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遠,夢想起航航天追夢人:赤心貫蒼穹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感動中國》二十周年之際,《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特別致敬了中國航天人。
中國航天人表示:我們將在今年進行空間站在軌建造并進入在軌運營階段。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不會滿足于近地軌道,我們的夢想是把中國人送到月球,送到火星,讓中國人成為人類太空探索的引領者!”小鷺同學收集了一些航天員成長的勵志故事,并做成資料卡片,下面為其中之一。
資料卡片家境貧困曾令他想在讀完初中后輟學分擔家里的重擔。但母親堅決不同意他輟學并生氣地說出:“不上學不行,必須得上學,你不上學有啥出息,我當了一輩子‘睜眼瞎’,能讓你們當睜眼瞎嗎?”在母親的“逼迫”下,他重新把心思放回到學業(yè)上。最終,過硬的身體素質和優(yōu)異的文化成就,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他考上了沈陽飛行學院。
他時刻牢記母親的辛苦,也正是生活的艱辛,磨礪了他堅強的意志和臨危不懼的從容。進入大學,他一刻也沒有懈怠,用百分百的努力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飛行員,199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光榮誕生,他順利地通過了初試和大大小小的檢查,成為我國首批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
從飛行員到宇航員,要面對的不僅是日復一日高強度的訓練,還有各種未知的危險。每一次危險時刻,他都通過自己充分的準備和沉著冷靜,給身邊的同事以巨大的信心。10年后,北京奧運會結束后的一個月,他飛過9165公里,成為了第一個實現(xiàn)太空漫步的中國宇航員。這一步,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xiàn)太空出艙的國家。這位載入史冊的航天員,叫翟志剛。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請運用學習的意義的相關知識,談談母親說的“不上學不行,必須得上學”的理由。
(2)翟志剛能夠實現(xiàn)“夢想照進現(xiàn)實”的途徑是什么?
并運用“實現(xiàn)少年夢想”的有關知識加以說明。
(3)聯(lián)系材料并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你打算以怎樣的實際行動向翟志剛學習,做合格的中學生?(不少于三個方面)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6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6年5月26日,何江站在哈佛大學畢業(yè)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大學研究生優(yōu)秀畢業(yè)生代表發(fā)言。這相當于哈佛大學給予畢業(yè)生的最高榮譽——從全校數(shù)萬名畢業(yè)生中選出一名本科生和一名研究生,代表畢業(yè)生發(fā)言。
何江從小在湖南農(nóng)村長大,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操著一口“農(nóng)村英語”上了縣城的高中。那是他第一次從農(nóng)村走進城里。在寧鄉(xiāng)縣城,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英語水平與城里孩子的巨大差距?!暗谝粚W期很受打擊,考試沒問題,就是開口說英語很困難。”他說道。
不怕“使苦勁”的何江,買了一本英文版的《亂世佳人》回宿舍“啃”,遇到讀不懂的地方,就在書本旁邊進行大段大段的標注。
“學英語,跟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一樣,沒有捷徑?!焙谓哉J為有些“一根筋”。
從入讀哈佛大學第二年開始,何江給哈佛大學的本科生做輔導員,這讓他的英語表達很快從“中式”轉到了“美式”。到了讀博士期間,何江就可以給哈佛大學本科生上課了。
材料二:1988年,湖南省長沙市寧鄉(xiāng)縣南田坪鄉(xiāng)停鐘村的一戶農(nóng)民家中,何江呱呱墜地。與村里其他農(nóng)戶明顯不同的是,雖然何江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一般,但他的父母卻有個堅定的信念——不能為了打工掙錢而讓兒子成為“留守兒童”。
留給何江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睡前故事。無論白天農(nóng)活兒干得多累、多苦,何江的父親都會在睡前給兩個兒子講故事。
除了給兒子講睡前故事,何江的父親還嚴格要求兩個孩子的學習。放學后,何家的兩個兒子通常是被關在屋里“自習”的,作業(yè)做完了,繼續(xù)自習;而這個時候,大多數(shù)農(nóng)村男孩都在田間地頭玩耍。
在母親那里,兩個兒子總能找到自信。何江現(xiàn)在知道,母親當年的做法,就和如今他所見到的美國人的做法一樣——以鼓勵孩子的方式,給予孩子最大的自信。
何江記得,自己和弟弟都喜歡母親“上課”。母親的循循善誘與何江如今正在接觸的美國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剛來美國時很不習慣,不管提什么建議,導師都說可以試試看?!焙谓f,學校有一種“鼓勵文化”,無論是諾貝爾獎得主,還是那些名字被印在教科書上的人,都會習慣性地給予學生鼓勵。他們會在跟你一起啃漢堡、喝咖啡時,時不時地鼓勵你一番,讓你覺得“前途不錯”。
就連這次申請哈佛大學畢業(yè)典禮演講,何江也是在老師鼓勵下進行的。
哈佛大學畢業(yè)典禮的演講,每年只有極少數(shù)的中國學生敢于申請。何江想要發(fā)言,目的是讓美國的大學生聽聽來自中國的聲音。但他此前并不敢報名,“老師告訴我,你只要覺得可以,就去試試,沒什么好丟臉的”。
(1)結合材料一,說說在學業(yè)方面,何江的成功有哪些值得你學習或借鑒的地方。
(2)結合材料二,說說父母和教師在何江成長過程中分別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發(fā)布:2024/12/11 8:0:1組卷:0引用:2難度:0.2 -
2.某學校與附近的博物館聯(lián)合開展“國家寶藏”系列活動,將課堂延伸至博物館,通過參觀、探索、研究,同學們將自己情有獨鐘的“國寶”用仿制、視頻、圖文小報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400多件(套)手工“文物”驚艷亮相,讓廣大觀眾驚嘆不止。對此,同學們發(fā)表各自看法,其中正確的有( ?。?br />①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博物館也可以是學習的課堂
②生活處處有創(chuàng)新,同學們用不同方式呈現(xiàn)國寶也是創(chuàng)新
③開展“國家寶藏”活動有利于增強同學們的文化自信
④這充分表明同學們關愛他人有愛心,盡己所能樂助人發(fā)布:2024/12/4 15:0:2組卷:4引用:1難度:0.5 -
3.體育課上,老師教大家玩“雙棍擔球”的游戲:兩個同學為組,一人拿一根棍子平行放好,將皮球放在棍子上,從起點運至終點,快者為勝。這一情境教學給我們的啟示是( )
發(fā)布:2024/12/27 16:30:4組卷:3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