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內蒙古阿拉善盟高考歷史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如圖是出土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分布圖。由此可知,當時( ?。?br />菁優(yōu)網(wǎng)
    組卷:17引用:6難度:0.6
  • 2.傳國玉璽是中國歷代正統(tǒng)皇帝的信物,相傳為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西晉末至東晉初,傳國玉璽先后為匈奴建立的前趙、氐族建立的后趙所獲。他們譏諷沒有玉璽的東晉皇帝為“白板天子”。這一現(xiàn)象(  )
    組卷:54引用:12難度:0.5
  • 3.董仲舒通過借“天”行道的報應懲戒思想,馴導封建帝王棄暴政而行仁政;朱熹則通過娓娓論辯使人君領悟克制人欲的意義,從而自覺“正心誠意”。朱熹思想的進步性在于( ?。?/div>
    組卷:31引用:10難度:0.6
  • 4.揚州八怪中鄭板橋的書法有自己的特色,他創(chuàng)出一種真隸相參的方法,雜以行草,給人的感覺楷不楷,隸不隸,行不行,草不草。這種書體他自己稱為“破格書”。這種“破格書”(  )
    組卷:17引用:11難度:0.7
  • 5.1872年,在容閎的推動下,清廷派遣留學生之事得以實行,幼童赴美留學剛剛兩年,就有人批評留學生有西化的傾向,要求撤回留學生。1881年,除因故先期撤回、在美國病故和“告長假不歸”的26人外,清廷將所余94人分三批全部撤回。這一史實從本質上反映了(  )
    組卷:43引用:17難度:0.6

四、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 16.材料 2015年3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日本時。外界十分關注德國對二戰(zhàn)侵略歷史的態(tài)度及其同鄰國和解的經(jīng)驗。默克爾回應這個問題的表述非常謹慎。據(jù)報道她主要講了三層意思:“正視歷史是和解的前提”“戰(zhàn)后德國能幸運地被國際社會再度接受,是因為德國徹底與過去決裂”;如果沒有鄰國的“大度姿態(tài)”,和解是不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德國有著實事求是地面對歷史的意愿”;德國之所以能成功地與過去決裂,還在于二戰(zhàn)后盟國的“嚴格監(jiān)督”,使德國走上了正確的道路。戰(zhàn)后德國汲取了歷史的教訓,以真誠悔過的行動取得了受害國人民的寬恕,憑借其經(jīng)濟技術優(yōu)勢和優(yōu)質產品通過平等互利的合作贏得市場和人心,并成為推動歐洲一體化的中堅力量,在國際上享有應有的受尊敬地位。一些媒體據(jù)此紛紛評論稱,默克爾這是有意“提醒”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視歷史,甚至認為她這樣做是在“敲打”安倍晉三。
    ——摘編自梅兆榮《德國如何反省二戰(zhàn)侵略歷史》(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二戰(zhàn)后德國政府對戰(zhàn)爭反思的具體表現(xiàn)。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二戰(zhàn)后德國政府對戰(zhàn)爭反思的影響。
    組卷:6引用:3難度:0.6

五、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王國維(1877-1927),中國近代學者、教育家。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他曾留學日本,歸國后先后在通州師范學校和蘇州師范學堂擔任第一批教員,任教期間積極謀求改善教育方式,堪稱近代師范教育的先驅。他還翻譯諸多教科書,為當時急需教師和教材的教育界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在中國教育史上,王國維最早提出德、智、體、美四育并舉以培養(yǎng)“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他主張大興高等教育,實行“貴族主義”的興學政策。他認為大學應承擔培養(yǎng)年輕一代理論學術人才的責任,學術應提倡自由和獨立。王國維在教育方面的著述甚豐,撰有《叔本華之哲學及其教育學說》《論教育之宗旨》《歐洲大學小史》《法蘭西之教育》等。
    ——摘編自謝維揚等《王國維全集》(1)根據(jù)材料,概括王國維對中國近代教育的貢獻。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王國維能作出教育貢獻的原因。
    組卷:3引用:8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4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