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同學對教材中的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如下改進:
①如圖甲,在集氣瓶中掛有足量拆封后的暖寶寶片,往燒杯中加水并調節(jié)至兩側水面相平,關閉活塞,此時集氣瓶內上方空氣體積為V1。
②實驗一段時間等暖寶寶片不再發(fā)熱后,讓整個裝置慢慢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活塞,集氣瓶內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變,如圖乙;
③再往燒杯內加水至兩側水面相平,所加水的體積為V2,如圖丙。
![](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305/445/85787e41.png)
材料一:可燃物在氧氣濃度低于一定值時不能燃燒,如紅磷在氧氣體積為10%以上才能燃燒,但鐵粉在氧氣體積分數(shù)為0.5%時還能繼續(xù)緩慢氧化。
材料二:暖寶寶是由鐵粉、氯化鈉、木炭粉、水組成,拆開包裝接觸氧氣后鐵粉氧化放出熱量均勻穩(wěn)定,其中氯化鈉、木炭粉起到加速鐵粉氧化的作用。
材料三:五氧化二磷為有毒物質,溶于水后形成具有腐蝕性的酸性溶液。
(1)已知集氣瓶和燒杯的底面積相等,則本實驗測出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為 V22V1×100%V22V1×100%(用V1、V2來表示)。
(2)結合上述材料和實驗過程,試著從不同角度指出小金的改進實驗相對于材料實驗的三個優(yōu)點并簡要說明理由。
V
2
2
V
1
×
100
%
V
2
2
V
1
×
100
%
【考點】空氣組成的測定;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答案】
V
2
2
V
1
×
100
%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8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追尋科學家的足跡,一起了解氧氣的發(fā)現(xiàn)史。(汞蒸氣和汞的化合物均有毒性)
(1)1773年,舍勒用加熱分解硝酸鉀、氧化汞、碳酸銀等物質都能制得氧氣。從物質組成角度分析:加熱上述物質均可制得氧氣的原因是
(2)1777年拉瓦錫用如圖裝置,定量研究方法發(fā)現(xiàn)了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該實驗中選擇使用汞的優(yōu)點有
A.實驗過程中沒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熱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氣
D.能將密閉裝置內空氣中的氧氣幾乎耗盡發(fā)布:2024/12/15 21:0:1組卷:99引用:2難度:0.5 -
2.為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按如圖1裝置進行實驗:
(1)實驗中紅磷需過量,原因是
(2)該實驗能得到氮氣的一條物理性質是:
(3)圖2是“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改進裝置。主要操作是:在實際容積為120mL的集氣瓶里,先裝進20mL的水,再按圖連好儀器,按下熱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點燃。
①磷從燃燒到熄滅冷卻的過程中,瓶內水面的變化是先下降后上升;若實驗非常成功,最終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
②集氣瓶里預先裝進的20mL水,在實驗過程中的作用有
a.加快集氣瓶冷卻
b.液封導氣管末端以防氣體逸出
c.緩沖集氣瓶內氣壓的驟然升高,避免膠塞被沖出發(fā)布:2024/12/28 11:30:1組卷:27引用:2難度:0.5 -
3.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實驗室常用如圖所示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18 2:30:2組卷:105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