何況黨和政府并沒有坐視不管,而是在積極主動地想辦法。
一天,秉昆回到家里,鄭娟背著兩個兒子的悄問他:“別人家一到了晚上就偷外邊那些磚,咱家也把的對住回搬幾塊行不行?”
秉昆說:“不許。別人家怎么樣咱們不管,咱家人不可以那樣。都那樣,不是白墊了嗎?不是又不好走了嗎?”
鄭娟說:“可別人家不這么想??!反正泥濘一干。那些磚也不會再有人拉回去了。下手晚了,都成別人家的了。”
秉昆說:“現(xiàn)在泥濘還沒干。”
鄭娟說:“都是新磚。”
秉昆聽得起疑了,沉下臉問:“你是不是已經(jīng)往家搬了呀?”
鄭娟只得承認,她和兩個兒子弄回家了二三十塊。
秉昆問放哪兒了。
鄭娟就指——有的摞在桌子底下,有的墊在箱子底下,都用布簾遮擋著,還有的埋在煤堆里了。
秉昆說:“難怪咱家有了一股不好聞的味兒?!?br /> 鄭娟說:“別人家那味道也好聞不了多少。”
秉昆生氣了,訓道:“我再說一遍——別人家是別人家,咱們家是咱們家,咱們沒必要跟別人家照樣學樣?!?br /> 秉昆生氣另有原因。共樂區(qū)光字片的街道如此泥濘不堪,他無法再騎自行車上班,每天得提前一個小時出家門,回到家里也便晚了一個小時。區(qū)里派人往泥濘中墊磚,作為家住光字片的人,他也心存感激。畢竟,區(qū)里起碼把該做的事做在前邊了。當下,也只能做到那個份上。有人把墊在泥濘中的磚往家里搬,他是知道的,甚至看見過,而且看見的不是別人,是春燕她二姐和二姐夫。他們被他見到了一點兒都不害臊,還厚著臉皮跟他打招呼呢。他當時說:“那樣的磚弄回去多臟?。 贝貉嗨惴騾s說:“臟也是好東西,夏天用水沖沖就見新了?!彼斓郊視r,一腳踩向白天明明墊著磚的地方,不料踩了個空,撲哧踩到泥濘中,險些跌倒。當時不由得對那些貪小便宜的人內(nèi)心罵出了臟話,及至明白了是自己妻子帶著兩個兒子干的事后,他自然生氣。
……
這天晚上,由于妻子和兩個兒子的行為,周秉昆覺得仿佛被一只無形的手扇了一耳光,連日來他的不良情緒再也掩飾不住了。
他讓正在寫作業(yè)的楠楠放下筆,讓正在給貓梳理毛的聰聰停下來,立刻把那些藏匿起來的磚再搬出去,原先墊在哪兒還墊在哪兒。
兩個兒子不情愿地看著母親。
鄭娟不以為然地說:“爸如果活著,那些磚就都是他眼里的寶?!?br /> 秉昆沒好氣地說:“但我爸絕不會贊成你帶著他的兩個孫子干這種事!”
(節(jié)選自《人世間》,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年年版)[注]①這是一九八八年的春天。②共樂區(qū)光字片是小說中周秉昆一家生活居住的平民區(qū)。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下了大雪之后天氣驟然變暖,是造成泥濘的直接原因,這推動了下文情節(jié)的展開。
B.鄭娟認為政府鋪的磚并沒有計劃收回,是公共服務的消耗,所以自己不是在“偷磚”。
C.家里“不好聞的味兒”其實并不存在,周秉昆是想借此喻指“偷磚”這一行為令人厭惡。
D.兩個兒子不情愿搬磚,是因為手中正有別的事情在忙,卻忽然被父親強行打斷。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插敘周秉昆先前在回家路上踩到泥濘的情節(jié),既補充說明了他如此生氣的原因,也說明了偷磚可能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B.從周秉昆和鄭娟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秉昆過世的父親艱苦樸素、誠實正直,他的為人也影響了周秉昆,成為家風的傳承。
C.小說開頭寫春天到來的溫暖美好,與下文的泥濘麻煩形成對比,寓意生活總是苦樂參半,困境之中更能凸顯人性的光輝。
D.本文圍繞偷磚這一生活化的小事件來構(gòu)建小說的矛盾沖突,展現(xiàn)主人公正直誠信的品質(zhì),于人間煙火處彰顯了道義和擔當。
(3)鄭娟在承認已把磚搬回家之前與周秉昆有一段對話,請結(jié)合上下文分析對話雙方當時的心理。
(4)茅盾文學獎在《人世間》的授獎辭中稱贊作者梁曉聲“堅持和光大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請根據(jù)你對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認識,談談這一評價在文中的體現(xiàn)。組卷:46引用:9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古典詩詞的生命力穿越時空經(jīng)久不衰,其中原因除了文辭韻律之美,還在于常讀常新的文化內(nèi)涵以及真切動人的情感體驗。這也意味著,這份共情是助推古詩詞傳播的重要入口。《2022中國詩詞大會》選取的“少年”“出發(fā)”等節(jié)目主題詞,( )。
古典詩詞的感染力①
當前,數(shù)字技術的進步和媒體融合的環(huán)境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供更多元的展示路徑、更廣闊的傳播空間。期待看到更多節(jié)目在古典詩詞傳播與立體沉浸、影像互動等視聽技術的結(jié)合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具新意的探索,③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搭建出一個個思接千載、溝通古今的通道,讓古典詩詞的美學內(nèi)涵走進當代人的審美世界。
B.讓古典詩詞的美學內(nèi)涵走進當代人的審美世界,搭建出一個個思接千載、溝通古今的通道。
C.一個個思接千載、溝通古今的通道被搭建出來,古典詩詞的美學內(nèi)涵走進當代人的審美世界。
D.古典詩詞的美學內(nèi)涵走進當代人的審美世界,一個個思接千載、溝通古今的通道被搭建出來。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組卷:12引用:4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古人以二十四節(jié)氣指導他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遵循這些規(guī)律,人類的生命得以在循環(huán)反復中獨特存在,綿延不息。每個生命因獨特而彌足珍貴。
材料二:長津湖戰(zhàn)役中,冰雕連戰(zhàn)士在-40℃的環(huán)境下挑戰(zhàn)人類生存的極限,戰(zhàn)斗到生命最后一刻,成為一座座永恒的豐碑!他們背離自然界的求生之道,獲得了生命的永存。
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作為新時代青年對生命的感人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3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