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秋九月戊午,冊南詔蒙歸義為云南王。歸義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東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蠻語謂王曰詔。先有六詔,兵力相埒,莫能相一,歷代之,以分其勢。蒙舍最在南,故謂之南詔。高宗時,蒙舍細(xì)奴邏初入朝。細(xì)奴邏生邏盛,邏盛生盛邏皮,盛邏皮生皮邏閣。皮邏閣浸強大,而五詔微弱。會有破湃河蠻之功,乃賂王昱,求合六詔為一。昱為之奏請,朝廷許之,仍賜名歸義。于是以兵威脅服群蠻,不從者滅之,遂擊破吐蕃,徒居大和城。其后卒為邊患。天寶九載。楊國忠鮮于仲通,薦為劍南節(jié)度使。仲通性褊急,失蠻夷心。故事,南詔常與妻子俱謁都督,過云南,云南太守張虔陀多所征求,南詔王閣羅鳳不應(yīng),虔陀遣人詈辱之,仍密奏其罪。閣羅鳳忿怨,是歲,發(fā)兵反,攻陷云南,殺虔陀,取夷州三十二。十載夏四月壬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分二道出戎、高州,至由州、靖州。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進軍至西洱河,與閣羅鳳戰(zhàn),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閣羅鳳斂戰(zhàn)尸筑為京觀,遂北臣于吐蕃。蠻語謂弟為“鐘”,吐蕃命閣羅鳳為贊普鐘,號曰東帝,給以金印。閣羅鳳刻碑于國門,言己不得已而叛唐,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賞,后世容復(fù)歸唐,當(dāng)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敝拼竽簝删┘昂幽?、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yīng)募。
      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舊制,百姓有勛者免征役。時調(diào)兵既多,國忠奏先取高勛。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唐德宗貞元七年,勿鄧酋長苴夢沖潛通吐蕃,扇誘群蠻,隔絕云南使者。韋皋遣三部落總管蘇扈將兵至琵琶川。八年春二月壬寅,執(zhí)夢沖,數(shù)其罪而斬之,云南之路始通。
(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南詔歸附》)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
B.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
C.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葉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
D.南詔王閣羅鳳遣使謝罪/請還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我/我將歸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因”字為“沿襲”之意,和《過秦論》中“因遺策,南取漢中”的“因”字含義相同。
B.“德”字為“感激”之意,和《諫太宗十思疏》中“德不厚而思國之理”的“德”意思不同。
C.“故事”為“按照舊例”之意,和《六國論》中“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用法相同。
D.“京觀”,古代戰(zhàn)爭,勝者為了顯示戰(zhàn)功,收集敵人的尸體,封土而成的高冢,也叫京丘。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皮邏閣先用武力威脅便各個蠻族部落服從他的管理,然后朝廷又準(zhǔn)許了其把六詔合而為一的請求,擊破吐蕃后移居到了大和城。
B.南詔王閣羅鳳沒有答應(yīng)張虔陀索求過多財物的要求,張虔陀就派人辱罵他,還秘密奏報他的罪行,結(jié)果閣羅鳳發(fā)動軍隊反叛了唐朝廷。
C.楊國忠不僅推薦鮮于仲通做了劍南節(jié)度使,即使后來鮮于仲通在與南詔的戰(zhàn)爭中大敗,楊國忠仍然幫他掩蓋了失敗的情況,還給他按戰(zhàn)功評定。
D.玄宗下詔招募大批士兵攻擊南詔時并未得到積極響應(yīng),楊國忠便采取強硬手段征調(diào),致使民間哀嚎一片。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yīng)募。
②勿鄧酋長苴夢沖潛通吐蕃,扇誘群蠻,隔絕云南使者。
(5)選文中南詔歸附的過程十分曲折。你認(rèn)為是哪些方面的因素對南詔歸附產(chǎn)生了影響?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述。
【答案】C;C;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35引用:7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段一: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孟德。公少機警,有權(quán)數(shù),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yè),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颙異焉。玄謂公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征拜議郎。
          建安二年,張繡等降,既而悔之,復(fù)反。公與戰(zhàn),軍敗,為流失所中,長子昂遇害。公乃引兵還舞陰,繡將騎來抄,公擊破之。公謂諸將曰吾降張繡等失不便取其質(zhì)以至于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后不復(fù)敗矣遂還許。
          初,公舉魏種孝廉。兗州叛,公曰:“唯魏種不棄孤也。”及聞種走,公怒曰:“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種,公曰:“唯其才也!”釋其縛而用之。以魏種為河內(nèi)太守,屬以河北事。
          初,公為兗州牧,以東平畢諶為別駕。張邈之叛也,邈劫諶母弟妻子;公謝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諶頓首無二心,公嘉之,為之流涕。既出,遂歸呂布。及布破,諶生得。眾為諶懼,公曰:“夫人孝于其親者,豈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為魯相。
    (摘編自《三國志?魏武紀(jì)》)文段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何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何以霸世!諸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笔辏钤唬骸胺蛴行兄课幢啬苓M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yè),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yè)矣。”
    (摘編自曹操《求賢令》)(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公謂諸將曰/吾降/張繡等失不便取其質(zhì)/以至于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后不復(fù)敗矣/遂還許
    B.公謂諸將曰/吾降張繡等/失不便取其質(zhì)/以至于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后不復(fù)敗矣/遂還許
    C.公謂諸將曰/吾降張繡等/失不便取其質(zhì)/以至于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后不復(fù)敗矣/遂還許
    D.公謂諸將曰/吾降/張繡等失不便取其質(zhì)/以至于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后不復(fù)敗矣/遂還許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相同或相近關(guān)系的稱謂。
    B.“唯魏種且不棄孤也”中“且”與短語“且戰(zhàn)且退”中“且”含義不同。
    C.頓首,舊時一種禮節(jié)。跪而頭短暫叩地。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間敬禮。
    D.“遂亡歸呂布”中的“亡”與成語“亡羊補牢”中的“亡”含義不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操年少有為,為人看重。曹操年少時尚義任俠,機靈能干,善于隨機應(yīng)變,受到當(dāng)時人追捧認(rèn)可,尤其被橋玄、何颙看重。
    B.曹操善于反省,知錯就改。曹操深受張繡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長子被殺,他當(dāng)眾檢討剖析錯誤,并承諾不再犯錯。
    C.曹操重視人才,尊重人才。魏種和畢諶都曾離開過曹操,在將兩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對人才的重視,不計前嫌,對兩人繼續(xù)重用。
    D.《求賢令》和《短歌行》中均表達了曹操的“求賢若渴”之情,但二者在表達方式上有較大不同,前者多直接表達,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發(fā)。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夫人孝于其親者,豈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
    ②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何以霸世!
    發(fā)布:2024/9/19 0:0:8組卷:3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晉愍帝建興元年。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言于睿曰:“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fù)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fēng)響應(yīng)者矣?!鳖K?zé)o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給千人廩,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
          祖逖將韓潛與后趙將桃豹分據(jù)陳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狀,使千余人運上臺,又使數(shù)人擔(dān)米息于道。豹兵逐之,棄擔(dān)而走。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豹宵遁,屯東燕城。逖使?jié)撨M屯封丘以逼之。馮鐵據(jù)二臺,逖鎮(zhèn)雍丘,數(shù)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zhèn)戍歸逖者甚多,境土漸蹙。
          先是,趙固、上官巴等互相攻擊,逖馳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皆受逖節(jié)度。詔加逖鎮(zhèn)西將軍。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己務(wù)施,勸課農(nóng)桑,撫納新附,雖疏賤者皆結(jié)以恩禮。河上諸塢先有任子在后趙者,皆聽兩屬,時遣游軍偽抄之,明其未附。塢主皆感恩,后趙有異謀,輒密以告,由是多所克獲,自河以南多叛后趙歸于晉。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石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門童建殺新蔡內(nèi)史周密降于后趙,勒斬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將軍之惡,猶吾惡也。”逖深德之。自是后趙人叛歸逖者,逖皆不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
          九月,壬寅,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譙、梁間皆為立祠
    (節(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祖逖北伐》)(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
    B.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
    C.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
    D.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簿,古代官職名,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簿籍及印鑒的佐吏。
    B.互市,中國歷史上中央或地方朝廷與外國或異族之間貿(mào)易的通稱。
    C.壬寅,壬為天干,寅為地支,干支相配以紀(jì)年、紀(jì)月、紀(jì)日,文中用以紀(jì)年。
    D.立祠,即建立祠堂之意。祠堂,后世建立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祖逖積極備戰(zhàn),讓后趙王石勒擔(dān)憂,石勒寫信給祖逖請求通商,祖逖沒有回信,但聽任雙方貿(mào)易往來;石勒送還晉朝逃叛者的首級,使祖逖感激,緩和了雙方關(guān)系。
    B.祖逖部將與后趙軍隊對峙,祖逖設(shè)下計謀,用布袋裝土偽裝成大米,成功地威懾了敵人;后來又派軍人截獲了敵人的糧食,迫使敵人逃竄。
    C.祖逖與將士同甘共苦,嚴(yán)于律己,寬以待人,發(fā)展生產(chǎn),待人平等;他因?qū)S河流域的塢主有恩,獲得回報,使得黃河以北很多人歸順晉朝。
    D.祖逖從小志向遠(yuǎn)大,不愿茍且偷安,他義正詞嚴(yán)地提出收復(fù)半壁河山,拯救中原的強烈要求,“聞雞起舞”“中流擊楫”等歷史典故與他有關(guān)。
    (4)把以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以逖為奮威將軍,給千人廩,不給鎧仗,使自召募。
    ②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
    發(fā)布:2024/9/22 1:0:8組卷:9引用:2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楚將北師,子囊曰:“新與晉盟而之,無乃不可乎?”子反曰:“敵利則進,何盟之有?”申叔時老矣,在申,聞之,曰:“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禮,禮以庇身,信禮之亡,欲免得乎?”楚子役鄭,及暴隧,遂侵衛(wèi),及首止。鄭子罕侵楚,取新石。欒武子欲報楚,韓獻子曰:“無庸,使重其罪,民將叛之。無民孰戰(zhàn)?
          秋八月,葬宋共公。于是華元為右?guī)?,魚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公孫師為司城,向為人為大司寇,鱗朱為少司寇,向帶為大宰,魚府為少宰。蕩澤弱公空,殺公子肥。華元曰:“我為右?guī)?,君臣之?xùn),師所司也。今公室卑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賴寵乎?”乃出奔晉。二華,戴族也;司城,莊族也;六官者,皆桓族也。
          魚石將止華元,魚府曰:“右?guī)煼?,必討,是無桓氏也?!濒~石曰:“右?guī)熎埆@反雖許之討必不敢且多大功國人與之不反懼桓氏之無祀于宋也右?guī)熡?,猶有向戌在。桓氏雖亡,必偏?!濒~石自止華元于河上。請討,許之。乃反,使華喜、公孫師帥國人攻蕩氏,殺子山。書曰:“宋殺其大夫山?!毖员称渥逡?。
          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出于睢上。華元使止之,不可。冬十月,華元自止之,不可,乃反。魚府曰:“今不從,不得入矣。右?guī)熞曀俣约?,有異志焉。若不我納,今將馳矣?!钡乔鸲?,則馳。騁而從之,則決睢澨,閉門陴矣。左師、二司寇、二宰遂出奔楚。華元使向戌為左師,老佐為司馬,樂裔為司寇,以靖國人。
          晉三郤害伯宗,譖而殺之,及欒弗忌。伯州犁奔楚。韓獻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紀(jì)也,而驟絕之,不亡何待?”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難。
    (節(jié)選自《左傳?成公十五年》)【注】①暴隧,地名。②子山:即蕩澤。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右?guī)熎埆@反/雖許之/討必不敢/且多大功/國人與之/不反懼/桓氏之無祀于宋也/
    B.右?guī)熎埆@反/雖許之/討必不敢/且多大功國人/與之不反/懼桓氏之無祀于宋也/
    C.右?guī)熎埆@反/雖許之討/必不敢/且多大功/國人與之/不反/懼桓氏之無祀于宋也/
    D.右?guī)熎埆@反/雖許之討/必不敢/且多大功國人/與之不反懼/桓氏之無祀于宋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與晉盟而背之”與“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鴻門宴》)兩句中的“背”字含義相同。
    B.“今公室卑而不能正”與“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xué)》)兩句中的“而”字用法不同。
    C.“出舍于睢上”與“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舍”字含義不同。
    D.“閉門登陴矣”與“身登青云梯”(《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中的“登”字含義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項是
     

    A.楚國不顧與晉國的結(jié)盟,揮師北上,申叔時聽說后認(rèn)為子反不講信用和禮義,一定會遭到禍難。
    B.蕩澤殺了公子肥后,華元認(rèn)為自己作為右?guī)?,不能扶正公室,罪過很大,于是投奔到晉國。
    C.魚府認(rèn)為華元回來會對桓氏不利,魚石則認(rèn)為華元有威望,如果他不回來,桓氏就會失去民心。
    D.華元親自勸說魚石等人進入國都,他們不同意,于是華元將他們驅(qū)逐到楚國,任用他人治理國家。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無庸,使重其罪,民將叛之。無民孰戰(zhàn)?
    ②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難。
    (5)從申叔時、華元,韓獻子的話語中,我們能分別領(lǐng)悟到怎樣的為人處世的道理?諸簡要概括。
    發(fā)布:2024/9/20 1:0:9組卷:2引用:4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