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大陸漂移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形成的。
(2)圖中甲、乙、丙、丁四地,地殼最活躍的是 丙丙,原因是該地位于 板塊交界處板塊交界處。
(3)考察登山隊在喜馬拉雅山區(qū)的巖石中發(fā)現(xiàn)了含有魚、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這說明該地區(qū)幾千萬年前有可能是 海洋海洋(選填“陸地”或“海洋”),后來由于板塊運動,才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形成是由于 印度洋印度洋板塊和 亞歐亞歐板塊碰撞擠壓而成的。
(4)按照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地中海的面積會不斷 縮小縮小。
【答案】大陸漂移;丙;板塊交界處;海洋;印度洋;亞歐;縮小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17 8:0:9組卷:27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造成大陸漂移的原因是( ?。?/h2>
發(fā)布:2024/12/26 12:30:1組卷:16引用:3難度:0.7 -
2.下列不能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的現(xiàn)象是( ?。?/h2>
發(fā)布:2024/12/14 16:0:1組卷:22引用:1難度:0.7 -
3.滄海桑田,出自古書《神仙傳?麻姑》。傳說古代有個叫麻姑的仙女,自稱曾經三次看到東海變成桑田。后人據(jù)此提煉出成語“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巨大。請完成37~38題。
以下學說或事件中能解釋“滄海桑田”的是( ?。?/h2>發(fā)布:2024/12/14 12:18:40組卷:1引用:0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