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11 13:30:3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這棵栽植于道光年間的古樹是一棵‘救命樹’,保護在樹上避難的村民免受洪水侵襲,如今我們將其列為‘鄉(xiāng)愁保護點’,有工作人員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痹谛郯残聟^(qū)大王鎮(zhèn)大陽村,安新縣鄉(xiāng)愁保護工作隊成員周建斌指著一棵古槐樹說道。雄安新區(qū)已經進入大規(guī)模開工建設階段,在如火如荼建設場面背后,一些承載村民過往記憶的古宅、老樹依然挺立,成為雄安新區(qū)的“鄉(xiāng)愁文化遺產”。
          為保護雄安新區(qū)的“鄉(xiāng)愁文化遺產”,雄安新區(qū)在全國沒有可資借鑒的情況下,率先成立雄安新區(qū)“記得住鄉(xiāng)愁”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首創(chuàng)雄安新區(qū)“鄉(xiāng)愁文化遺產”保護理念。據辛公舜介紹,在雄安新區(qū)的大規(guī)模開工建設中也出現了工程建設和“鄉(xiāng)愁保護點”位置沖突的現象,雄安新區(qū)鄉(xiāng)愁工作專班采取了“一案一致策”的活態(tài)保護措施,根據“鄉(xiāng)愁文化遺產”價值和規(guī)劃建設需要,針對每一處“鄉(xiāng)愁文化遺產”的特點制定了“特殊”政策,有效保護“鄉(xiāng)愁文化遺產”的同時也配合了施工單位的工程進度。雄安新區(qū)未來將利用保存下來的古宅以及古宅構件建設歷史街區(qū),利用老物件建設展示新區(qū)農耕、漁獵以及民間藝術的博物館,利用古樹打造鄉(xiāng)愁林,讓未來的新區(qū)居民記得住“鄉(xiāng)愁”。
          除此之外,雄安新區(qū)將啟動“數字鄉(xiāng)愁”影像留存和“數字鄉(xiāng)愁云”工作,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展示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三維實時渲染技術等,構建與現實世界孿生的數字虛擬空間。通過對雄安新區(qū)內的數字鄉(xiāng)愁點進行VR及視頻解說制作,建立“數字鄉(xiāng)愁”文化平臺,最大限度保留和記錄古村落鄉(xiāng)愁。未來,雄安新區(qū)將進一步打造相應的雄安歷史文化傳承基地和展示區(qū)域,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雄安城市風貌之中。
    (摘編自魯達崔濤《“鄉(xiāng)愁文化遺產”保護理念融入雄安規(guī)劃建設》)      材料二:
          兒謠里“搖搖搖,搖到外婆家”,在我們自己的經驗中,“外婆家”充滿著地域的意義。血緣和地緣的合一是社區(qū)的原始狀態(tài)。
          鄉(xiāng)土社會中無法避免的是“細胞分裂”的過程,一個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緣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們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為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積,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斷的擴大。擴大到一個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離太遠,阻礙著效率時,這社群不能不在區(qū)位上分裂?!@還是以土地可以無限擴張時說的。事實上,每個家族可以向外開墾的機會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內的精耕,精耕受著土地報酬遞減律的限制,逼著這社群分裂,分出來的部分另外到別的地方去找耕地。
          以我們自己來說罷,血緣性的地緣更是顯著。我十歲就離開了家鄉(xiāng)吳江,在蘇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種文件的籍貫項下填著“江蘇吳江”。抗戰(zhàn)時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貫毫無改變,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繼承著我的籍貫。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蘇吳江”了。我們的籍貫是取自我們的父親的,并不是根據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繼承的,那是“血緣”,所以我們可以說籍貫只是“血緣的空間投影”。
          很多離開老家漂流到別地方去的人并不能像種子落入土中一般長成新村落。他們只能在其他已經形成的社區(qū)中設法插過去。如果這些沒有血緣關系的人能結成一個地方社群,他們之間的聯系可以是純粹的地緣,而不是血緣了。這樣血緣和地緣才能分離。但是事實上在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卻相當困難。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稱為“客邊”“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戶口冊上也有注明“寄籍”的。在現代都市里都規(guī)定著可以取得該地公民權的手續(xù),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時期。但是在鄉(xiāng)村里居住時期并不是個重要條件,因為我知道許多村子里已有幾代歷史的人還是被稱為新客或客邊的。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些古宅、老樹在雄安新區(qū)大規(guī)模開發(fā)中依然挺立,在于它們承載著村民們的記憶,也得益于新區(qū)“記得住鄉(xiāng)愁”專項行動。
    B.在全國沒有可資借鑒的情況下,雄安新區(qū)對“鄉(xiāng)愁文化遺產”的成功保護,無疑為其它地區(qū)開展此類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C.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口繁殖是無法避免的,因人口繁殖,土地有限,血緣社群便主動自覺分裂,部分人外出尋找耕地,于是產生鄉(xiāng)愁。
    D.籍貫具有不變性,是人們從父輩那里繼承而來的,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緣性,但歸根結底,還是屬于血緣的范疇。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城市擴張對鄉(xiāng)村的沖擊時有發(fā)生,但通過靈活處理,因地制宜,可以妥善解決這類矛盾,既不影響發(fā)展,又能留住鄉(xiāng)愁。
    B.雄安新區(qū)未來不僅會通過建設歷史街區(qū)、博物館等來保護物質類鄉(xiāng)愁遺產,還會構建數字虛擬空間來保護非物質類鄉(xiāng)愁遺產。
    C.與自己家相比,“外婆家”通常是充滿地域意義的所在。從實質上來說,“外婆家”通常不屬于血緣在空間上的投影。
    D.很多“新客”“客邊”在村里就算繁衍了幾代,依然無法獲得本村的身份認同,因為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的血緣和地緣是很難分離的。
    (3)下列各項中,最適合印證材料二的一項是
     

    A.2000年,時任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回福建省永定縣祭祖,完成了父親吳鴻麟回鄉(xiāng)祭祖的愿望,臨別時,吳伯雄在吳氏宗祠里題詞“敬宗昭德”。
    B.興起于江浙一帶的兩頭婚,既不屬于男娶女嫁,也不屬于女招男入贅。在兩頭婚家庭里,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C.金庸先生的多部武俠小說都對湖北襄陽有生動的描述。金庸去世的當晚10點左右,襄陽的金庸迷們用蠟燭擺出“走好”兩個大字,以追思紀念金庸。
    D.如今,農村的青壯年大多在外務工,留下“386061部隊”:38,即婦女節(jié),指留守婦女;60,即60歲,指留守老人;61,即兒童節(jié),指留守兒童。
    (4)材料一中,雄安新區(qū)對“鄉(xiāng)愁文化遺產”做了哪些保護?請簡要說明。
    (5)有人認為,圍繞“鄉(xiāng)愁”,材料一在回答“是什么”和“怎樣做”,材料二在回答“為什么”。請具體說明。

    組卷:7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更夫阿韓
    沈從文
          我們縣城里,一般做買賣的,幫閑的,夠得上在他姓下加上一個“伯”字的,這證明他是有了什么德行,一般人對他已起了尊敬心。就如道門口那賣紅薯的韓伯,做轎行生意的宋伯便是。
          這伯字固然與頭發(fā)的顏色與胡子的長短很有關系,但若你是平素為人不端,或有點痞,或脾氣古板,像賣水的老楊,做包工的老趙,不怕你頭發(fā)已全白,胡子起了紐紐,他們那些娘女家小孩子,還不是只趕著你背后“爛腳老楊”“趙麻子師傅”那么不客氣地叫喊!你既然沒有法子強人來叫一聲某伯,自然也只好盡他那些人帶著不尊敬的鼻音叫那不好聽的綽號了。
          在南門土地堂那不需出佃錢的房子住身的阿韓,打更是他的職業(yè)。五十來歲的人了,頭發(fā)不白,下巴也是光禿禿的。但也奇怪,凡是他梆子夜里所響到的幾條街,白天他走到那些地方時,卻只聽見“韓伯,韓伯”那么極親熱的喊叫。他的受人尊視的德行,要說是在打更的職務方面,這話很覺靠不住,他老愛走到城門洞下那賣包谷酒的小攤前去喝一杯。喝了歸來,便顛三倒四地睡倒在那土地座下。哪時醒來,哪時就將做枕頭的那個梆取出來,比敲木魚念經那大和尚還不經心,到街上去亂敲一趟。有時二更左右,他便糊里糊涂“乓,乓,乓乓”連打四下;有時剛敲著三下走到道臺衙門前時,學吹喇叭的那些號兵便已在轅門前“噠——噠——”鼓脹著嘴唇練音了。
          這種不知早晚的人,若是別個,誰家還再要他來打更?但大家卻知道韓伯的脾氣,從沒人教訓他。最多有個把刻薄點兒的人,笑笑地說一句“老忘暈了的韓伯”罷了。那時,他必昂起頭來,看看屋檐角上的陰白色天空,“哦!亮了!倒看不出……”接著只好垂頭喪氣地扛著他那傳家寶慢慢地踱轉去睡覺。走過楊喜喜攤子前,若是楊喜喜兩口子已開了門,在那里揉面炸油條了,見了他,喜喜屋里人很隨意地叫一聲“韓伯,喝碗熱巴巴的豬血去!”他便不客氣地在那臟方桌邊一屁股坐了下去。
          他沒有像守城的單二哥那樣,每月月終可到衙門去領什么餉銀。他吃喝的來源,就是靠到他打更走過的各戶人家——也可說聽過他胡亂打更的人家去討捐。南街這一段雖說沒有很多戶口,但討捐來的卻已夠他每夜喝四兩包谷燒的白酒了。他今天這家取點明天那家取點來度日,估計到月底便打了一個圈子。當他來時,你送他兩個銅元,他接過手來,口上是“道謝,道謝”,一拐一瘸地走出大門。遇到我們對門張公館家,一進屋就是幾升白米,他口上也還只會說“道謝,道謝”。要錢不論多少,而表示感謝則一例用“道謝”兩字。
          我們這一段街上大概是過于接近衙門的緣故吧,別的地方大嚷捉賊的當兒,我們這一節(jié)卻聽不到誰家被盜過一次。有時,我們家晚上忘了關門,他便乓乓地一直敲到我們院子中來,把我們全家從夢中驚醒。“呵呵!太太,少爺,張嫂,你們今夜又忘記閂門了!”這個“又”字,可想而知我們大院子不知他敲著梆進來過幾多次了!他的這種喊聲起時,把我們一家人都弄得在被單中發(fā)笑。這時媽必叫幫我們的張嫂趕緊起來閂大門,或者要我起來做這事。
    “韓伯,來做什么?前幾天不是才到這要錢!”頑皮的六弟,老愛同他開玩笑,見他一進門,就攔著他。“不是,不是,不是來討更錢。太太,今天不知道是哪里跑來一個瘦骨伶精的叫化子,倒在聶同仁鋪子前那屠桌下壞掉了??蓱z見,肚皮凹下去好深,不知有幾天不曾得飯吃了!一腦殼癩子,身上一根紗沒有,翻天睡到那里。這少不然也是我們街坊上的事,不得不理,我才來化點錢,好買副匣子殮他抬上山去??蓱z,這也是人家兒女!”他每遇到所打更的這一段街上發(fā)生了這么一類事情時,便立即把這責任放到自己肩上來,認真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灑著走到幾家大戶人家來化棺木錢;而結實老靠,又從不想在這事上叨一點光,真虧他!
          過年來了。這時的韓伯,他不像別人那么愁眉苦眼擺布不開的樣子;也不必為怕討債人上門,終日躲來躲去。他的愉快程度,簡直同一個享福的小孩子一樣。走到這家去,幾個耙耙;走到那家去,一尾紅魚;而錢呀,米呀,肥的臘肉呀,竟無所不有。他的所費就是進人家大門時提高嗓子喊一聲“賀喜”!
          土地堂前照例有陳鄉(xiāng)約來貼一副大紅對聯。那對聯左邊是“燒酒水酒我不論”,右邊便對“公雞母雞只要肥”。這對子雖然舊,但還俏皮,加之陳鄉(xiāng)約那一筆好顏字,紙又極大,因此過路的無有不注意一下。阿韓雖認不到什么字,但聽到別人念那對子多了,也能“燒酒水酒,汾酒蘇酒”地讀著。他眉開眼笑地念,似總覺得這對子有一半是為他而發(fā)的。
          這幾天的韓伯連他自己都不曉得是一個什么人了。每日里提著一個罐子,放些魚肉,一拐一瘸地顛到城頭上去找單二哥對喝。喝得個暈暈沉沉,又踉蹌顛簸著歸來。遇到過于高興,不忍遏止自己興頭時,也會用指頭輕輕地敲著又可當枕頭又是家業(yè)的竹梆,唱兩句“沙陀國老英雄”。這半月來韓伯也不要什么人準可,便正式停了十多天工。
    (選自《沈從文作品集?第八卷》,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賣紅薯的韓伯和做轎行生意的宋伯,之所以被人稱呼時在姓下加上一個“伯”字,是因為他們有德行,人們比較尊重他們。
    B.賣水的老楊和做包工的老趙,盡管年長,卻被孩子們追者在背后不客氣地叫喊“爛腳老楊”“趙麻子師傅”,是因為他們平素為人不端,或有點痞,或脾氣古板。
    C.韓伯經常喝醉酒,在打更的職務方面很靠不住,但是大家都知道韓伯人雖善良脾氣卻不好,所以沒有人敢教訓他。
    D.韓伯靠到他打更走過的各戶人家討捐維持生計,雖然南街這段戶口并不多,但是韓伯的生活卻沒有很拮據,說明南街的住戶大都是善良之人。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采用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作者先寫阿韓不能做好本職工作,從反面襯托,使敘事具有波瀾,與后文揚的部分形成鮮明對比。
    B.小說從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方面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立體而鮮活的社會底層小人物更夫阿韓的形象。
    C.小說中的語言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蘊含有大量的民俗文化。作者巧妙地將俗語、對聯、戲曲等巧妙地運用到小說中。
    D.小說以“這半月來韓伯也不要什么人準可,便正式停了十多天工”結尾,構思巧妙自然,意蘊深遠,令讀者回味無窮。
    (3)小說中的更夫阿韓具有哪些優(yōu)良的品質,請簡要分析。
    (4)沈從文在談到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作理念時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闭埬憬Y合本文談談你是如何理解“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這句話的。

    組卷:9難度:0.5

四、寫作。微型小說結尾猜讀(5分)

  • 7.讀下面刪去了結尾的微型小說,從小說的內容、情節(jié)出發(fā),展開想象,猜測并續(xù)寫結尾,100字左右。要求: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一個大冰坨??耧L呼嘯,大雪紛飛,似乎要吞掉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早把他的馬讓給了重傷員。他率領戰(zhàn)士們向前挺進,在冰雪中為后續(xù)部隊開辟一條通路。等待他們的是惡劣的環(huán)境和殘酷的戰(zhàn)斗,可能吃不上飯,可能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遭到敵人的突然襲擊。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將軍思索著。
          隊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將軍的警衛(wèi)員回來告訴他:“前面有一個人被凍死了!”
          將軍愣了愣,什么話也沒說,朝那邊走去。
          一個凍僵的老戰(zhàn)士,倚靠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好似一尊塑像。他渾身都落滿了雪,可以看出鎮(zhèn)定、自然的神情,卻一時無法辨認面目,半截帶紙卷的旱煙還夾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煙火已被風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來,好像要向戰(zhàn)友借火。單薄破舊的衣服緊緊地貼在他的身上。
          將軍的臉上頓時陰云密布,嘴角邊的肌肉明顯地抽動了一下,轉過頭向身邊的人吼道:“叫軍需處長來,為什么不給他發(fā)棉衣?”一陣風雪吞沒了他的話。他紅著眼睛,像一頭發(fā)怒的獅子,樣子十分可怕。
          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
    “聽見沒有?警衛(wèi)員!快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將軍兩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動著,不知是由于冷,還是由于憤怒。
    結尾續(xù)寫:
     
    。

    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五、作文。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風鈴搖晃清脆響/江邊的小村莊午睡般安詳/思念的光透進窗/銀白色的溫暖灑在兒時的床/青石板的老街上/你我走過的地方/那段斑駁的磚墻如今到底啥模樣/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xiāng)(歌曲《牡丹江》節(jié)選)
          材料二:鄉(xiāng)愁可以解釋為深切思念家鄉(xiāng)的憂傷的心情,是一種對家鄉(xiāng)眷戀的情感狀態(tài)。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xiāng)的學子、游子、漂泊者、移民等,誰都會思念自己的故土家鄉(xiāng)。習總書記說: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經歷、體會或感悟呢?請以“我的鄉(xiāng)愁”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5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