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甘肅省平涼一中高一(上)第二次周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7 16:30:6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每個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個社會是可能不死的。“社會”為什么能長久存在?因為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體性。群體可以超越個體的局限。每個個體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與死是有時間差的,生不同時,死不同刻,而不同時間生死的人,不同代際的人,會有共處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個體的人生經驗、知識、感覺、發(fā)現(xiàn)、發(fā)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傳遞,可以變成別人的東西,保存在別人那里。一個人的生命會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識積累,不一定隨他的生命結束而消失,它們會傳遞給繼續(xù)活著的人,可以傳遞給很多人。這種不斷傳遞,就成為社會很多人共同的知識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頭腦中,形成一個不斷增加的、動態(tài)的、分散的“信息庫”,這個信息庫又反過來不斷塑造著新的社會成員的態(tài)度和行為,這就是文化的傳承。同時,由于各種信息載體(石刻、竹筒、書本、磁帶、光盤等)的存在,人們可以把知識記錄下來,儲存起來,留給后人,這樣,即使一個社會真的消失了,一個文化中斷了,但后來的社會,其他文明活著的人可以從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學習各種知識--人和人可以跨越時間、空間的障礙,進行交流和學習,分享知識和經驗。
文化傳承中,有很多這種跨越時間、空間繼承的例子。比如我們今天經常說“西方文化來自古希臘羅馬文明”,實際上,盡管古希臘羅馬本來就屬于歐洲,但他們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過他們自己生物性的后人直接傳到近代歐洲的,而是通過阿拉伯人“轉手”的。因為在中世紀,歐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東西中斷了,而這些東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后來“文藝復興”,歐洲人不是從自己的前輩手里,而是從阿拉伯人那里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臘羅馬人創(chuàng)造的知識。
社會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詩人李白,是一個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種文獻中的詩和詩的風格,則是“文化”?!叭恕笔菚У模拔幕北A粝聛砹?,社會長存,文化不死,創(chuàng)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個人創(chuàng)造的文化不僅能保留,還能傳遞,還能影響別人,能激發(fā)別人的靈感,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所以傳統(tǒng)可以成為新文化生長的土壤。
文化的傳遞,必須是一種歷史過程,所有文化都必須是積累的,沒有積累,沒有超越生死、時空的這種積累,文化就不可能存在。
從“個人和群體”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會”這種群體形勢下,把歷史上眾多個體的、有限的生命的經驗積累起來,變成一種社會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識財富,又以各種方式保存在今天一個個活著的個體的生活、思想、態(tài)度、行為中,成為一種超越個體的東西。當一個新的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時,這套文化傳統(tǒng)已經存在了,這個新的生命體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這種由很多人在很長時間里逐步創(chuàng)造、積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歷史性。
文化的歷史性是廣義的,不僅具體的知識和技能是在歷史長河中積累傳承的,更深層、更抽象的很多東西,比如認識問題的方法、思維方式、人生態(tài)度等,也同樣是隨文化傳承的。進一步說,文化的傳承,也同樣包含了“社會”的傳承。一個社會基本的結構,夫妻、父母、社區(qū)結構,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傳下來的,是晚輩向長輩、后人向前人學來的。學習,繼承中不斷有修正和創(chuàng)新,但只有在繼承中才可能有創(chuàng)新。沒有一個社會結構是完全憑空構建的,它總是要基于前一個社會結構,繼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的東西。比如,即使像美國這樣一個“人造”的國家,其社會結構也不是從美國建立時突然開始的,而是來自歐洲的移民從歐洲移植過去的,實際上是歐洲文化的延伸和變體。
(選自費孝通《文化的生與死》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有刪改)(1)下列關于“文化”的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如果沒有人的群體性,文化就不會得以保存和傳遞。
B.歐洲的“文藝復興”和美國社會結構的構建,其文化傳承的具體方式是不同的。
C.一個人可以“不朽”,因為有文化的作用;一個社會可以不死,因為有文化的存在。
D.文化是社會共有的精神、思想和知識財富,與個體的人生經驗、感受無關。
(2)下列各項關于“文化的歷史性”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化的傳遞是一種歷史過程。
B.個體接受在歷史上逐步積累的文化。
C.歷史文化不僅包含具體的知識和技能在歷史長河中的傳承,還包含“社會”的傳承。
D.學習文化,繼承文化中要不斷修正和創(chuàng)新,但只有在繼承中才能有創(chuàng)新。
(3)下列推斷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現(xiàn)代社會每個個體的思想和行為,都會受到前人思想的影響。
B.一個國家失傳的史料,有可能在其他國家的文獻中找到。
C.傳統(tǒng)的宣紙生產工藝,既是前人生產經驗的總結,也體現(xiàn)了前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
D.盡管社會面貌已有了巨大的變化,但在社會基本的結構上,我們今天與唐代并沒有什么不同。組卷:2引用:3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文,完成各小題。
材料一:
一夜之間,官員直播“帶貨”風靡全國。許多政府官員化身網紅,為農副產品代言,成為老百姓眼中的“帶貨員”。
領導干部“直播帶貨”的背后,是一個包括物流、存儲、包裝、配送、售后服務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的產業(yè)系統(tǒng)。領導干部的直播間,對接起農戶與市場。從公共管理的角度看,這更是一場政府服務的變革。在新媒體日新月異的背景下,領導干部做工作不能只是文山會海、發(fā)號施令、簽字審批、紙上來紙上去,還要走出辦公室,走到田間地頭,深入移動互聯(lián)網世界,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干實事兒。
不可否認,領導干部“直播帶貨”,興起于疫情特殊環(huán)境,有其偶然性。但其必然性,是新技術的滾滾浪潮對基層治理理念、方式和效能產生的根本性影響。
在一些地方的實踐中,也確實出現(xiàn)官員“直播帶貨”走樣變形的情況。部分領導干部將直播間當成秀場,有的地方專門發(fā)文搞攤派,有的地方“虧本賺吆喝”,搞成了形式主義。
然而,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任何一種新興形式在初期都有利有弊,這并不妨礙基層治理理念更新與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這種嵌入移動互聯(lián)網、利用新技術手段優(yōu)化行政生態(tài)、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嘗試,拓寬了政府與民眾互動的空間和渠道,增強了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給以一定的容錯空間。
(摘編自翟永冠、唐弢《要帶貨,更要帶新思維》)材料二:
前不久,南昌市民萬女士向南昌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投訴稱,自己在某電商平臺直播間購買了深圳一家貿易公司銷售的蝦,收到后發(fā)現(xiàn)部分蝦已經變質,“蝦頭都是黑的”,她在直播間向商家詢問原因時,竟被污蔑為“專業(yè)差評”。
無獨有偶,今年,某明星主播一場直播下來銷售額超1億元,但其中多個產品此前涉虛假宣傳曾被處罰過。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也顯示,消費者對于虛假宣傳和商品來源渠道不正等亂象頗為擔心?!凹儇浱唷薄棒~龍混雜”“貨不對板”,是消費者反饋較多的內容。而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的背后,是部分主播運營公司和主播缺乏足夠的產品鑒別能力,有的甚至不問質量、給錢就播。
今年5月,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將“互聯(lián)網營銷師”列為10個擬新增的職業(yè)之一,并專門下設了“直播銷售員”工種。業(yè)內人士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完善法律法規(guī),制定行業(yè)標準,引導直播帶貨從野蠻生長走向規(guī)范,促進行業(yè)長遠健康發(fā)展。
(摘編自《半月談》2020年第12期)材料三:
在傳統(tǒng)商業(yè)體系中,基于用戶心理和消費行為,商業(yè)模式包括:20世紀早期出現(xiàn)的“餌與鉤”模式,即“搭售”模式;50年代麥當勞率先推出的“特許經營”模式;60年代沃爾瑪?shù)摹俺壥袌觥蹦J健@些傳統(tǒng)零售業(yè)的基本商業(yè)模式和關鍵成功因素主要基于LDF:Location(位置)、Detail(細節(jié))、Franchise(連鎖化)。
而在新的商業(yè)形態(tài)里,零售業(yè)的關鍵成功因素變成了SSS:Social(社群化)--企業(yè)與顧客不能只是交易關系,必須是社群化的生活伙伴關系,才能生存;Service(服務化)--傳統(tǒng)零售的服務僅限于賣場內的便利,未來零售的服務必須提供直達家庭的服務;Supply-chain(供應鏈)--在渠道決定購買的階段,供應鏈體現(xiàn)為采購的強權與壓價,未來供應鏈則體現(xiàn)為對優(yōu)質供應資源的爭奪與供應鏈關系的維護。
事實上,自20世紀90年代互聯(lián)網快速發(fā)展之后,全球商業(yè)模式革新的速度始終在加快。搜索引擎、社交媒體、O20、移動支付、數(shù)字貨幣、區(qū)塊鏈等新興思想和商業(yè)模式的誕生,對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商業(yè)模式從最早的線下實體商店,到后來的線上電商,再到移動互聯(lián)網電商,此番疫情進一步催熱直播電商模式。
直播電商是對傳統(tǒng)電商的一場顛覆。這不僅體現(xiàn)在渠道、終端、傳播、支付等方面,更體現(xiàn)在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流量就是網民的自然訪問量,是所有互聯(lián)網經濟的基礎。傳統(tǒng)電商需要靠其他網站引流,但是直播電商把直播過程做成內容,本身自帶流量。究其原因,是商業(yè)生態(tài)背后的社會形態(tài)發(fā)生了巨變。社會化媒體、即時通訊媒體的出現(xiàn),使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xiàn)了信息的無障礙、自由、高保真、即時化的傳遞及互動。這讓每個人都可以不受地域、生活圈的限制,與互聯(lián)網上的任何個人實現(xiàn)交流。自此,商品售賣不用跨越萬水千山,也無須在強勢媒體上大搞宣傳,只要掌握新媒體的社交化屬性,便可相對容易地與目標顧客建立關系。
(摘編自呂本富王靜云《直播帶貨風靡,商業(yè)模式升級》)(1)材料三中“顛覆”一詞的含義是: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領導干部直播帶貨既是疫情催生的偶然結果,也體現(xiàn)了新技術浪潮對基層治理產生的根本性影響。
B.直播帶貨走樣、翻車,一是因為地方官員搞形式主義,二是因為部分主播方缺少鑒別力,一味追求利益。
C.嵌入了移動互聯(lián)網和新技術手段的官員直播帶貨,優(yōu)化提升行政生態(tài)和效能,增加了政府與民眾的互動,是政府服務的變革。
D.商業(yè)生態(tài)背后社會形態(tài)的巨變,使得新媒體的社交化屬性具有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相對容易地與目標顧客建立關系。
(3)下列各項中,沒有涉及新商業(yè)形態(tài)下零售業(yè)關鍵成功因素的一項是
A.歐尚超市提供的淘鮮達服務,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在1小時內即可收到指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B.區(qū)長走進淘寶直播間,為當?shù)厣唐贰按騝all”,對接起農戶與市場,“帶貨”取得豐碩成果。
C.在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期間,永輝超市利用智能購物自助結算功能,減少消費者在門店的停留時間。
D.小米以用戶參與為核心,建造了粉絲用戶的自生產、自傳播和自消費的循環(huán)式社群商業(yè)模式。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三最后一段的行文脈絡。
(5)請結合材料內容,談談如何營造“直播帶貨”的健康生態(tài)。組卷:5引用:3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北風吹雁
劉美蘭 下午5時10分,朱曉玉準時地出現(xiàn)在W城火車站第三站臺的月臺上。
朱曉玉抬起頭來望望天,天空黑沉沉的,北風呼嘯著一陣陣從站臺掠過,無形雁陣撞擊著她的黑色羽絨服,她不由得將頭埋進灰黃黑小格圍巾里,提著小馬扎推著旅行箱往標有6號的候車點走去。此刻,6號候車點的人已排起了長隊。
一會兒,K568次列車就要進站了,每到周末返回J城的人多,朱曉玉只買到站票,所以她提著小馬扎呢,一個半小時后就到J城了。這樣的雙城生活讓朱曉玉漸漸變得能干起來。
因為丈夫陸迅下派在J城當公安局局長,J城現(xiàn)在已成為她全部生活的中心內容。
周末去J城,她不去都不行,有父母催著呢。做陸迅愛吃的可口飯菜,收拾陸迅的臟衣服和家務,她忙得不亦樂乎。到了周一,又得起大早趕回W城上班。W城還有她已年邁的父母,小病小災的不斷。女兒倒是沒讓她操什么心,靜悄悄地自己考上了研究生。一年年地過去了,她憔悴下來,她累了。那天,她幾次想對陸迅說:“咱不當局長了,回W城吧?!彼€沒開口,陸迅卻拍著她手說:“媳婦兒,你知道嗎?我現(xiàn)在感覺最幸福的事,就是周末晚上推開家門時,你正系著圍裙在廚房里做飯。”
J城有著600萬人口,當一名公安局局長該是何等風光??墒牵谙眿D兒面前卻只有這點小小的要求。朱曉玉眼圈一紅,扭過頭去,低下了頭,兩顆淚珠一前一后地砸在一株四葉草上,四葉草顫抖了一下又挺直了身子。公安工作危險性強,朱曉玉從來不問陸迅工作,陸迅怕她擔驚受怕也不會去說工作,兩個人平靜而默契地過著驚心動魄的生活。
K568次列車到了,她麻利地提起旅行箱。今天運氣不錯,靠近車門過道處正好可以放下一個馬扎?;疖囬_動了,“況且且且”地撲向迷離的暗夜里,關于陸迅的回憶又潮水般地浮現(xiàn)在她的眼前,她的嘴角浮現(xiàn)出幾絲笑意。
因為五道拐巷或者說是愛情,他們走到了一起。那時候陸迅是片兒警,朱曉玉還在音樂學院讀書。一天,朱曉玉下課早,背著書包回家。可剛拐進五道拐巷,幾個小混混就圍上來了,這個伸手抓她的長辮子,那個扯她的書包帶,朱曉玉嚇壞了。喊吧,可這地處偏僻,周圍一個人都沒有,幸虧碰上了陸迅。那天,陸迅為王家奶奶送戶口簿,看到了,還沒放好自行車就沖上前去,三個招式就把他們制伏了。后來的后來,漂亮的朱曉玉嫁給了陸迅。
“旅客同志們,請注意,J城火車站就要到了……”
沉浸在回憶中的朱曉玉抬起頭,目光停留在旅行箱上。箱子里有父母給女婿帶的中藥、好煙以及W城特色菜。陸迅為了案子長期加班加點,開始出現(xiàn)失眠狀況后嗜好抽煙了。一個女婿半個兒,陸迅在他們眼里早就是親兒子了。有一次,母親說:“曉玉啊,我發(fā)現(xiàn)你怎么越來越像陸迅呢?”像嗎?怎么可能像陸迅?她望著鏡子仔細端詳,呵,眼神,對,是眼神。她的眼神越來越堅定了,越來越勇敢了。記得有一回,有個黑社會成員給陸迅寄了顆子彈,是她打開的快遞,她打開后笑著對陸迅說:“有人用花生米恐嚇你呢!”母親說:“嫁誰隨誰,人總是在成長的。曉玉早已不是過去那個柔弱無骨的曉玉了。”
車慢慢停住了,車上的旅客秩序井然地往外走著。朱曉玉圍上圍巾,用一條尼龍繩將馬扎捆在旅行箱的把手上。她知道,陸迅不會來接她,但沒關系,她習慣了一個人行走在寒冷的J城街道上。北風吹雁雪紛紛,她大步地行走著,渴望著寒風送來一個充滿美好意境的玲瓏剔透的冰雪世界。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BA-->
A.小說開篇寫朱曉玉“準時”地出現(xiàn)在W城火車站第三站臺的月臺上,“準時”在這里主要是表明朱曉玉在丈夫影響下做事嚴謹、守時的特點。
B.小說擅長細節(jié)描寫,如對小馬扎、人物衣著、旅行箱里的中藥和好煙等的描寫,表現(xiàn)了朱曉玉對丈夫的愛,也從側面塑造了陸迅的形象,可謂一舉兩得。
C.小說中有朱曉玉流淚的情節(jié),寫她一年年地奔忙,感覺很累,所以在丈夫面前,也不免流露出小女人情態(tài),流下了委屈的淚,人物形象很真實。
D.這篇小說語言既簡潔樸實,也不缺乏詩意,色調豐富、意蘊雋永,有著英雄救美的美麗故事,也有著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平靜而默契的生活。
(2)小說敘述朱曉玉去J城探望丈夫的行程,其間穿插了不少回憶的內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3)小說以女主人公在“北風吹雁雪紛紛”中大步行走的情景結尾,可謂獨具匠心,請簡要賞析。組卷:0引用:5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論自信之根。傳統(tǒng)文人常用“腹有詩書氣自華”顯示自信。從文化自信與理論自信的關系看,①組卷:14引用:2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半個多世紀以前,我們以“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等都帶有“階級”的詞語評價人的身份;十幾年前,我們又以“白領”“藍領”“金領”等帶有“領”的詞語區(qū)分人的身份;今年,央視新聞的一篇《早安啊,打工人》公眾號文章讓越來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標身份……
而“打工人”這一稱呼也引發(fā)了人們的熱議。有贊同“打工人”這種提法的,認為“打工人”是對所有從事體力和技術勞動者的統(tǒng)稱,是當代社會正能量的重要載體;也有人表示反對,認為這一稱呼本身帶調侃甚至嘲諷的嫌疑……
要求:請你圍繞上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對“打工人”的思考和感悟。要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0引用:5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