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管子曰:“倉廩實知禮節(jié)?!泵癫蛔愣芍握撸怨偶敖?,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鄙袝r,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纖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得不蹶!
      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擬者并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富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竊為陛下惜之。
(節(jié)選自《漢書?食貨志》)(乙)      常山之東,河汝之間,蚤生而晚殺,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種而五獲。中年畝二石,一夫粟二百石。今也倉廩虛而民無積,農夫以鬻子者,上無術以均之也。故先王使農、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終歲之利無道相過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則田墾,奸巧不生。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奸巧不生則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粟者,民之所歸也;粟者,財之所歸也;粟者,地之所歸也。粟多則天下之物盡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叁徙成國,舜非嚴刑罰重禁令,而民歸之矣。去者必害,從者必利也。先王者善為民除害興利,故天下之民歸之。所謂興利者,利農事也;所謂除害者,禁害農事也。農事勝則入粟多,入粟多則國富,國富則安鄉(xiāng)重家,安鄉(xiāng)重家則雖變俗易習、驅眾移民,至于殺之,而民不惡也。此務粟之功也。
(節(jié)選自《管子?治國》)(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纖至悉 達到
B.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通“?!?,疲乏
C.歲不入 (年成)不好
D.敵附遠,何招而不至 安撫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A

A.倉廩實知禮節(jié) 君子博學日參省乎己
B.莫振救 有也
C.天下財產得不蹶 青泥盤盤
D.一夫粟二百石 父母宗族,皆戮沒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B
B

A.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B.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C.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D.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4)《漢書?食貨志》中的各句全屬于其作者贊同的觀點或做法的一組是
C
C

①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
②用之亡度
③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
④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
⑤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⑥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④
(5)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D
D

A.《漢書?食貨志》中,作者分析了漢代建國以來積貯少的情況和帶來的危險,提出了加強積貯的根本措施。
B.《漢書?食貨志》中,作者從應對自然災害和戰(zhàn)爭兩個方面入手,談國家不積貯的危害,從而有力地支撐了中心論點“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C.《管子?治國》認為“興利”是采取有利于農業(yè)的措施,“除害”則是禁止不利于農業(yè)的措施,能“興利除害”則能得到民心歸附。
D.兩篇文章都是駁論文,都是從反面提出自己的觀點,采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在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基礎上,從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發(fā)展國家的建議。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②竊為陛下惜之。
③至于殺之,而民不惡也。此務粟之功也。
(7)甲、乙兩文關于“粟多”作用的論述有何共同點?

【考點】文本類型;;;;;內容理解;文言斷句;文言翻譯
【答案】A;A;B;C;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48引用:3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
          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后倦焉?譬諸草木,區(qū)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論語?子張》)
          注釋:①言游,即子游。②意思是,君子之道,哪一樣應該先傳,哪一樣應該后傳。
          對于學習“灑掃應對進退”之事,子游與子夏的觀點分別是什么?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你更認同誰的觀點。

    發(fā)布:2024/11/15 22:0:1組卷:26引用:4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題。
    逍遙游(節(jié)選)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久特聞,眾人之,不亦悲乎?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B.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C.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D.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而飛  (憤怒)
    B.怪者也  (記載)
    C.榆枋  (著落)
    D.眾人之   (比)
    (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鯤鵬,極言鯤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幅壯麗雄奇的畫卷。
    B.第三段寫淺水漂浮不起大舟,杯水只能負載芥草卻承載不了水杯,反襯鯤鵬能憑借大風,圖謀飛向遼闊南方的逍遙自在。
    C.作者將蜩、學鳩與大鵬對比,將朝菌、蟪蛄與冥靈、大椿對比,將彭祖與眾人對比,說明它們雖然有形體大小之分、壽命長短之別,但都有所依賴。
    D.節(jié)選文字體現(xiàn)了莊子散文的獨特風格:筆法自由,極富變化,有敘事,有議論,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充滿奇特想像,富有傳奇色彩。
    (4)將下面兩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②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發(fā)布:2024/11/15 22:0:1組卷:0引用:3難度:0.4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一)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二)太宗答魏征      省頻抗表,誠極忠款,言窮切至。披覽忘倦,每達宵分。非公體國情深,啟沃義重,豈能示以良圖,匡不及!朕聞晉武帝自平吳已后,務在驕奢,不復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謂其子劭曰:“吾每見主上不論經(jīng)國遠圖,但說平生常語,此非貽子孫者,爾身猶可以免?!敝钢T孫曰:“此等必遇亂死?!?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及孫綏,果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為明于先見。朕意不然,謂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曾位極臺司,名器崇重,當直辭正諫,論道佐時。今乃退有后言,進無廷諍,以為明智,不亦謬乎!危而不持,焉用彼相?公之所陳,朕聞過矣。當置之幾案,事等弦、韋(注),必望收彼桑榆,期之歲暮,不使“康哉良哉”,獨美于往日,若魚若水,遂爽于當今。遲復嘉謀,犯而無隱。朕將虛襟靜志,敬佇德音。
    【注】韋、弦:韋,柔軟的皮;弦,弓弦。當年西門豹曾身佩軟皮,董安于佩戴強弓。在這里韋、弦代指有益的規(guī)勸。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人君神器之重 當:處于
    B.永保無疆之 休:休息
    C.縱情以傲 物:事物
    D.此非貽子孫者 厥:相當于“其”
    (2)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必固根本 不及
    B.根不固求木之長 不持
    C.居域中 議法度而修于朝廷
    D.斯亦伐根求木茂 慮壅蔽則思虛心納下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B.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C.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D.夫為人/臣當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所以共為治也
    (4)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
    ②及孫綏,果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為明于先見。

    發(fā)布:2024/11/16 11:0:2組卷:3引用:6難度:0.7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