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安徽省滁州市定遠中學高二(下)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25分)

  • 1.西周時期,“和”與“序”是兩種重要的價值追求,《禮記》中說:“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由此可見,西周時期對“和”“序”的追求(  )
    組卷:8引用:12難度:0.6
  • 2.從2004年美國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馬里蘭大學成立,美國孔子學院數量目前已增加到六十多所,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引起重視。這表明( ?。?/div>
    組卷:12引用:6難度:0.9
  • 3.美洲位于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遠離歐亞大陸。印第安文明的發(fā)展長期處于獨立形成、獨立發(fā)展階段,與外界尤其是與文明發(fā)展較早的歐亞大陸缺乏交流。美洲三大文明之間也幾乎沒有交流。這種狀況導致的后果是( ?。?/div>
    組卷:11引用:21難度:0.6
  • 4.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峽谷盆地和高原地區(qū),內部交流較少,發(fā)展相對緩慢,在近代以前沒有達到成熟的程度。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div>
    組卷:14難度:0.7
  • 5.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在算術、天文學和歷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他們的知識傳播范圍只面向貴族階層和祭司階層。當歐洲征服者消滅了貴族階層和祭司階層后,當地人很快失去了自己的知識與文化。這說明(  )
    組卷:0難度:0.6
  • 6.在建筑和繪畫里,埃及人不考慮有抽象而嚴格規(guī)則的透視法,而古希臘人重視的是一種主觀的透視法,希臘畫家發(fā)明前縮法,不理會審美的客觀標準:盾牌本來有其完美的圓形,而觀看者看東西是平透視,這圓形就可以隨觀看者的視點調整。這說明( ?。?/div>
    組卷:8引用:4難度:0.6
  • 菁優(yōu)網7.如圖左側為公元前7到前6世紀的希臘雕刻,右側為古代埃及公元前三千紀后期的雕刻,兩者在表情和站立姿勢等多方面存在明顯的相似之處,這可以說明( ?。?/div>
    組卷:6引用:32難度:0.6
  • 8.在建筑和繪畫里,埃及人不考慮有抽象而嚴格規(guī)則的透視法,而古希臘人重視的是一種主觀的透視法,希臘畫家發(fā)明前縮法,不理會審美的客觀標準:盾牌本來有其完美的圓形,而觀看者看東西是平透視,這圓形就可以隨觀看者的視點調整。這說明( ?。?/div>
    組卷:4難度:0.5
  • 菁優(yōu)網9.如圖是一幅從意大利古城龐貝出土的馬賽克鑲嵌畫,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1世紀早期,描繪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與學生討論哲學的情境。它反映了( ?。?/div>
    組卷:7引用:9難度:0.7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0分)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春秋時期,即已出現“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的現象黃帝也被建構為“華夏”祖先。司馬遷在《史記》中將“華夏”建構譜系化,影響了魏晉時期“五胡”基于“入主中國”的政治目的而對黃帝的攀附。這樣就使得“夷狄入中國而主天下”之后,不自覺地繼承此前的“華夏”共同體意識?!宕?,主導中國疆域形成的力量由“夏”轉“夷”?!耙摹苯邮堋叭A夏——漢”的“天下”觀和政治經驗,模仿“中國”的國家政治體制,加以補充、豐富、擴大,“中國”開始由狹義的、單一文化定義上的“中國”,轉向國土意義上的、文化多元的“中國”?!叭A夏”的擴大,為現代中國疆域奠定了前現代基礎。
    ——摘編自吳啟訥《族群政治型態(tài)的流變與中國歷史的近代轉型》材料二:1492年之前,北美大陸生活著多樣化的土著美洲人族群,使用250多種語言。16世紀初至17世紀末,西歐移民和非洲奴隸大量涌入。到1776年北美宣布獨立時,形成了以歐裔白人“盎格魯——薩克遜”文化為主流的“多族化”。一戰(zhàn)時,大量南歐、北歐移民,甚至東歐的波蘭人、俄羅斯人等為逃避戰(zhàn)亂,不斷涌入美國,打破了以西歐為主的移民格局。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民權運動和族裔政治行動喚起了美國族群爭取“少數權利”的覺醒,到70年代,拉美裔和亞裔移民的涌入改變著以白人為主的移民結構。2010年,“多族化”結構轉向拉美裔、非裔、亞裔的混合化模式,族群社區(qū)構成了獨具生命力的文化群。值得關注的是,這種以族群和文化差異為基礎的“多族化”發(fā)展,促就了多元文化主義觀念的廣泛傳播,為美國族群政治的發(fā)展提供了土壤。如今,美國“多族化”問題凸顯,消解著美利堅民族的公共文化和共同價值,使美國日益陷于族群沖突和社會失序的境地。
    ——摘編自張飛《論美國“多族化”與族群政治的互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族群交流的特點,并簡析其對中華文明發(fā)展的影響。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中國古代相比,美國族群關系走向有何不同之處,試分析其原因。
    組卷:6難度:0.5
  • 28.20世紀后半期的民族獨立運動
    材料一:美蘇戰(zhàn)后支配世界,無論蘇聯還是美國,都不愿舊的殖民體系繼續(xù)存在。為了爭霸世界,蘇聯時常以支持民族解放運動來擴大自己的影響,抗衡美國和西方。美國也想爭取新獨立國家站在美國和西方陣營一邊。
    二戰(zhàn)中,原先占有廣大殖民地的英、法、日等國遭到打擊。盡管丘吉爾揚言“不愿成為為英帝國敲喪鐘的首相”,但大英帝國還是崩潰了。宗主國的統治者看到,繼續(xù)維持殖民統治既不可能,也成本太高,不如采用合作的方式更為有利。因此,一些殖民地通過和平交權的方式獲得獨立。這種方式被稱為“非殖民化”。“非殖民化”是民族解放運動的力量壯大但尚未足夠強大,殖民主義力量削弱但又非完全衰弱這一特定條件下的產物。當然,有相當多的國家與地區(qū)的獨立是經過武裝斗爭獲得的,因為這些國家與地區(qū)的殖民統治者不愿意放棄殖民統治。
    --摘編自王紅生《二十世紀世界史》材料二:
    菁優(yōu)網
    --劉文濤陳海宏主編《高校世界歷史配套教材現代史卷》(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評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
    (2)讀材料二地圖,簡要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新興民族國家的獨立進程。
    (3)結合所學,簡要說明新中國的建立和20世紀50年代中國對亞非民族解放運動作的貢獻。
    組卷:15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4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