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綏化市部分學校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文字所能傳的情、達的意是不完全的。這不僅是出于“間接接觸”的原因。我們所要傳達的情意是和當時當?shù)氐耐饩窒嗯浜系?。你用文字把當時當?shù)氐那橐庥浟讼聛恚绻诋悤r異地的圜局中去看,所會引起的反應很難盡合于當時當?shù)氐泥骶种锌赡芤鸬姆磻?。文字之成為傳情達意的工具常有這個無可補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時,我們要講究文法,講究藝術。文法和藝術就在減少文字的“走樣”。
          在說話時,我們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說話時沒有文法,而是因為我們有著很多輔助表情來補充傳達情意的作用。我們可以用手指指著自己而在話里吃去一個“我”字。在寫作時卻不能如此。于是我們得盡量的依著文法去寫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詞難免引起人家的誤會,所以不好。說話時我們?nèi)绻昧送暾木渥?,不但顯得迂闊,而且可笑。
          文字是間接的說話,而且是個不太完善的工具。當我們有了電話,廣播的時候,書信文告的地位已經(jīng)大受影響。等到傳真的技術發(fā)達之后,是否還用得到文字,是很成問題的。
          這樣說來,在鄉(xiāng)土社會里不用文字絕不能說是“愚”的表現(xiàn)了。面對面的往來是直接接觸,為什么舍此比較完善的語言而采取文字呢?
          我還想在這里推進一步說,在面對面社群里,連語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語言本是用聲音來表達的象征體系。象征是附著意義的事物或動作。我說“附著”是因為“意義”是靠聯(lián)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動作本身具有的性質(zhì)。這是社會的產(chǎn)物,因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為的時候,個人才需要有所表達;而且表達的結果必須使對方明白所要表達的意義。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數(shù)人共認的意義,也就是這一事物或動作會在多數(shù)人中引起相同的反應。因之,我們絕不能有個人的語言,只能有社會的語言。要使多數(shù)人能對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義,他們必須有著相同的經(jīng)歷,就是說在相似的環(huán)境中接觸和使用同一象征,因為在象征上附著了同一意義。因此在每個特殊的生活團體中,必有他們特殊的語言,有許多別種語言所無法翻譯的字句。
    語言只能在一個社群所有相同經(jīng)驗的一層上發(fā)生。群體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經(jīng)驗愈繁雜,發(fā)生語言的一層共同基礎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語言也就愈趨于簡單化,這在語言史上看得很清楚的。
          可是從另一方面說,在一個社群所用的共同語言之外,也必然會因個人間的需要而發(fā)生許多少數(shù)人間的“特殊語言”,所謂“行話”。行話是同行人中的話,外行人因為沒有這種經(jīng)驗,不會懂的。在每個學校里,甚至每個寢室里,都有他們特殊的語言。最普遍的特殊語言發(fā)生在母親和孩子之間。
          我決不是說我們不必推行文字下鄉(xiāng),在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我們已經(jīng)開始拋離鄉(xiāng)土社會,文字是現(xiàn)代化的工具。我要辨明的是鄉(xiāng)土社會中的文盲,并非出于鄉(xiāng)下人的“愚”,而是由于鄉(xiāng)土社會的本質(zhì)。我而且愿意進一步說,單從文字和語言的角度去批判一個社會中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夠的,因為文字和語言,只是傳情達意的一種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傳的情、能達的意是有限的。所以在提倡文字下鄉(xiāng)的人,必須先考慮到文字和語言的基礎,否則開幾個鄉(xiāng)村學校和使鄉(xiāng)下人多識幾個字,也許并不能使鄉(xiāng)下人“聰明”起來。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材料二:
          費孝通先生僅從熟悉社會只需要語言,不需要文字來解釋為何鄉(xiāng)土社會缺乏文字,不免過于片面簡單了。費孝通先生還是外來者,對鄉(xiāng)村人不夠了解。他們真的不想學習文字?
          首先,鄉(xiāng)村里認字的人身份上就不一樣,在大家眼里那是認字的、有學問的。
          其次,從實用的角度說,認識字了,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派上了用場,可應不時之需,即使在鄉(xiāng)土社會里也是這樣。有句老話說“藝不壓身”,或者叫“技不壓身”,認了字,也是多了一門“藝”或“技”。比如,家里有人外出,寫個信、念個信什么的。我在家讀書的時候,舊時代過來的老年人,基本上都不認識字,我就多次替別人念信、回信。比如,如果做點小生意,記個賬本,也需要文字。我的一個鄉(xiāng)村出來的同齡朋友,他的母親與我母親一樣,不認識字。他家里做點小買賣,他母親一個人在家的時候,誰來買東西賒賬,需要記下來誰誰買的什么,欠錢多少,她就發(fā)明了一套記錄符號來記賬,只有她自己認識,多少年過去了還不會認錯。
          最后,如果認識了文字,也可以讀些書,增加生活的趣味。雖然鄉(xiāng)土社會有個書本不容易,但只要識了字,有了書本就可以讀了。
          總之,即使在鄉(xiāng)土社會文字還是需要的,并不是因為熟悉了,交流可以面對面,語言比文字更方便,就真的完全不需要文字了。
    (摘編自陳心想《走出鄉(xiāng)土——對話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字傳情達意的“不完全”與“間接接觸”有關,傳達的情意應和當時當?shù)氐耐饩窒嗯浜稀?br />B.費孝通認為我們在說話時可以不注意文法,因為可以用輔助表情來補充傳達情意的作用。
    C.鄉(xiāng)土社會里不用文字并不是“愚”的表現(xiàn),在直接接觸中,文字不一定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D.陳心想認為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中的觀點都過于片面簡單了,費孝通不夠了解鄉(xiāng)村人。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字作為傳情達意的工具常有無可補救的缺陷,我們只要講究文法和藝術,就可以避免文字的“走樣”。
    B.在寫作時我們應盡量依著文法,不合文法的字詞會引起誤會;說話時如果用完整的句子則顯得迂闊可笑。
    C.象征包含所有人共認的意義,也就是這一事物或動作難免引起人們的相同反應。因此,我們只能有社會的語言。
    D.鄉(xiāng)土社會的人覺得文字是雞肋,并不需要文字也不想學習文字;陳心想則認為在鄉(xiāng)土社會里,文字還是需要的。
    (3)結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詩句可以支持材料一第四段觀點的一項是
     

    A.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B.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D.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4)簡要分析材料一與材料二論述角度有何不同。
    (5)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特點。

    組卷:2引用:5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與地壇(節(jié)選)
    史鐵生
          十五年了,我還是總得到那古園里去,去它的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墻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
          設若有一位園神,他一定注意到了,這么多年我在這園里坐著,有時候是輕松快樂的,有時候是沉郁苦悶的,有時候優(yōu)哉游哉,有時候棲惶落寞,有時候平靜而且自信,有時候又軟弱,又迷茫。其實總共只有三個問題交替著來騷擾我,來陪伴我。第一個是要不要去死?第二個是為什么活?第三個,我干嘛要寫作?現(xiàn)在讓我看看,它們迄今都是怎樣編織在一起的吧。
          你說,你看穿了死是一件無需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的事,便決定活下去試試?是的,至少這是很關鍵的因素。為什么要活下去試試呢?好像僅僅是因為不甘心,機會難得,不試白不試,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試一試不會額外再有什么損失。說不定倒有額外的好處呢是不是?我說過,這一來我輕松多了,自由多了。為什么要寫作呢?作家是兩個被人看重的字,這誰都知道。為了讓那個躲在園子深處坐輪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別人眼里也稍微有點光彩,在眾人眼里也能有個位置,哪怕那時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說得過去了,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想的,這不需要保密。
          我?guī)е咀雍凸P,到園中找一個最不為人打擾的角落,偷偷地寫。那個愛唱歌的小伙子在不遠的地方一直唱。要是有人走過來,我就把本子合上把筆叼在嘴里。我怕寫不成反落得尷尬。我很要面子??墒悄銓懗闪?,而且發(fā)表了。人家說我寫的還不壞,他們甚至說:真沒想到你寫得這么好。我確實有整整一宿高興得沒合眼。我很想讓那個唱歌的小伙子知道,因為他的歌也畢竟是唱得不錯。我告訴我的長跑家朋友的時候,長跑家很激動,他說好吧,我玩命跑,你玩命寫。
          這一來你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寫,哪一個人可以讓你寫成小說。是中了魔了,我走到哪兒想到哪兒,在人山人海里只尋找小說,要是有一種小說試劑就好了,見人就滴兩滴看他是不是一篇小說;要是有一種小說顯影液就好了,把它潑滿全世界看看哪兒有小說。是中了魔了,那時我完全是為了寫作活著。結果你又發(fā)表了幾篇,并且出了一點小名,可這時你越來越感到恐慌。我忽然覺得自己活得像個人質(zhì),剛剛有點像個人了卻又過了頭,被一個什么陰謀抓了來當人質(zhì)。你擔心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文思枯竭,那樣你就又完了。憑什么我總能寫出小說來呢?憑什么那些適合作小說的生活素材就能送到一個截癱者跟前來呢?人家滿世界跑都有枯竭的危險,而我坐在這園子里憑什么就能一篇接一篇地寫呢?
          你又想到死了。我想見好就收吧。當一名人質(zhì)實在是大累了太緊張了,太朝不保夕了。我為寫作而活下來,要是寫作到底不是我應該干的事,我想我再活下去是不是太冒傻氣了?你這么想著你卻還在絞盡腦汁地想寫。我好歹又擰出點水來,從一條快要曬干的毛巾上??只湃丈跻蝗?,隨時可能完蛋的感覺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我想不如死了好。可你并沒有去死。我又想到那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你總是決定活下來,這說明什么?是的,我還是想活。
          人為什么活著?因為你還想得到點什么,比如說愛情,比如說價值感之類,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這不對嗎?我不該得到點什么嗎?沒說不該??晌覟槭裁椿畹每只?,就像個人質(zhì)?后來你明白你錯了,活著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是為了活著。你明白了這一點是在一個挺滑稽的時刻。那天你又說你不如死了好,你的一個朋友勸你:你不能死,你還得寫呢,還有好多好作品等著你去寫呢。這時候你忽然明白了,你說:因為你還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寫作。是的,這樣說過之后我竟然不那么恐慌了。你還寫嗎?還寫。你真的不得不寫嗎?人都忍不住要為活著找一些牢靠的理由。你不擔心你會枯竭了?我不知道,不過我想,活著的問題在死前是完不了的。
          這下好了,您不再恐慌了不再是個人質(zhì)了,您自由了。算了吧你,我怎么可能自由呢?別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那么,是消滅欲望同時也消滅恐慌呢,還是保留欲望同時也保留人生?我在這園子里坐著,我聽見園神告訴我,每一個有激情的演員都難免是一個人質(zhì),每一個乏味的演員都是因為他老以為這戲劇與自己無關。
          我在這園子里坐著,園神對我說: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寫到“老樹”“荒草”“頹墻”,顯示出古園的荒老衰敗,但語氣并不頹廢。
    B.文章圍繞“窺看自己的心魂”與自我對話,在“我”“你”不斷的反駁中剖析“自己”。
    C.“人都忍不住要為活著找一些牢靠的理由”,寫作就是作者想要活著的唯一理由。
    D.文章展現(xiàn)了作者的心路歷程,自我質(zhì)疑和自我釋疑的糾結表現(xiàn)得細膩真切,蘊藉深厚。
    (2)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五段的兩處“中了魔了”,運用反復手法,強調(diào)“我”對寫作的癡迷與熱愛,強調(diào)寫作成了拯救“我”的方式。
    B.文章第六段運用比喻手法,將寫作比作從快要曬干的毛巾上擰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為寫作而活下來的頑強、執(zhí)著精神。
    C.文章最后兩段作者想象有一個園神對“我”發(fā)出告誡,其實這個園神就是作者自己的內(nèi)心獨白,借園神抒發(fā)自己的種種感受。
    D.文章多處運用反問,如“我干嘛要寫作?”“你還寫嗎?”,既引出作者對死、活、寫作等問題的思考,又引起讀者的深思。
    (3)文章第五段中,作者為什么“忽然覺得自己活得像個人質(zhì)”?
    (4)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作者表達了對死、活、寫作怎樣的思考?

    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數(shù)據(jù)顯示,近年來,我國少兒藝術培訓,2017年全國市場規(guī)模約670億元,到2020年這個數(shù)字幾乎翻了一番,達1300億元。( ?。鐦菲?、舞蹈、朗誦、快板、主持等都有考級。從上課到考級,家長們帶著孩子“跑斷了腿”,增加經(jīng)濟壓力的同時,也讓孩子們叫苦連天。很多家長認為藝術培訓就是對孩子的素質(zhì)教育。記者進入多個家長群看到,很多家長將,將學科教育稱為“葷雞”。不少家長調(diào)侃,“素雞”比“葷雞”費時費錢多了。那么,?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家長之所以執(zhí)著考級,一些人將考級作為檢驗孩子學藝成效的標準,一些人持著“別人考我也考”“有比沒有強”的盲從心理,還有一些人是在培訓機構的襄挾下的無奈之舉。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各種各樣的藝術考級,滋生于龐大的培訓市場
    B.各種各樣的藝術培訓,滋生于龐大的培訓市場
    C.龐大的培訓市場,也滋生了各種各樣的藝術考級
    D.龐大的培訓市場,也滋生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培訓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組卷:0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揉泥的時候要均勻,把里面的空氣都揉出來,否則高溫燒制時泥坯會炸……”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的莫干山瓷印記研發(fā)體驗館內(nèi),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王軍港邊揉泥邊解釋其重要性。揉泥、拉坯、晾干……他對每一步工藝流程都精益求精,“我是手藝人,這是萬萬不能忘記的,要保持對美的手感。”“泥與火”中匠心在傳承,王軍港團隊以莫干山為基地,深挖德清瓷文化內(nèi)涵,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德清瓷作品,讓千年德清瓷重現(xiàn)昔日光彩。
          為進一步弘揚德清瓷的創(chuàng)意設計和文化傳播,王軍港表示,“接下來我們團隊會繼續(xù)將德清瓷做精做細,創(chuàng)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我們當中,讓德清瓷走入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br />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你的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組卷:10引用:2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