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文言文閱讀。
辨白檀樹
[五代]王仁裕
       劍門之左峭巖間有大樹,生于石縫之中,大可數(shù)圍,枝干純白,皆傳曰白檀樹。其下常有巨虺,蟠而護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巖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者,皆西向擎拳頂禮,若親面其如來。
      王仁裕癸未歲入蜀,至其巖下,注目觀之,以質向來傳說。
      時值晴朗,溪谷洗,遂勒轡移時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栝樹也。夾路溪谷之間此類甚多安有檀香蛇繞之事?又西瞻志公影,蓋巖間有圓柏一株,即其笠首也;兩面有上下石縫,限之為身形;斜其縫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蘚斑駁,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審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誤傳者何限哉!
(選自《玉堂閑話》)【注釋】①虺(huǐ):一種毒蛇。②移時:一段時間。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邊界。④毳(cuì)文:像鳥獸細毛一樣的花紋。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釋義相同的一組是
A
A

A.大可數(shù) 果得于數(shù)里外
B.又西巖之半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C.路人 以其境清,不可久居
D.溪谷洗 吳廣以為
(2)用“/”給文中畫線部分斷句。(限斷兩處)
夾路溪谷之間此類甚多安有檀香蛇繞之事
(3)閱讀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 真相
志公戴著斗笠的頭
巖石間的一株圓柏
巖石間的一株圓柏
志公身體的形狀 圓柏兩邊上下走向的石縫
志公袈裟的花紋
志公袈裟的花紋
斜向的石縫、斑駁的苔蘚
(4)下列句中的加點詞,不能直接照應文題中“辨”的一項是
D
D

A.注目觀之,以向來傳說
B.遂勒轡移時
C.又西志公影
D.志公不影于此
(5)聯(lián)系《穿井得一人》中的傳聞,賞析下面句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知人之誤傳者何限!
附: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考點】文言斷句
【答案】A;巖石間的一株圓柏;志公袈裟的花紋;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239引用:2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甲】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br />(《為政》)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br />(《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br />(《雍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選自(《<論語>十二章》)【乙】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丙】       范式字巨卿,少游學于太學,與汝南張劭(shào)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尊親?!蹦斯部?sup>④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敢信之誠也?”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蹦冈唬骸叭羧唬敒闋栣劸??!敝疗淙眨耷涔?,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選自(《后漢書?獨行列傳》,有刪改)【注】①太學:我國古代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②汝南:在今河南境內。③告:告假。④克:約定。⑤升堂:登上大廳。
    (1)根據(jù)所學知識,按要求在下面的表格①②③④⑤處填寫相應的內容。
    內容選文 人物朝代 出自選文的成語(填一個) 交友之道共同觀點(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甲文 ①孔子:
     
     
     
    乙文 ③劉義慶:
     
     
    (2)解釋下列加點字在【甲】、【乙】選文中的意思。
    ①博學而
     

    ②思而不學則
     

    ③太丘舍
     

    ④元方入門不
     

    (3)解釋下列加點的字在【丙】選文中的意思。
    ①將尊親
     

    ②元伯具以
     

    (4)丙文中畫線句斷句正確的一項
     

    A.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敢信之/誠也
    B.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敢/信之誠也
    C.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敢信之誠也
    D.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敢信之/誠也
    (5)下面兩個句子任選一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巨卿信士,必不乖違。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
    (6)結合這三篇選文在交友方面的共同特點,談談對你今后為人處世的啟迪。
    發(fā)布:2024/9/19 4:0:8組卷:14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亂礁洋
    (宋)文天祥
          自北海渡揚子江,至蘇州洋,其間最難得山,僅得蛇山、洋山大小數(shù)山而已。自入浙東,山漸多,入亂礁洋,青翠萬疊,如畫圖中。在洋中者或高或低,或小或大,與水相擊觸,奇怪不可名狀。其在兩傍者,如岸上山,叢山實則皆在海中,非有畔際。是日風小浪微,舟行石間天巧捷出令人應接不暇殆神仙國也。孤憤愁絕中,為之心曠目明,是行為不虛云。
    選自《指南錄》【注釋】①亂礁洋:今舟山群島附近海域。②寫作背景:當時南宋瀕臨滅亡,朝臣爭權奪利,作者出使元營,同行參與談判者媚敵賣國,作者被扣押北行,中途脫險,顛沛流離。行至舟山海域,聽聞浙閩尚有抗敵的火種。
    [甲]指南錄(其一)
    (宋)文天祥
    一葉飄搖揚子江,白云盡處是蘇洋
    便如伍子當年苦,只少行頭寶劍裝。
    [乙]指南錄(其二)
    (宋)文天祥
    海山仙子國,邂逅寄孤蓬。
    萬象畫圖里,千崖玉界中。
    風搖春浪軟,礁激暮潮雄。
    云氣東南密,龍騰上碧空。
    【注釋】①蘇洋:今舟山群島海域。②伍子: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大夫。公元前522年伍子胥被追殺,歷經(jīng)宋、鄭等國出逃至吳。③玉界:神仙居住之處。
    (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舟行石間天巧捷出令人應接不暇殆神仙國也。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高或低
     

    ②奇怪不可
     

    ③非有畔
     

    日風小浪微
     

    (3)結合加點字探究下句中文天祥的心理。
    其間最難得山,僅得蛇山、洋山大小山數(shù)山而已。
    (4)推測文章畫波浪線句作者的未盡之意,補寫于橫線上。
    孤憤愁絕中,為之心曠目明,乃悟
     
    。
    (5)詩前的一段文字為詩序。請結合詩文相關內容簡要分析,《亂礁洋》為[甲][乙]中哪首詩歌的詩序?
    發(fā)布:2024/9/19 5:0:8組卷:11引用:2難度:0.3
  • 3.閱讀文言文選段,然后回答問題。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選自《岳陽樓記》)【乙】來焦山有四快事:觀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煙水蒼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筆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虛一碧長江萬里無復微云點綴;聽晚梵聲出松杪,悠然有遺世之想;曉起觀海門日出,始從遠林微露紅暈,倏然躍起數(shù)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瘞鶴銘》在雷轟石下,驚濤駭浪,朝夕噴激。予來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沒之中,披剔盡致,實無不幸也。
    (選自《漁洋山人文略》)【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樹梢。③《瘞(yì)鶴銘》: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盡致:仔細而詳盡的地閱覽、觀賞。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①沙鷗翔
     
    ②寵辱
     
    然躍起數(shù)千丈
     
    ④乃得踏
     
    (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②聽晚梵聲出松杪,悠然有遺世之想。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而或長煙 食或盡粟一石
    B.成明霞 如外人
    C.此則岳陽樓之大 返照吸江亭
    D.不物喜 醒能述文者
    (4)用“/”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標出兩處停頓。
    太 虛 一 碧 長 江 萬 里 無 復 微 云 點 綴
    (5)【甲】【乙】兩文都描寫了明麗壯闊之景,但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所不同,請簡述。
    (6)【甲】文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政治抱負?從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樣的思想境界?
    發(fā)布:2024/9/13 15:0:8組卷:19引用:2難度:0.2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