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理解。
《談骨氣》(節(jié)選)      ①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②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币馑际钦f,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這種行為表現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
      ③南宋末年,首都臨安被元軍攻入,丞相文天祥堅決抵抗,失敗被俘后,元朝勸他投降,他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彼x擇了為民族利益而死,要把這片忠心記錄在歷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個陰濕的地牢里,受盡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勸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堅決拒絕,終于在公元1282年被殺害了。
      ④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喂,來吃?。└F人拒絕了“嗟來”的施舍,不吃這碗飯,后來就餓死了?!安皇赤祦碇场边@個故事很有名,傳說了千百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吃了這碗飯,第二步怎樣呢?顯然,他不會白白施舍,吃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那位窮人是有骨氣的:看你那副臉孔、那個神氣,寧可餓死,也不吃你的飯。
      ⑤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這里還有個例子。民主戰(zhàn)士聞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國民黨槍殺的。在這之前,朋友們得到要暗殺他的消息,勸他暫時隱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敵人要殺他,在被害前幾分鐘還大聲疾呼,痛斥國民黨特務,指出民主革命一定得到勝利。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人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敵人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贊揚他表現了民族的英雄氣概。
      ⑥孟子的這些話直到現在,還有它積極的意義。我們無產階級有自己的英雄氣概,有自己的骨氣,這就是決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得住,嚇不倒,我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奮勇前進!
(1)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句。
拍案而起:
拍著桌子站起來,形容非常激憤
拍著桌子站起來,形容非常激憤
。
不食嗟來之食:
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舍,哪怕餓死也不打破這個原則
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舍,哪怕餓死也不打破這個原則
。
(2)《談骨氣》圍繞“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這句話,作者選取
文天祥拒絕降元
文天祥拒絕降元
、
貧者不食嗟來之食
貧者不食嗟來之食
、
聞一多寧死不屈
聞一多寧死不屈
三個具體事例進行論證。(事例概括不超10個字)
(3)“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這里還有個例子。”一句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是
承上啟下
承上啟下
,本文的結構是
總—分—總
總—分—總
。
(4)第五段引用毛主席《別了,司徒雷登》中的句子有什么好處?
鮮明有力地論述了聞一多先生威武不屈的精神,進而論證了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鮮明有力地論述了聞一多先生威武不屈的精神,進而論證了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5)讀了吳晗的《談骨氣》一文,你有哪些感想?(須引用名言警句)
我的感想是:文中列舉的三個事例中的主人公都是偉大的,我們的祖先、前輩是有骨氣的人,他們不屈向上,哪怕獻出生命也不肯出賣自己的骨氣,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所以我們應該有骨氣,保持應有的氣節(jié),沒有骨氣,怎么對得起中國人這個稱呼!
我的感想是:文中列舉的三個事例中的主人公都是偉大的,我們的祖先、前輩是有骨氣的人,他們不屈向上,哪怕獻出生命也不肯出賣自己的骨氣,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所以我們應該有骨氣,保持應有的氣節(jié),沒有骨氣,怎么對得起中國人這個稱呼!

【考點】議論文
【答案】拍著桌子站起來,形容非常激憤;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舍,哪怕餓死也不打破這個原則;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文天祥拒絕降元;貧者不食嗟來之食;聞一多寧死不屈;承上啟下;總—分—總;鮮明有力地論述了聞一多先生威武不屈的精神,進而論證了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我的感想是:文中列舉的三個事例中的主人公都是偉大的,我們的祖先、前輩是有骨氣的人,他們不屈向上,哪怕獻出生命也不肯出賣自己的骨氣,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所以我們應該有骨氣,保持應有的氣節(jié),沒有骨氣,怎么對得起中國人這個稱呼!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20難度:0.4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①美國哈佛大學前任校長拉里?薩莫斯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有過一段極為精彩的講話:“在哈佛,一個剛進大學的新生可以對校長說‘你錯了’,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勝于權威?!?br />??②思想勝于權威,靠的是科學與真理。16世紀波蘭著名的天文學家哥白尼,以畢生精力寫成了不朽著作《天體運行論》,向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說”發(fā)起了顛覆性的挑戰(zhàn),教會為之震怒,世界為之震動。堅信科學與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會在任何責難面前退縮下來”做了回應。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毫不留情地終結了被中世紀封建神學奉為至寶的“地心說”理論的地位。歌德說:“哥白尼的學說撼動人類意識之深,自古以來無一種創(chuàng)造、無一種發(fā)明可與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學說,將人類的世界觀整個顛倒了過來。
    ??③思想勝于權威,靠的是理想與激情。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馬斯?杰斐遜面對強大的英國殖民勢力,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寫入《獨立宣言》,被美國第二屆大陸會議一致通過,并以此作為美國國家的立國之基、獨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點燃了美國人民的激情之火。誠如馬克思所說:“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份人權宣言?!?br />??④思想勝于權威,靠的是膽略與勇氣。曾經因閉關鎖國而危機重重的日本,至19世紀中葉,決意“維新”求變。1868年,明治政府發(fā)表維新誓文,昭告天下:萬機決于公論,破舊有之陋習,求知識于世界。日本以這種膽略與勇氣,將維新成為全民的統(tǒng)一意志,絕處求生,走出災難,邁上了現代強國之路。
    ??⑤思想勝于權威,究其因果,這思想實質上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學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進步,代表了創(chuàng)新。而權威敗于思想,這權威看似強大,似乎不可一世,實際上代表了傳統(tǒng),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舊。權威在思想面前最終敗下陣來,則是必然的,也是歷史的規(guī)律。
    (1)本文的中心觀點是什么?請以此為題寫在文前的橫線上。
    (2)文第①段引用美國哈佛大學前任校長的話,其作用是
     
    。
    A.使文章指尾呼應,結構嚴謹
    B.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形象
    C.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增強論點的權威性
    (3)為了說用本文的中心觀點,作者從
     
     
     
    這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4)結合你在學習與生活中的經歷,舉出一個支撐文章觀點的事例。
     

    發(fā)布:2025/1/13 10:30:1組卷:14難度:0.4
  • 2.課外閱讀。
    讀書要有選擇      當我們在新華書店或圖書館里,看到那一排又一排圖書的時候,你是否會有一種如入“書城”的感覺呢?是呀,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多少書在等著我們去讀哇!可是,要讀完所有的書是根本做不到的,這就要求我們對讀物進行認真的選擇。
          我們小學生可以選擇哪些讀物呢?
          第一,可以選讀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特別是那些已有定評的古今中外名著。這類書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較高的藝術水準。讀了這些書,我們就能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什么樣的感情才是美好的……在得到精神陶冶的同時,我們還會明白,什么樣的文章才是真正出色的文章。
          第二,可以選讀一些名人傳記。領袖人物、愛國先賢和科學家的傳記,會向我們展現他們成長的足跡、奮斗的歷程和光輝的業(yè)績,展現他們高尚的情操和執(zhí)著的追求。這類書曾經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做出巨大貢獻,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弊x這些人物的傳記,我們也仿佛是在聆聽他們的教誨,接受他們的思想,這對我們的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三,可以選讀一些科普類的書。這類書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既可以學到各方面的科學知識,也可以啟迪智慧,幫助我們插上幻想的翅膀,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此外,還可選擇一些工具書,如字典、詞典、百科全書等。這些都是最好的“無聲老師”,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疑難問題,就可以隨時向它們“請教”。
          選擇什么樣的讀物,往往因人而異。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讀物。當然,一個人的興趣愛好也是可以通過讀書來培養(yǎng)的。一般說來,一個人興趣越廣泛,讀的書越多,他的視野就越開闊,也就越能增強自己的才干。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在飛速發(fā)展,我們應該通過有選擇的讀書來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以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
          選擇讀物,還可以多向老師或父母請教,或征詢讀過這些書的同學的意見。
          選擇合適的讀物是一種本領。掌握了這種本領,就能幫助你用有限的時間去讀更多的好書,去獲取更多的知識。
    (蘇教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1)文章的主要觀點是:
     

    (2)畫“        ”句中,“無聲老師”是指
     
    。
    (3)作者告訴我們小學生可以選擇哪些讀物呢?
     

    (4)小學生該怎樣選擇讀物?
     

    (5)說說你對“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的理解。
     

    發(fā)布:2025/1/13 10:0:1組卷:51引用:1難度:0.4
  • 3.課外閱讀。
    創(chuàng)新的快樂從哪里來
    鄧中翰
          ①我國著名數學家谷超豪院士,曾將自己的三大研究領域——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親昵地稱為“金三角”,并告訴別人:“別看它們表面上枯燥,其實只要深入進去,就會發(fā)現其中奧妙無窮,充滿快樂。而正是這快樂給予了我無窮的動力?!惫认壬臄祵W人生啟示我們,科研工作者要在創(chuàng)新之路上不斷前行,不可缺少那種發(fā)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創(chuàng)新的快樂,否則就缺少了動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創(chuàng)新是艱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為快樂的源泉呢?其實快樂就來源于創(chuàng)新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源頭到過程再到結果。
          ②創(chuàng)新的快樂,基于對科研的熱愛。許多從事基礎創(chuàng)新科研的學者,對自己所研究的學問懷有真誠的喜愛、極大的興趣、澎湃的激情與樂道的情懷,把治學作為人生最高價值來追求??茖W巨匠們都有這樣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對科研的熱愛?!炯住坑辛诉@種熱愛,學者們才會對艱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飴,興味盎然,產生創(chuàng)新的恒久動力,在創(chuàng)新之路上越走越遠。
          ③創(chuàng)新的過程雖然充滿著艱難曲折,但其中卻有著無限的樂趣。從谷超豪到鄧稼先、孫家棟,科學家們或埋頭于復雜的數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跡罕至的荒漠,或堅守在偏僻孤寂的實驗室,雖有艱辛,但樂趣無窮。【乙】為了科技攻關,科學家們戰(zhàn)勝了無數的挑戰(zhàn),攀登了無數的險峰。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享受著因不斷暢想、發(fā)現、創(chuàng)造、超越而帶來的種種樂趣。
          ④創(chuàng)新的快樂,還在于對創(chuàng)新成果的分享。愛迪生用電燈給人類增添光明,袁隆平用雜交水稻為人類解決溫飽,高錕用光纖使人類加強交流……一直以來,全球的科學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讓全人類共享科技進步的成果。【丙】用創(chuàng)新成果為大眾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樂。
          ⑤科技創(chuàng)新事業(yè),因其興趣的基礎、挑戰(zhàn)的過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滿了魅力,帶給了科研工作者無限的快樂,也因為這樣的快樂,創(chuàng)新智慧才會競相迸發(fā),創(chuàng)新成果才會大量涌現,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的步伐才會堅實有力。
    (有刪改)注釋:①鄧稼先,我國核物理學家,被譽為“兩彈元勛”。②孫家棟,我國運載火箭與衛(wèi)星技術專家。③高錕,華裔物理學家,被譽為“光纖之父”。
    (1)文章第①自然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什么?(不超過25個字)
     

    (2)閱讀第②~④自然段,簡要分析為什么說創(chuàng)新的快樂來源于“對科研的熱愛”“創(chuàng)新的過程”和“對創(chuàng)新成果的分享”。
     

    (3)根據文意,將下面三句話分別填入文中【甲】【乙】【丙】處。(只填序號)
    ①孟子認為,獨樂樂,不若與眾樂樂(自己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不如與眾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
    ②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
    ③俄國文學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幸福的斗爭不論它是如何的艱難,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種快樂。”
    【甲】處應填:
     

    【乙】處應填:
     

    【丙】處應填:
     

    發(fā)布:2025/1/13 10:0:1組卷:39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