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一年容易又秋風(fēng)
孟 超
      一年容易又秋風(fēng),酷熱的暑夏,總算是過去了,曬焦了的皮膚,和臭蟲咬、蚊子傷的斑疤,雖然還點點的存在著,讓我以回憶的感傷來摸弄這些創(chuàng)痕;但,酷熱總有過去的時候,似乎可以自慰。于是秋來了,而秋也并不頂好受,且不說“九月衣裳未剪裁”,冷雨掃在身上,使人想到酷寒,又何嘗不可怕呢?又加秋風(fēng)秋雨,帶著一曲凄涼的情調(diào),連秋蟲都戰(zhàn)抖了,而況人的心弦,是正被時序的萬華林的弓子所拉動著呢?……
      家槐兄從柳州來,與他在桂林的聚合,又是一年了。秋風(fēng)來時,他也來了。幸喜兩個人誰都也沒有秋意,沒有感傷,——秋自然還在使勁地拉動著他的弓子!——一握手,暖煦煦的,似秋陽輕曬著的一般的溫意,誰都沒曾減少了熱力,雖然經(jīng)過了一個夏天,還和去年一樣,這是兩個人同樣的道慰著的。
      一同去訪秦似兄,談起《野草》,從創(chuàng)刊到現(xiàn)在不覺得已經(jīng)兩年了。家槐兄懇切地稱許秦似兄支持這一刊物的毅力。是的,有一分熱,放一分光,腐草化螢,雖然不過是一種傳說;然而,這一束碧新色的葉兒,它不會腐,它卻放著螢光,小雖小,它有著它的熱力的。而況,葉綠體是會消化了吸取的炭氣,而呼出了氧氣;一個有修養(yǎng)的園藝者,他不只為了花開,他也為了葉子的成長,至于葉子的多寡,長短,可以放散多少氧氣,蓋不須討論,這又是但求耕耘,不問收獲了。秦似兄之于《野草》是這樣的。
      秦似兄近月來,是肥胖了許多,面圓圓的,有似于華透?迪士尼卡通畫上的小豬,我?guī)状芜@樣調(diào)笑他;問其致肥之道,他說,受氣吃虧,也可以長肉生肌。他是研究生物學(xué)的,恐怕也找不出論據(jù)來;但這兩年來,因為《野草》,我是深深地知道他在各方面受到了無數(shù)的困難,滿肚皮里壓下了無數(shù)的悶氣。如果真把這一刊物當成一堆小草看的話,那么,在培植上,他所賣的力,所受的艱難,真比一個農(nóng)夫種二三畝田還要勞瘁得多哩。這并不是說他力有不逮,事實告訴我們,在蓬蒿之中、貧瘠之地,種一株草,是比在肥土壤里種幾十畝谷禾,須要費力得多的,也正因為這樣才顯出可貴來。當家槐兄慰藉他的時候,我想,他回想一下這兩年的辛勤,也會自慰吧。
      記得還是前年,也是一個秋天,我在夏衍兄那里會見他,那時,《野草》還沒入地下種。秦似兄尤不善于在這種復(fù)繁奇出的社會中,八面玲瓏地到處作揖應(yīng)付,或者掉花槍,玩世故,耍手段,因此也就常常被人看成懦弱。其實別看他肌肉肥,他骨頭卻和秋天的老樹枝子一樣硬呢。也正為了這點,才似乎有許多不必要的侵凌,打擊著他??梢餐瑫r因為他的個性所賦,而野草才能有他一貫的作風(fēng),才能經(jīng)得起日曬雨淋,和霜雪的不斷地襲來,卻愈顯出他那蔥翠的顏色,臨風(fēng)不偃的神韻的。
      又是秋天了,說快也快,野草從下種到今天,他是經(jīng)過三個秋天了。我曾親眼看著樹頭上幾度謝落,幾度蔥蘢;也曾親眼看見秋雁幾番的來去,長鳴著劃過了中天。而這小小的草,卻不曾在誰的踐踏下委頓;不曾被太陽曬焦,顯出了枯黃;受著風(fēng)霜雨露,而傷損了草根草葉。更不曾移進了溫室,變成案頭清供。他不打哆嗦地,依然地在秋風(fēng)中直立著。我愛野草,而我是知道園藝者對他是如何的培植的。可是,正因為我愛野草之故,我應(yīng)該正告他,他的下種是在秋天,已經(jīng)度過了二個秋天,而今,是秋,秋之后,仍有冬,還有以后的秋的到來的。
      家槐兄說:“秋應(yīng)該是我們所欣喜的,秋天是收獲的時候?!睂Φ?,兩年的時間,《野草》是有了他的收獲,即使是放射出只是極輕微的草香,即使是只植下了一顆種;而他的葉是永遠青著的,我想,這不能不向秦似兄舉一舉杯吧。
      至于我自己,人已在中年了,在秋天應(yīng)該有點秋意才是,然而,不;或者也許是反常,自己卻想在秋風(fēng)里多掙扎一剎,可是視秦似兄之辛勤,是追不上;視家槐兄之爽直,尤其追不上;又哪里不悲哀呢?
“一年容易又秋風(fēng)”,秋更深了,我們要更加一番鼓舞才是!
(有刪改)
文本二:
野草[注](節(jié)選)
秦 似
      命名《野草》,用意所在,并非全在因襲,也說明著我們對這樣一個小小的東西,并不高瞻遠矚,自己先給它一個卑之無甚高論的名號。野草雖然孕育于殘冬,但茁長和拓殖卻必須在春天的。如果嚴冬再來,它自然還得消亡?!耙盎馃槐M,春風(fēng)吹又生”,這固然說明著草莽之類的頑強,然而也同時是自然界的機械循環(huán)的悲劇。這種機械的循環(huán),于人類倒不能類推的。大抵人間的春天到來,嚴冬自己就先宣告死滅。不過這正是野草身外的事。在目前他只是蕪雜叢生,荊莽交錯,既無花果之望,亦無枝葉之陰。它只希望給受傷的戰(zhàn)斗者以一個歇息的處所,讓他們退到野草,拭干傷口的血痕,再躺一會。如果因疲勞而至于饑餓,則掘幾把草菇,也聊勝于無。
      弄一點筆墨,比起正在用血去淤塞侵略者的槍口,用生命去爭取民族的自由的一大群青年人,正如倍?柯根所說,是“以花邊去比喻槍炮了”。然而《英倫的霧》以至《美國人的狗》一類東西正大量地在印,這事實又教育了我們,即使同是花邊,也還有硬軟好壞的分別,有的只準備給太太們做裙帶,有的卻可以替戰(zhàn)旗做鑲嵌。加以上面所說的種種,就印了《野草》。
(有刪改)【注】《野草》寫于1940年,是文藝刊物《野草》月刊的發(fā)刊詞。秦似是《野草》的編委之一,主要負責(zé)編輯部的日常工作。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文本一以欣慰之情貫穿全文,既有酷夏終過“我”的“自慰”,也有老友重聚別來無恙的相互“道慰”,還有對秦似辛勤工作終有收獲的“慰藉”。
B.文本一中“我”與家槐、秦似兩個人皆是好友,但感情略有差異,對家槐主要是敬佩和關(guān)心,對秦似則主要是親熱和熟絡(luò),常喜歡開玩笑戲弄他。
C.文本一“秋之后,仍有冬,還有以后的秋的到來的”,表面是對“野草”的“正告”,暗含的是“我”對《野草》未來雖歷坎坷但終究會成功的信心。
D.文本二將《野草》與《英倫的霧》《美國人的狗》作比較,鮮明地闡釋了辦刊的宗旨,也強烈表達了對國統(tǒng)區(qū)粉飾太平的“花邊”文學(xué)的不屑與憤慨。
(2)下列關(guān)于秦似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秦似談吐幽默,他把自己體態(tài)偏胖,解釋為“受氣吃虧,也可以長肉生肌”。
B.秦似不善應(yīng)酬,但為了刊物能夠生存,不得不與社會上的各色人等打交道。
C.秦似性格剛硬,心懷民族,所辦愛國刊物《野草》繼承了魯迅的戰(zhàn)斗精神。
D.秦似文辭典雅,在《野草》中引用古詩和倍?柯根的話,含蓄地抒發(fā)感慨。
(3)請從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文本一的題目“一年容易又秋風(fēng)”是如何統(tǒng)攝全文的。
(4)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寫作目的不同,因而所寫“野草”內(nèi)涵的側(cè)重點也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B;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8 8:0:9組卷:43引用:9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文本一:
    漁風(fēng)漁俗漁家樂
    蔣子龍
          處于網(wǎng)絡(luò)時代的人,常有一種虛幻的狂妄感,動不動就愛說:“世界真?。 庇X得一只鼠標在握,五洲四洋一目了然,喜歡在虛擬的世界里稱王稱霸。一旦回歸現(xiàn)實,用自己的雙腳丈量世界,才知天下之大,難以想象。其實不用說世界,就說中國最大的群島——舟山群島,有大小一千三百多個島嶼,有人居住的卻只有三十二個。社會已經(jīng)進入“人口爆炸”“過度開發(fā)”的今天,只一個舟山就還有一千三百多個島嶼仍保留著純天然的野態(tài),想想都讓人興奮和好奇。這也正是舟山群島無可比擬的自然資源優(yōu)勢。
          舟山古稱“海中洲”,面向大洋,背靠大陸,橫流無際,群島有致,大小對應(yīng),遠近相接,有舟有山,碧空遠影……中國的文明史是“上下五千年”,舟山群島就有五千年的開發(fā)史。其豐富的漁鹽之利,成就了全國第一大漁場。而舟山漁場的中心港口,就是著名的“沈家門”,與挪威的卑爾根港、秘魯?shù)目▉喍砀鄄⒎Q“世界三大群眾漁港”。
          據(jù)傳舟山海上有“十六門”之多,沈家門是其中最大的一個,“四山環(huán)擁,對開兩門,其勢連亙”,為天然良港,又是海上天險。自唐宋起便成為漁民及海內(nèi)外船舶最佳避風(fēng)港,其“東控日本,北接登萊,南亙甌閩,西通吳會”,是我國東南沿海通往日本、朝鮮等國的必經(jīng)之地,為“東亞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zhuǎn)大港,及來往使節(jié)祭海祭山的海疆要地——遵照當時中國的規(guī)定,凡經(jīng)過沈家門的海內(nèi)外船隊,都要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
          其名叫“沈家門”,其實是國家的東大門。明清時期,倭寇屢犯浙東,沈家門遂成為海上要塞。沈家門外常常硝煙彌漫,海水為赤,沈家門人抗倭御敵,戰(zhàn)績累累??官撩麑⑵堇^光的戰(zhàn)艦長闊、高大,“巍如山岳,浮動波上,錦帆鶿首,屈服蛟螭”“乘風(fēng)下壓,如車碾螳螂”。在那個時期,被尊為“天朝”的泱泱大國,士氣高昂,御倭寇于大洋之上。
          至乾隆年間,大對船、大捕船興起,漁業(yè)大盛,漁港拓展。沈家門一派大港氣象,桅檣如林,萬商云集,市肆駢列,海物錯雜,大街小巷,腥味盈天。每當小黃魚汛、大黃魚汛、烏賊汛、鰳魚汛、帶魚汛、海蜇汛等汛期到來,沈家門更是旆旗招展,號角長鳴;入夜后還萬家燈火,繁華異常,有“小上?!敝Q。
          更重要的也是舟山最幸運的,是其還有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被尊為“海天佛國”的普陀山,坐落于舟山本島的蓮花洋中,是國內(nèi)外著名的旅游勝地。當年鑒真和尚經(jīng)此東渡日本,成就了世界佛教史上的經(jīng)典。
          就在這樣的地理與人文環(huán)境中,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又有獨特的人文資源,“上承吳越古風(fēng),下創(chuàng)列島特色”,從而積淀形成了沈家門獨具特色的漁家風(fēng)俗習(xí)尚,成為中國海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其核心是一個“仁”字。
          以仁對海,心存敬畏。出船先“祭?!保馗垡爸x洋”,甚至還要“敬魚”。在海上遇到大鯊魚、鯨魚等,漁民要向海禱告,向大魚撒米、丟三角旗,此謂“撒米施食,丟旗引路”,以免大魚興波鼓浪,掀翻漁船。
          以仁對天,崇拜神靈。普陀山梵風(fēng)習(xí)染舟山諸島,信佛便成了沈家門漁民的重要風(fēng)俗,“一門都仗佛扶持”。同時還崇奉媽祖、祭拜龍王……
          但,在“仁”的含義中,最重要的還是對人。這也構(gòu)成了沈家門漁民文化中最溫暖、最多姿多彩的那一部分?!耙淮鲭y,眾船相救”;“一家有客,全岙接待”;“避風(fēng)難胞,一宿二餐”……
          內(nèi)陸人乃至行駛在江河湖泊上的船家,遇見死尸都會覺得是一件不吉利的事,而以沈家門為代表的浙江、福建沿海的漁民,在海洋上遇到浮尸,不管是不是正遇到魚群或豐收在望,也要立刻停止作業(yè),將浮尸撈起,布裹席包,旋即返港。回港后將尸體擺放在岸邊,等待家屬認領(lǐng)。無人認領(lǐng)者,將尸燒化,骸骨存甕,葬于“義山”。自明代起,由幾家米行牽頭,在沈家門創(chuàng)建了“存仁局”:饑荒施飯,流行瘟疫施醫(yī)藥,為收斂無名露尸及無錢置買墳地的死難者,開辟“義冢山”,分“本地義山”和專門埋葬閩籍海難者和無主死者的“福建義山”。沈家門的“存仁局”樂善好施,扶困濟危,積德無數(shù)。
          能像漁民這樣仁厚地看待生死,就會勇,就會強,就會豪爽,就會快樂。千百年來,漁民把自己獨特的文化習(xí)俗演繹得精彩紛呈、浩瀚廣大。過去在各種各樣的祭祀、慶典和節(jié)日中,漁民們創(chuàng)造了斑斕多姿的文化形式。發(fā)展到今天演變成一年一度的“沈家門民俗文化節(jié)”。其實是全球漁民的狂歡節(jié),來自世界各地的漁民文藝表演隊,融入到舟山鑼鼓、漁歌號子、舞龍、舞魚等當?shù)氐拿袼孜乃嚬?jié)目中,群情歡娛,漁港沸騰。中華民族的整個傳統(tǒng)道德體系,也是以“仁”為先的。仁,然后有義、禮、智、信,有這樣淳厚的民俗風(fēng)尚,必然會成就漁家最真實的快樂。
          沈家門,是歷史之門,文化之門,大通之門——通海通陸通世界,天助神佑通過去、通未來。門里門外,風(fēng)光無限。
    (有刪改)文本二:
    我為什么寫散文?      當心里萌生出一種對自己的激情,對自己有了感覺,寫虛構(gòu)小說或其他文體無法表達這種情感時,便寫散文。
          散文憑借真誠感知生命的詩意,讓自己藝術(shù)的情弦充滿智慧和飽滿的感情。
          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靈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不能指望一個虛偽的靈魂、一個沒有真情實感的人會創(chuàng)造出真實的美,寫出感人的散文。
          散文是作者“心靈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達個人獨有的感受,因而是值得珍視的??瓷⑽娜缤蕾p一個人的精神收藏品。
          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學(xué)的層面,表達得美,這美就是活的,充滿生命力。
          否則,只有美,沒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藝品,沒有活趣。
          正是這份真情,使散文雖很少大紅大紫,卻也從未被冷落過,香若幽蘭。
    (摘編自王必勝《讀寫他們(二)——一本散文和一組作家書信》)(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通過對網(wǎng)絡(luò)時代那些自以為“一只鼠標在握”就能“在虛擬的世界里稱王稱霸”的虛幻狂妄之人的批評,引出對舟山的描繪。
    B.以沈家門為代表的舟山群島歷史悠久,獨特的地理與人文環(huán)境孕育出獨特的民俗和精神,當?shù)貪O民具有勇、強、豪爽的性格特點。
    C.這篇散文常常使用連續(xù)的四字詞組成句子,整散結(jié)合,文白相間,簡練而又雅致,將讀者引向深渺悠遠的歷史場景。
    D.文章既從大處落筆,又注重在小處著墨,始終圍繞沈家門的“漁風(fēng)漁俗漁家樂”展開記敘與描寫,突顯以小見大的恢宏的寫作風(fēng)格。
    (2)文本一中,在敘寫沈家門的人文環(huán)境時,作者為什么對歷史進行了豐富的想象?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3)請結(jié)合文本二,簡要分析文本一的“活趣”之美。

    發(fā)布:2024/11/13 8:0:1組卷:4引用:1難度:0.5
  • 2.漢語,我想對你哭      武漢大學(xué)某教授在一次講演中曾不無感慨地說到,漢語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弱勢語言、一種第二階級的語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辯論精神的學(xué)子們一片嘩然,紛紛以“語言是沒有階級性的”觀點反駁。在聽了演講者的“一個外國人晉職、升中學(xué)、上大學(xué)、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們漢語嗎?”的反問之后,全場寂然。
    我不否認,今天我們必須學(xué)習(xí)西方科技知識,掌握其語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們普遍陷入對外國語言(這里主要是指英語)的畸形崇拜,那么這實際上就是一個關(guān)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嚴重問題。
    隨處張貼的花花綠綠的考研英語培訓(xùn)班廣告,已是當下大學(xué)校園風(fēng)景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大多聽講者也明白在那種狂熱的氣氛里,是難以學(xué)到什么新東西的,但他們認為,即便花費時間、金錢換來一種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為,英語對于考研者來說,具有一票否決的作用,它早已成為考研游戲的前提。而且,隨著競爭者日眾,它的難度也不斷水漲船高。具體地說,一個報考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甚至中國古代文學(xué)專業(yè)的考生,如果英語不達“國家線”的話,即便專業(yè)再優(yōu)異也是白搭。相反,專業(yè)水平平庸,英語成績突出的考生,卻往往成了錄取的亮點。
          然而,我們對英語的態(tài)度又是矛盾的。我們真的重視英語嗎?2000年武漢大學(xué)博士生錄取的英語線,應(yīng)屆、往屆的文科考生分別是55分、50分,而理科應(yīng)屆、往屆考生分別只需50分、45分。也就是說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語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況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讓人不解的是,一個研究空間物理的博士生與一個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的博士生究竟哪一個更需要英語?
          我們年輕一代對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態(tài)度冷漠,了解也淺陋。我參加過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評閱工作,在所閱過的近兩千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順的,更無以奢談文采,而太多“準大學(xué)生們”在文字中所體現(xiàn)出的對題旨把握的模糊、表達的幼稚、取材的單一和價值觀念的混亂真是讓人驚嘆!
          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不可遏止的世界趨勢。面對強勢文化的入侵,我們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語言和文化的嗎?多數(shù)時間在美國教書的法國人德里達來北京大學(xué)作演講的時候,開始打算應(yīng)學(xué)生要求用英語,但法國領(lǐng)事館堅持要他用法語,因為他是法國人。幾十年前,美籍華人丁肇中先生在諾貝爾獎的頒獎臺上致答詞時,這位英語遠比漢語講得流利的科學(xué)家,卻堅決要講漢語,就因為那是母語。據(jù)說在德國的講臺上授課,政府規(guī)定一律都得用德語。而在許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語言的國際講壇上,我們卻聽到了中國代表的滿口洋話。最近驚聞武漢某著名大學(xué)也要實行雙語教學(xué),據(jù)說其中中文專業(yè)也不能幸免。如果這消息確實,那么在中國大學(xué)的課堂上使用英語講授漢語言文學(xué),將成為世界教育傳播史上的一大奇觀。
          我們小時候都學(xué)過《最后一課》。我想這篇體現(xiàn)一種語言命運的著名短篇小說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鳴,是因為那位老師在最后一課上,表達了一個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嘆:法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這句話可以置換為: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是最美麗的。遺憾的是,這種美麗住往只有在危及語言存亡的時候,才體會得出。我們非得要扮演一回那個不成器的小學(xué)生么?
          英語對于我們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狼來了”。來了一匹我們不能趕走也無法趕走的“狼”。但我想,即使我們沒有氣度、勇氣、膽識、能力與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漢語,我只有對你哭!
    (1)第一自然段中,在聽武漢大學(xué)某教授講演時,為什么先是“學(xué)子們一片嘩然”,然后又“全場寂然”?
    (2)文章引用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是為了說明什么?根據(jù)文意,簡要作答。
    (3)文章的題目是《漢語,我想對你哭》,而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卻說“漢語,我只有對你哭”,措辭的變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全文作答。
    (4)下面對這篇散文的分析,錯誤的兩項是
     

    A.作者認為,如果一個民族陷入了對英語的畸形崇拜,會危及本民族文化生存的前景。
    B.文中談到“我們對英語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意在說明對英語的學(xué)習(xí)、考試都要從應(yīng)用的實際出發(fā)。
    C.作者懷著極大的責(zé)任感呼吁:要加強對漢語的重視程度,使得漢語能夠取代英語的現(xiàn)地位。
    D.文中列舉“準大學(xué)生們”在高考作文中反映出的問題,其原因便是英語的泛濫導(dǎo)致年輕一代對漢語的冷漠。
    E.文中舉丁肇中先生的例子意在說明對待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化,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方面。

    發(fā)布:2024/11/13 8:0:1組卷:3引用:3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夏感
    梁衡【注】
          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種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fā),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鸺t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fēng)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香。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jīng)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yīng)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fā)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fēng)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fā),向秋的終點做著最后的沖刺。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jīng)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nóng)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他們早起晚睡亦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了風(fēng)?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麥子打完了,該松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疤锛疑匍e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
          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里。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地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金黃的夏季。
    文本二:
          梁衡認為:散文既然是一種藝術(shù),就必須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組織中要講究描寫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在他的筆下,景與物都完全是活脫脫的呈現(xiàn),你無須想象就可以觸摸到、感覺到,并與之共鳴。他寫杏花村的竹葉青酒:“呈一點淡淡的黃色,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鵝黃,不覺間,一陣清香,已漸漸地,像一層看不見的薄霧漫過桌面,撲入你的胸懷,鉆進你的衣袖?!保ā缎踊ù逶L酒》)梁衡筆下的美,有時是經(jīng)過加工的美,完全融入作者的思想、品性和氣質(zhì)。他寫景物時,完全是以自身的觀察、體驗、思考為旋轉(zhuǎn)變化的視角,不斷地切換鏡頭,形成一個個美的意境。在表現(xiàn)晉祠中多、清、靜、柔的水時,作者“信步”帶你去尋水,用“不知”“讓人叫絕”“絲紋可見”“你沿著水去賞那亭臺樓閣”“自問”等字眼,這是自己切換式的觀察和體驗,就像拍攝電影時旋轉(zhuǎn)式切換一樣,帶著觀眾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
          寫人也是一樣,作者總是在發(fā)掘人物心靈深處的東西。在意境中融入了作者本人的觀察、體驗和思考,其中有作者的氣質(zhì)和思想。不是說教,不是唱高調(diào),而是能啟發(fā)人的哲學(xué)思考,這正是梁衡先生所說的“散文的哲理之美”。大凡大作家,一般都能從人類的終極關(guān)懷角度來思考眼前的人和物,梁衡先生就是這樣的大作家。“描寫美”“意境美”“哲理美”是梁衡散文刻意追求的,這在每一篇散文中都可以通過遣詞煉句、謀篇布局、探幽發(fā)理等得到體現(xiàn)。其實,梁衡散文中這種美的意境源于他內(nèi)心的境界。讀梁衡的作品,我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其筆下山河之壯美、人物之偉大、生活之美好,還有作者深刻的思想、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修養(yǎng)。這就是境界,作為思想者、大作家和詩人的境界,這種境界是經(jīng)艱苦人生反復(fù)砥礪而又不斷地從思想體悟中得來的。
    (選自張維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有刪改)
    注: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著名散文家、學(xué)者。
    (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梁衡的《夏感》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在對景色的細致描摹中寄寓了作者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
    B.“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中,一個“挑”字,寫出棉苗受到炙烤有氣無力的形象,突出了夏日的炎熱。
    C.作者想大聲贊美金黃的夏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夏天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
    D.“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種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也可理解為:人生有時像夏天一樣既充滿苦澀的緊張,又充滿充實的熱烈。
    (2)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艦船”,帶有強烈主觀色彩,體現(xiàn)了夏天的熱烈。
    B.“聽聽窗紙”“看看窗外”,是作者用外在動作描寫展現(xiàn)內(nèi)在心理活動的傳神之筆,具象化了“每一根神經(jīng)都被繃緊”的真實心情。
    C.作者描寫農(nóng)民麥收的景象,運用排比、引用等修辭,并多用短句,用語生動形象而又準確,突出了農(nóng)民夏天生活節(jié)奏的緊張。
    D.文本一融描寫、議論、抒情于一體,既形象地描繪出了作者在夏天的感受,又在對夏天的贊美中融合“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哲思。
    (3)梁衡描景寫物調(diào)動了多種感官,逼真可現(xiàn),請結(jié)合文本一簡要分析。
    (4)請結(jié)合文本二簡析文本一《夏感》呈現(xiàn)出的散文美。

    發(fā)布:2024/11/12 23:30:1組卷:27引用:3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