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清律例》規(guī)定,凡國人在蕃托故不歸,復偷漏私回者,一經拿獲,即行正法。
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規(guī)定:“凡有華民情甘出國,或在英國所屬各處,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準與英民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屬,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船只,毫無禁阻”,中法《北京條約》也做出了類似規(guī)定。1866年,清政府與英、法分別簽訂以總理衙門提出的文本為基礎的《續(xù)定招工章程》,其中規(guī)定:“期滿如欲回國,彼處必將合同所注之水腳路費若干,按數備全交付,便船送回中華”。
總理衙門設立之初,法國股負責法、荷等國的交涉事務,主管傳教、華工出國及中越邊界事項。1864年增設美國股,負責美、德等國的交涉事項,兼管華工保護等事項。由洋務大員主持簽訂的護僑條約,除《續(xù)訂招工章程》外,還有中美《蒲安臣條約》(1868年)、《中秘會議專條》(1873年)等等。
據估計,19世紀上半葉出國華工約為32萬人,從1850年到1875年間,出國華工人數猛增到128萬人。
1893年,清廷準駐英大使薛福成《請豁除海禁招徠華民疏》,諭令“嗣后良善商民,無論在洋久暫,婚娶生息,概準由使臣領事館給予護照。任其回國治生置業(yè),并聽隨時經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訛索?!遍L達200多年的海禁條例從此廢除。
--摘編自劉華《評1868年中美<蒲安臣條約>》
--以華工出國及華僑保護問題為視角》
(1)依據材料概括晚清僑務政策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晚清時期促成中國海外移民增長的原因。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8/1 8:0:9組卷:7引用:10難度:0.3
相似題
  • 1.19世紀中后期,上海、天津、漢口等早期對外通商的商埠因跨區(qū)域貿易發(fā)展、匯兌結算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貨幣特色的虛銀兩。從貨幣信用與運行機制看,“虛銀兩并無實物存在,僅是作為寶銀的價值符號和折算標準而存在,代表白銀發(fā)揮貨幣職能,用于記賬單位和清算標準”。這反映出( ?。?/div>
    發(fā)布:2024/9/19 0:0:8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1878年,總理衙門向各駐外公使發(fā)出通告,此前所言“恩施”之類,現(xiàn)在改稱為“優(yōu)待之益”;關于實施“一體均沾”的緣由,以往出于“一視同仁”的“懷柔”普適原則,現(xiàn)在則歸之為“中國難于區(qū)別某人系某國之人”的客觀原因。這體現(xiàn)出( ?。?/div>
    發(fā)布:2024/9/19 0:0:8組卷:1引用:1難度:0.5
  •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馬關條約》及隨后簽訂的《中日通商行船條約》使日本完全取得了與英、法、美等列強相同的貿易通商權益?!吨腥胀ㄉ绦写瑮l約》第九款規(guī)定:“凡各貨物日本臣民運進中國或由日本運進中國者,又舊本臣民由中國運出口或由中國運往日本者,均照中國與泰西各國現(xiàn)行各稅則及稅則章程辦理。凡貨物于中國與泰西各國現(xiàn)行稅則及稅則章程之內,并無限制禁止進、出口明文,亦準任便照運?!薄恶R關條約》第六款還規(guī)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
    ——摘編自胡公啟《晚清中國關稅制度變遷及影響》材料二:1925年8月,依據華盛頓會議通過的《有關中國關稅稅則之條約》,北京政府向有關各國發(fā)出參加關稅會議的邀請上海國貨維持會致電臨時執(zhí)政段祺瑞稱“夫不平等條約既倡自英,我國亟宜向英嚴重交涉,務達取消之目的,還我國關稅自由之獨立主權,全國國民誓為后盾”?!渡陥蟆钒l(fā)表評論或刊文宣傳關稅自主之必要。財政委員會擬訂《關稅自主辦法大綱》,經北京政府批準作為參加會議的綱領。會議期間,北京民眾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關稅自主運動。11月19日,列強在關于中國關稅自主的條文中,基本上接受了中國的主張。
    ——摘編自楊紅林《朝野糾葛:北京政府時期的輿論與外交》(1)根據材料一,指出晚清中國關稅制度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其危害。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北洋政府時期中國關稅制度的變化,并說明其原因。
    發(fā)布:2024/9/20 2:0:8組卷:1引用:2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